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公司怎麼用流量思維賺錢!
【無所不能 文丨小飛俠】電改2周年了,售電公司越來越多。在廣東競價市場中,偏差考核如此嚴格,幾家歡喜幾家愁。不知道在賺錢這條路上,大家的經念得熟不熟。
從盈利方式來看,無非就是幾種。
一是表面賺價差。現在電網公司不吃購售電差了,改由售電公司們吃。誰招攬的客人多,誰找的電廠關係靠譜,誰拉著一起策略競價的兄弟單位夠義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二是做大拉橫盤。我不單單做售電,免得你們覺得我是皮包公司,光會口頭瞎忽悠。我上游收購一個新能源廠商,下游入股一個增量配電網建設,妥妥的產業鏈讓你心服口服。
三是做深領域。長期專註於某個領域,比如冷熱電三聯供或者分散式微網,找一個屬地政府或者工業園區,搶佔一方山頭,打響名聲。把能賺的錢紮實入袋,再逐步推廣。
這些都是相對成熟的市場競爭手法了。然而,在工業4.0的環境下,如何利用互聯網+手段,爭取更大的利益呢?
對於互聯網來說,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當互聯網+與實體業務緊密結合,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
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微信和微博之爭、滴滴和快的補貼大戰、五彩斑斕的共享單車赤身肉搏,說到底就是為了搶流量。
在互聯網行業競爭中,免費往往成了獲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互聯網產品大多不向用戶直接收費,而是用免費策略極力爭取用戶、鎖定用戶。
但是,免費可以作為一種營銷手段,但絕不是一種商業模式,因此免費戰略的核心就是如何將流量變現。
能源互聯網中,售電公司應用流量思維是可以有以下三種途徑。
一是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我們可以稱之為管家模式。比如日常定期巡檢時免費的,但基於巡檢出的問題,客戶如果想要得到貼身的服務,就必須為其因地制宜地定製方案,專人跟進,按項目元素獲取相應報酬。這就是增值服務的基本形態,這種收費也是水到渠成的。
二是短期服務免費,長期服務收費。這種模式可以稱之為試用版。比如提供幾周的服務體驗,感覺良好則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並明確合作要求和退出條款,一般一年期起、至少2-3年,需要充分掌握客戶的歷史情況和未來預期。這種類似簽約家庭醫生的模式,方興未艾。
三是用戶免費,第三方付費。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這在互聯網行業中比比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電力行業中還需有一段心理接納期。比如在樓宇鋪設太陽能板,一部分電力供用戶使用,餘量上網成為廠家的收益。這種還可擴展到新能源引入小區供電動汽車充電使用,前景豐富多元。
當然,除此之外,國有企業和政府屬性的背景肯定能給予人可靠的感受,電力行業上下游鏈條上的公司若有相當紮實的技術想必也是能用實力搶奪到客戶,新興互聯網+售電公司也能通過獨特視角狠抓用戶痛點來精準競爭。
但是,塵歸塵、土歸土。最後,一切的一切,用戶會用錢袋子來投票。哪家實惠、哪家可靠、哪家環保,就選哪家。
【無所不能專家精英團成員,小飛俠】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無所不能的立場和觀點
版權聲明 | 稿件為無所不能原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