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了解了毛筆,才知道古人多會玩

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

—白居易《紫毫詩》

文房四寶之—毛筆製作,至今保留著傳統手工藝的製作方式,其製作過程極其講究,一般一支毛筆先後要經過選料,水盆,干作零活等3個大項100多道工藝才能製作完成。因此製作一支毛筆,往往需要多位師傅以流水線的方式製作,需要彼此默契的配合,才能製作出上等的毛筆。

前方高能,非常講究的制筆過程,

心煩氣躁者,慎入!

毛筆的起源n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當時人們送達軍情都是用分簽蘸墨,再在絹布上書寫,速度慢且不方便。

有一天,蒙括打了幾隻兔子回軍營,兔尾巴的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迹。便靈光一現:用兔尾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蒙括失望的將兔尾巴扔到地上的水潭中,幾日後,他發現兔毛濕漉漉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

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1]

筆頭製作工藝n

各類毛筆的製作都須經過選料、除脂、配料、梳洗、頓押、卷頭、揀齊、扎頭、裝頭、干修、粘鋒、刻字、掛繩等工序。概括起來則俗稱「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和「幹活」(裝頭、干修等無水工序)兩大工序。

壹 · 選毛

選毛是一項文化底蘊頗深的活,一般來說,製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為多,豬棕、馬尾、牛尾、雞毛、鼠須、胎髮等也廣為使用。

無論哪一種動物毛,根據這些動物的產地、品種、部位、雌雄、年齡以及生長的季節、所吃的食物、所處的氣候、水土和健康發育狀況等因素,所產出的毛髮也不同。

比如世界聞名的「湖筆」來自長三角,這裡氣候濕潤,水草豐美,所飼養的白色山羊毛色潔白似玉,歷來被推為製作毛筆的佳品,這些羊毛的收采以立冬後,立春以前為最佳,以體重15kg的羊身上的毛質量最好。從沒有閹割和交配過的雄性山羊身上可採到優質「光鋒」毛。

再例如我們聽得最多的狼毫筆,是用黃鼠狼尾巴毛製作而成,以東北元尾質量最好,毛長勁挺,價值昂貴。

繪畫選擇

比如畫工筆畫的線條,需要用野兔毛,因為兔毛有韌性,畫青花需要用純羊毛,因為羊毛吸水性好,黃鼠狼毛則用於采色,在繪畫中虛化、中和不同顏色。[2]

貳 · 備料

這是一項水盆作業,除了一盆水之外,主要工具就是骨梳。通常用牛肩胛骨製成,可以梳理毫毛,也可以用作拍齊毛根,等等。

水盆工序是決定毛筆用途和質量的關鍵,筆頭要求達到尖、齊、圓、健(史稱四德)。

叄 · 采毛、選毫、除絨毛

采毛:把毛從皮板上拔下來。然後把毫毛在石灰水中浸泡(時間把控很重要,浸泡太久會導致毛料的使用壽命變短)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時消毒,這一就步叫熟毫。

(脫脂好的羊毫)

選毫:把毛分成不同的等級。一根毛,分為皮質層、骨髓及髓質層、鱗片層,毛尖填實的部分,稱之為穎,行內人稱為黑子。毛的彈性,和皮質層的厚薄,以及穎的長短有關。

真正完好的毛,是圓潤挺拔的,一百根中只有三五根。選毫時,在水盆中反覆梳洗,逐根挑選,剔除有缺點的毛,然後按色澤、軟硬、長短、粗細等分類,這是非常精細的工藝。

除絨毛:一手捏緊毛料根部,一手以骨梳梳理,剔除絨毛。一根毛有三層,所謂絨毛,就是最外面的鱗片層。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毛桿外壁不是光的,而是如鱗片狀的。毛筆能儲墨,就是這些鱗片阻止墨汁一下子流下來,梳理之後,這些鱗片一部分會梳掉。但不能讓鱗片全部脫落,否則墨汁沒有阻力,流速加快,影響儲墨功能。所以,鱗片不能太多,也不能沒有。[6]

