從美聯航事件來看加拿大種族歧視

這幾天,美聯航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有媒體出來喊話,該問題不涉及種族歧視,純屬於美聯航的傲慢和管理問題。但之所以激起中國人如此強烈反感和聲討,或許是因為看到一個老人被如此對待所不忍吧。

於是,就有人來問我,加拿大種族歧視嚴重嗎?

我們今天來聊一聊關於華人移民在加拿大遇到的「那些事兒」。

首先,在我個人看來,一個群體想要融入另一群體,必然是一個不斷的排斥和融合的過程。幾百年來,無論是外族入侵還是中華民族的融合都伴隨著波盪起伏的故事。古代由於信息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想要完成這樣的融合往往需要經歷幾百年的朝代更迭。今天的我們,面對如此便利的條件,發達的科技,從鄉村走向城市,從北方遷徙到南方,也同樣要面對融合的過程。所以有過程就會有矛盾,這個是必然。就好比拿今天來說,依然會有北京人歧視外地人,鍵盤俠歧視河南人等現象發生。更有甚者,除了地域歧視,也會出現健康人歧視殘疾人,男人歧視女人等等。雖然與種族歧視屬於兩個概念,我也不是社會學專家,但是從加拿大多年經驗來看,這些都是不可以被容忍和接受的。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惡劣之事發生呢?

首先社會總供給有限,勞動力市場資源也有限。而華人移民常常又以吃苦耐勞,腦筋靈活著稱。新移民登陸加拿大以後,雖然要從底層做起,但通過多年的努力發家致富或者過上小康生活的不在少數。

而相反,由於加拿大福利社會長期存在,大部分加拿大人並沒有養成存錢和進取的性格和習慣。由於競選需要,各政黨之間利用高稅收補貼低收入人群的做法往往使很多人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

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在白人社區存在這樣的言論。「是中國人搶走了我們的飯碗。是中國人惡性競爭搶走了我們的生意。是中國人的低廉勞動力使我們無法就業。」

所以有一部分加拿大人心存不滿也不難理解。

另一方面,中國人留給世界的固有印象也會使傳統白人對我們產生歧視心理。

從遠了說,「東亞病夫」的帽子並沒有離開我們多遠。那個遠東又窮又落後的國度,生活著一群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黃種人是很多白人固有印象。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世界,甚至沒有走出過加拿大的國門。所以,他們更喜歡採用「貼標籤」的方式來簡單歸納總結。華人代表著奸詐和世界工廠,印度人代表著咖喱和不誠信,黑種人就是好吃懶做的代表。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對於他們卻行之有效。

此外,西方媒體往往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出於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考慮,傳統媒體必然會用負面報道來凸顯本國的政治正確。就好比新聞聯播的後五分鐘,加拿大媒體也會抓住中國的「小辮子」不放。「愚民」被教育,被洗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雖然社會層面看部分個體對華人不友善,但是我們也要從自身看清幾點問題。

首先,部分華人本身的素質讓人堪憂。雖然移民加拿大多年,卻沒有改掉生活的惡習。我親眼見過買票不排隊,公眾場合大聲喧嘩,搶佔資源,愛佔小便宜,不講誠信等現象。就拿我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來說,由於處在華人區,每天早上圖書館還沒有開門,就已經有幾十位華人領著孩子排隊。為什麼?他們都等著一開門,第一時間衝進去搶佔少兒圖書。每個人抱著十幾本,哪怕自己的孩子只能讀幾頁,也要先把最好的留給自己。公共圖書館是留給大多數人安靜閱讀和休息的地方,但還是會有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領著孩子在圖書管里大聲喧嘩做遊戲,即使被友善的警告,依然一副我行我素的態度。

此外,由於加拿大是中產階級的移民首選地,華人數量逐年攀升。僅在溫哥華的某些社區,90%均為中國「富豪」及其家屬居住。揮金如土,哄抬房價,這對於一向「安貧樂道」的白人來說造成了很大心裡負擔和落差。

另外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同一族群里,彼此之間也存在歧視現象。97年香港回國的時候,英國政府對香港人做出承諾,可以在回歸前自由選擇英聯邦國家移民居住。那時候一大批香港人選擇移居加拿大,便一輩子再也沒有回過中國。現在來到多倫多,舊的中國城裡到處都是老香港的影子。粵語即使現在也是超過普通話的普及率在加拿大存在。而就是這樣老一代移民,往往對新登陸的大陸移民沒有那麼友善。或許是出於不了解中國的發展,或許是對幾十年前大陸人的固有印象,往往是他們歧視的行為讓我們更難過。不說粵語就餐不提供免費的湯羹,只要說普通話就不免除消費稅等等。雖然我有很多說粵語的朋友,但是我依然很難理解老一輩的人從骨子裡散發的對大陸人的不屑。我暫且認為這是一種落差吧。

但是話說回來,是否經常會在加拿大感受到不公和歧視嗎?

有,但是很少。

加拿大的歧視不能自說自話,要有比較。對於美國來說,加拿大屬於移民國家,而美國並不屬於傳統移民國家。這一點來說,加拿大更需要建設成更多元和更包容的社會才能促進穩定發展。上到特魯多總理,下到社會組織,中小學校一直都在倡導多元和平等的概念。說加拿大是典型「白左」國家其實並不為過。

加拿大人權委員會就是專門維護少數族群權益的組織。政府也會動用專項資金促進婦女就業平等化。每年,6~7月為多元文化月,LGBT群體有專屬的法律保障和人類權利。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積極和向上的。

所以在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沒有必要太過於擔心和驚慌失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問題。

首先,很多歧視源於溝通不暢和誤解。英語水平不達標,往往會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實力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

其次,避開對新移民門檻較高的就業領域,多收集市場信息,提前多做功課,我們還可以做更擅長和更容易達到目的的行業。對於律師、醫生這樣的資本主義鐵飯碗,我們看到依然有華人取得了認證,所以努力很重要。

還有,正常生活中其實並不會感受到過於明顯的歧視。就好比我的LGBT身份,可以很順利在銀行和保險公司申請聯名卡,也可以在健身房申請到家屬待遇。先放平心態的去生活,不要對於事情過於敏感,就可以讓自己過的更舒服。畢竟我在中國的時候連同志的身份都不敢公開不是?

但是,可但是。我們最後要表明的態度:

無論你在中國還是加拿大,還是在美國。任何的歧視都不應該被容忍。

因為LGBT就被侮辱,因為是河南人就被貼上標籤,因為華裔被拒絕進入,因為英文不好就被傲慢對待。

我們必須要團結一致的站在一起,對所有的歧視說NO。

我們不惹事兒,但是事兒來了也絕對不會怕!所以今天你的一小步,就是未來的一大步。


推薦閱讀:

2017,讓我成為你最珍貴的回憶
中國未來會接收難民嗎?
先移民小國,再移民歐美,這樣是不是更快捷方便?
目前想花三百萬左右,想移民或辦護照,有大神能推薦嗎?
根據以下自身條件,和期望,關注點,比較適合的移民國家是什麼?

TAG:加拿大 | 移民 | 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