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大馬路,雪藏的舊時光
浦口大馬路,距離南京城很近,距離燈紅酒綠很遠。
當年朱自清的背影在這裡落腳;孫中山的靈柩停運在這兒;
大馬路、火車站、碼頭街,老浦口的哪處不曾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裡的老建築經歷風雨和滄桑,一切都像是停滯在了八十年代。
歲月在老宅上留下的印跡,無言的訴說著她過往的輝煌。
1
90年代的大馬路,夏天茂盛的梧桐葉都能遮得住藍天。南京老路的繁華程度,與路邊法國梧桐的直徑是正相關的,拋開城區,也只有大馬路的這段梧桐樹長得最蒼翠。而大馬路也當之無愧的稱為了老浦口最繁華的地段。
這裡有建於1908年的浦口火車站,是津浦鐵路的終點。抗戰時期,中國戰事正緊,這裡承擔著悠關國家性命的物資運輸工作,北接天津河北,南通安徽江蘇,浦口火車站成為了綿延了11省的交通樞紐。
在大橋沒有修好的年代,順著津浦線南來北往的旅人,在浦口火車站停駐,等著火車拆成一節一節車廂。
運上浦口碼頭,再通過輪渡再運送過江,上海到北京的旅客,都得從浦口碼頭中轉。
於是江北岸的浦口碼頭,與江南岸的下關碼頭,成為了南京城熱鬧非凡的地方。
2
邁出火車站就無縫對接著碼頭,人們帶著行李,在這裡迎接相聚又別離。
見慣了悲歡離合的碼頭街,每天都在上演著柴米油鹽的生活。
大馬路原是老浦口的繁華所在,不到400米長馬路兩旁一家挨一家積聚了許多商家和店鋪,日夜人來人往。
在印象中這裡有上規模的南北貨商店、新華書店、亭子狀的烤鴨店,還有製作麵條的小店,肉店、布店、理髮店、煤球店、照相館、早點鋪、藥店……一應俱全,所有生活事務在這裡都可以搞定。
重要的是,這裡都是久居幾十年的老街坊,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們,時常在飯點時間從張家竄到李家玩。
誰家的兒子處了個新朋友,半天就能傳遍整個小巷。
誰家閨女要出嫁,一條街上的鄰居都會出來看熱鬧。
不長的街道上,包含了所有的人情世故。
(港務二公司)】
港務局的分房最令人羨慕,距離上班的港務二公司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既是鐵飯碗,收入又穩定。
港務三公司又叫浦口煤港,是長江內河最主要的煤炭聯運的港口,直到現在,每天都有送往南鋼的運煤小火車。90年代,煤港的工人身份讓人敬仰。一人在煤港,全家不愁吃喝。長大後,因為家靠著煤港,新華街、保健村多少戶人家裡的門窗不敢開,因為這兒有飄不完的煤灰,清理不完的粉塵。
3
佔據童年記憶里的一味美食就是大喜餛飩。
雖然是藏在津鐵村的一個小巷子里,但這完全沒有阻擋大家對它的熱情!沒火之前,都是靠口口相傳,來吃的很多都是家門口人,吃一碗還餛燉能碰上幾個老熟人。吃完還不忘跟老闆韶上幾句。自從上過十八頻道的標點美食後,柴火餛燉火了,不僅城裡的人開車過江過來吃,外地的食客也慕名到這兒來一碗。吃餛飩怎麼少的了辣油!他家的辣油是老闆自熬的。跟著青花椒、蔥末、蒜末等十幾種辛香料一起攪拌,然後倒上沸騰的熱油炒,所以他家的辣油特別香。
「酒香不怕巷子深」,柴火滋滋燃燒的炭火味道融進了餛飩里,加上自製的辣油。
引得不少媒體想要採訪宣傳,都被樸實的老闆一一謝絕了。「現在生意挺好,守著個小攤子,夠過了。」
我想真正美味就和隱士一樣,也是「大隱隱於市」的。
早上吃餛飩是最佳,午飯老川浦牛肉麵也是少不了的。
鹵好的麻辣牛肉是最愛,吃多少稱多少,最後再來一碗老滷麵,經濟實惠的同時也是回味悠長啊。重要的是,他家鹵好的牛肉是可以外帶的。4
吃完飯,能夠讓大傢伙消食散心的地方就是浦口公園了。免費開放的園子,大門連「浦口公園四」個字都沒有,卻是老浦口人最愛逛的地方。
一組健身器材,幾個乒乓球台,拱橋、假山、紫羅蘭連廊,半個小時就能遊玩的透。
浦口公園的一年四季,有老友在這兒敘舊,也有14中的學生在這裡約會。
穿過公園,小門出來就是浦口14中,不遠就是浦口醫院。
5
大馬路七號的「桐月春至」,很美的店名,最喜歡門頭上的那句「我們愛著舊光陰。」賣咖啡的同時還是一家經營著80年代各種小「古董」的店。
這裡有小時候人手一台的小鋼琴,panda收錄機,幸福牌暖水瓶,還有城區的老門牌。舊時代的老物件,時常會讓人想起當年充實滿足的生活。店內「歡迎拍照」,「可以外帶」的標誌,讓人對這家店的好感瞬間就能爆棚。
6
現在的大馬路,伴隨著老浦口人入眠的,依舊有船鳴也有火車鳴笛。
有人說這裡三十年不曾改變,木質的老屋子早已陰暗、潮濕。也有人說區政府搬走,火車站停運,這裡難免失落。
如今大大的「征」字充斥著整條街道,偶爾會有小年輕慕名來拍照留念。但早已不見初的繁華。
曾經的大馬路熙攘熱鬧,燈火通明。現在的大馬路早已人去樓空,落寞、蕭索的像是無人打掃的大舞台。
就如同有首歌里唱的「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一切美麗舊年華,明日同步拆下。」
新區在發展,拆舊建新後的大馬路將華麗轉身。
只是那些熟悉的舊時光,將永遠被歲月打上封印。
部分圖片來自微博@烏龍山黑導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南漂啟示錄: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柳洲東路賣花爸爸的故事,有了溫暖的續集
※那些年,我們一起逛過的夫子廟燈會。
※南京街頭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一定見過!
※南京吃貨歧視指南
TAG: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