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失敗是因為選擇嗎?放屁
經常有人問我,我現在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考研和工作選哪條路好?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被問太多次了,然而我根本不了解你,怎麼給你建議呢?
如果考研和工作註定有一條路是絕對更好的,那麼另一條路就已經在自然選擇中被人們所摒棄,甚至都不會存活到現在,比如九年制義務教育,就斷了絕大部分人做童工的後路。
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只是你認為的那個點,其實,人生處處都是十字路口,每一個時刻你都在經歷,只是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罷了。
而每一次選擇,都是關於利益最大化的一次決定,被選擇拋棄的最大代價,是你當前選擇的成本。
比如你選擇玩遊戲,那麼被你拋棄了的備選里,最大代價的那個比如看書帶來的長遠利益(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就是你的成本。
會選擇當然重要,這意味著你通常能在N個備選項里找到利益較大而相對成本較小的那個。
所以最近幾年,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說回顧你的整個人生,其實決定你命運的,就那麼幾件事:高考選專業選學校、職場選行業選工作、婚姻選對象選家庭……
這些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跟你當下的生活幸福息息相關,因此當你對比現在的狀況,再追溯過往,會發現竟然真的如此,於是這種說法就流行開了。
其實,所謂選擇,真的有你想的那麼重要嗎?讓我們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前幾日有位讀者說,我很後悔過早出來討生活,我這個年紀應該是在學校學習,而不是現在這樣,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很明顯,她現在的生活可能不太如意,而她將罪責推到了某一次選擇的頭上。
怪自己沒有選擇好,總比怪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目前的問題要好得多,畢竟選擇還是有部分不可控的運氣成分,這樣對自己可控部分的責備就能少一些。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對現有狀態的一種逃避。
人只能活一次,每個人都想看看另一條路的風景,但很遺憾,這不可實現。每一個過得不甚如意的人,都會認為總有N條更好的路在等著自己。
的確,人生的路有無數,每一個微小的結點選擇都會導致全然不同的軌跡,所以從概率上來說這種想法沒毛病。
但有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每個人在他人看來選對路的概率並不是均等的。
有些人選99%的路都是錯的,而另一些人選99%的路都是對的。
為什麼呢?因為人與人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的主體大多數時候不在於天生的區別,而是後天塑造的區別。
這種區別的重要性是遠遠大於選擇的。
回看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概是因為選對了行業,選對了方向,再加上個人努力,接著達成了成就。
於是很多人在對比成功人士後就開始自我麻痹,認為自己只是不夠運氣,選錯了路而已;再好一點的,會歸咎於自己不夠遠見,沒能看到趨勢。
這兩種認識都是片面的,包括看似正確的後者。
成功人士或許真的比你有遠見,比如你能看三步棋,他能看五步,但五步也不代表棋局結束了,在更遠的七步裡面,沒準是更差的選擇。
所以遠見這件事在實現了以後才是,在實現之前,他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直是在根據現有狀況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決策。
大而模糊的方向也許是正確的,但其中的無數調整卻沒有人可以判斷得到。
大的成功往往不能一蹴而就,比如馬雲創業就失敗過4次,那麼你能說一個常常選錯的人,突然有一次選對了,這樣就能把成功的功勞歸於選擇和嗎?
阿里巴巴有好幾次都差點死了,也許運氣再差一點,可能就真死了,你還會認為馬雲的選擇像現在一樣正確嗎?
