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生成指數與血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食物的GI值,無論對於健康人或者是糖尿病人來說。保持穩定的血糖濃度,血糖波動緩和都比較理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不光得注意糖類食物的攝入量,也要合理選擇和利用低GI食物。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GI),是指餐後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線在基線內面積與標準糖(葡萄糖)耐量面積之比,以百分比顯示。血糖生成指數由Jenkins在1981年提出,用以衡量某種食物或某種膳食組成對血糖濃度影響的一個指標。
GI高,表示這種或這類食物進入胃腸道後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進入血液較為迅速,血糖濃度波動較大。
GI低,則表示這種或者這類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相對長,釋放較為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血糖波動較緩和,血糖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所以血糖波動幅度較小。
怎麼選擇低GI食物?
很多因素都會影響GI。食物中其它組分和含量,物理性狀和加工製作的過程等因素都會對食物的GI產生顯著的影響。
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纖維的種類和含量會影響GI:如富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和其他不消化的碳水合物食物的GI較低。例如粗糧一般就比精細糧食的GI低。我們經常推薦糖尿病患者用雜糧取代部分主食就是這個道理。
食物的形狀和特徵會影響GI:較大顆粒的食物需經咀嚼和胃的機械磨碎,延長了消化和吸收的時間,血糖反應是緩慢、溫和的形式。
食物的加工方式會影響GI,例如食物加工時間過長,糊化程度高,消化吸收加快,GI就高;加工越細的食物,越容易被吸收。
食物中非碳水化合物的種類與含量也會影響GI:富含脂肪、蛋白質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也較低,如豆類和油炸的食品等;然而由於油炸食品有較高的脂肪含量和熱量,並不適合長期大量食用。
當然了,不同個體進食同樣數量的同一種食物,血糖的波動也是不同的,這取決於個體差異。同一個個體在不同日子的血糖波動也是不同的。在對飲食做出改善後要積極監測血糖,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例如,查表我們知道牛奶GI值很低,牛奶又能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鈣質,那麼我們每天只吃牛奶不就行了?血糖可能控制的很平穩,但是將會出現其他問題。這是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後進入的誤區。為了控制血糖走入另一個極端。
利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只是血糖控制的一個方面,也需要結合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綜合選擇,不能只吃某種低GI食物而忽視了整體膳食均衡。低GI的食物也不能大吃特吃。
得了糖尿病,並不只是少吃一口多吃一口的問題。每天少吃了或者攝入不均衡了,長此以往,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掌握了GI的知識後,患者得在同類食物中進行等量替換。才能既保證了營養攝入,又維持了血糖穩定。
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合併有其他疾病如腎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高血壓等,就要額外注意了,不是凡是低GI的食物就能大吃,也要結合其他疾病的飲食禁忌綜合選擇。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營養醫師在線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GRDhsUFpYRWtzanRyZEZlOTJvR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胃出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出遊後身上的蜱蟲真的會是這樣嗎?
※被狗狗抓傷後是否得打針(希望能有專業人士回答)?
※身在紅塵(一)~學了營養學,我學到了些什麼?
※知乎上為什麼有很多醫生願意回答諸如「幫我看一下這張報告單/片子有什麼問題」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