所以凡是談「選擇最大」的,都是耍流氓,並沒有對事情的本質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
正如上面所說,有些人在100條路里選擇99條都能通向成功,而另一些人卻只有其中1條可以。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關鍵在哪裡?在於我們要提升自身的成功概率。
選擇是方向,努力是程度,方向大於程度是一個常識,而提升自身的成功概率則是讓選擇的無數個方向都儘可能多的導向正確。
因此應該是:提升自身成功概率>選擇>努力。
為什麼馬雲創業失敗4次,依然繼續?(我相信失敗5次他也一樣會繼續。)
在創業路上,他一定受到過很多次的內心煎熬,受到過來自家人的反對、朋友的嘲諷,承受過創業夥伴不信任的壓力,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可能就會選擇另一條路。
注意,就是這裡,很多人就會把這個關鍵點挪到選擇上面,認為「選擇」才使馬雲成為了馬雲。
其實關鍵根本不在這裡,是因為他是馬雲,他才能夠承受住這些壓力,重新鼓舞起夥伴的鬥志,從而繼續選擇更大風險的創業。
選擇只是隨之而來的產物,哪怕馬雲沒有選擇創立阿里巴巴,而是另一個領域的阿里久久,也許阿里久久並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那麼成功,但由於你並不知道如果創立阿里巴巴會到今天的規模,於是你也會認為馬雲選擇阿里久久是選對了。
這就是由於人生的唯一性導致選擇的事後合理性。
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說,基本選什麼都不會有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叫做「總能在現有狀況下達到最佳」。
都說人生如棋局,我認為不太準確,我寧可將其比喻成非比大小類的牌局。
這類牌局跟人生的共同點就是,它是一個集運氣、技巧和心態於一體的遊戲,且同樣會遇到出千的情況,出千者風險自擔。
從短期來看,運氣佔據主導,比如有人拿到了一副好牌,有人出千暫時沒被抓到,但長期來看,技巧和心態才是贏家的法寶。
只要一個人能在拿到爛牌時不輸太多,拿到好牌時把該贏的量贏足,整體心態沒有太大波動,那麼從數量密集的多次博弈上來看,就不太關運氣的事兒了。
有些人輟學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不輟學依然可以,所以並不是比爾蓋茨輟學這件事是選擇對了,而是他若是不輟學也極有可能是選對了的。
若是他順風順水畢業以後創立微軟獲得成功,人們可能就會說,想當初他動過輟學的念頭,幸好沒有繼續,否則就選錯了路。
所以這真的關選擇的事嗎?關。但更重要的是,先成為一個能打好爛牌的人,這樣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選,似乎老天都特別偏愛你的選擇,這不是運氣夠好,而是你的贏面本來就足夠大。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當初看清了的好選擇,馬上就不是了。
就像馬車夫,有沒有人可以意識到汽車將橫掃世界並帶走他們所有的工作機會?可能沒有,那他們努力精進自己的技能,選擇做一個更好的馬車夫就不是好選擇了嗎?當然不能這麼說。
但那些擁有「總能在現有狀況下達到最佳」能力的人,不會因為世界變了而自怨自艾,而是會立刻去學習駕駛技術。
當其他人說,他只是選對了的時候,其實他們之間是更深層次的心智模式的區別,他能在馬車時代當一個更好的馬車夫,也能在汽車時代當一個更好的駕駛員。
這是選擇的區別嗎?分明就是人的區別。
很多專家會告訴你們,對於一件具體的事情,你們該如何應對才是最好,但具體的事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下根本就是唯一的,是沒有辦法用窮舉法來教的。
而應對整個人生的挑戰,更不是時時可以有某個公式可以套用,所以更優選擇不是套出來的,而是更好的人自己調整出來的。
一個擁有高維認知的人,總是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局面變得對自己更有利。
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有位讀者剛好跟我講到自己因為想到北京念書,而放棄了復旦和交大,最終選擇了北師大的事,由於面對當前的學業壓力,就懷疑自己的選擇。
其實,這關選擇什麼事呢?
無論怎麼選擇,我們都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做到最好,若是做不好,不代表去了另一頭就能做好。
最後附送一句話:
對有些人來說,哪裡都是陽光,而對有些人來說,哪裡都是迷茫。
(完)
作者:蔡壘磊
天使投資人|思維工坊創始人 | 高智商協會勝寒會員 |LinkedIn專欄作者
如果你也喜歡看理性、思辨的文章,請拿起手機掃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請辯」(luojisiwei),有任何事,歡迎來後台找我。
我的新書叫:
《認知突圍:做複雜時代的明白人》
噹噹分榜穩居前三
當人手一冊的認知書籍,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如何處理父母寄望和個人志願之間的矛盾?
※送給那些即將「醒來」的姑娘。
※Scalers:你不必經歷所有的事,你不必遇見所有的人
※女生的人生一定要結婚生小孩才意義嗎?
※如果博物館著火了,消防員會先救人還是先救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