肆 · 齊毛峰、壓毛

齊毛鋒:排齊毫毛的尖端,將毛對齊骨梳的一邊,一手壓住毛鋒,另一手輕輕往後拉,如此反覆進行,把毛鋒排整齊。切齊毫根以後,一手抓住毫尖部分,一手用骨梳,梳理毫根,把裡面的斷毛、碎毛都梳出來。

壓毛:用齊板將毛尖一側對齊,再按比例裁成不一的長度,使毛鋒及毛根兩頭皆齊

齊毛峰:將毛在駱駝骨板上一縷縷排好

壓毛

伍 · 配料、卷筆心、加被

配料:主要分兩部分,主毫用來做筆心,那就要搭配一些硬一點的毛,副毫用來做被。

毛料準備好以後,就要進行配料,心目中你要做什麼樣的毛筆,是軟的還是硬的,是長的還是短的,派什麼用,寫什麼字,把各種毛搭配起來,這就是配料。例如:羊毛 85%、12%豬鬃、3%尼龍,綜合下來,毛筆軟硬適中,很適合書寫。

配毛料不宜太多太雜

通常是兩種毛到四種

卷筆心:毛料準備好,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做筆頭。就散卓筆(匠志小注:古代名筆。宋宣州諸葛高善制筆,其筆毫約長寸半,藏一寸於管中,一筆可抵他筆數支,稱散卓筆,為時人所貴重)而言,筆頭只分兩個部分:一是筆心,二是被。

這裡要用到一個工具—蓋筆刀(圖),用蓋筆刀挑出所需的一層毛片,然後把這個毛片捲起來,一個筆心就完成了。

加被:被只是一層薄薄的毛料,而且大多是單一毛料,不用混合其他的毛,被的毛長,普通就是比筆心短一點。例如湖筆,它不但是把筆尖對齊,它實際上是對齊毛穎。這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製作工藝。被既可以保護筆心,又有潤色的作用。

陸 · 秸稈灰吸水、扎筆頭、晒乾

秸稈灰吸水:將平整好的筆垂直放在平鋪好灰的灰盆表面,吸干筆頭多餘的水分。[3]

扎筆頭:筆頭做好,要等筆頭干透,然後用線紮緊。如果筆毛不幹,裡面是濕的,將來毛筆就會發霉斷裂。這一步最難的就是扎出來的筆頭,必須是絕對的圓形。所以,捆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有輕重就會變形。而扎筆頭的工具則有:酒精燈(用來融解松香)敲筆尺,松香(固定毛根,使筆頭底部平整),蠟線。[4]

扎幾圈合適呢?

通常是兩圈,也有三圈的,大筆就會扎四圈。

毛筆中心的毛,日本稱之為命毛。如果外層的副毫掉了幾根,問題不大,命還有。如果命毛掉了,那怕是一根,那接下來就會不停的掉,毛筆就沒有命了。所以柳公權說:「凡縛筆頭極緊,一毛出,即不堪用」。[5]

晒乾: 上灰後的筆頭沒有完全乾透,需要放在太陽底下充分晒乾

筆桿製作n

選管的用料也非常講究,這裡就不精細科普,一般用料有:金、銀、象牙、玻璃、紫檀、斑竹、玳瑁(一種個體較小的海龜,背甲可以用來製作精美的飾品)、鏤金、花梨、木。這裡以竹子作為示範:

1. 截段

2. 兩頭削平

3. 挖管:用靈子(見下圖)深入竹段中掏3厘米左右的孔洞,用以插入並粘合毛筆頭

4. 配筆頭

5. 製作筆套

6. 配筆桿

7. 做竹塞

8. 鑲管

9. 平頭(用拉刀修整平齊)

10.鑲毛筆頭(使用膠水將毛筆頭粘到筆桿上所掏的小洞里,古人常以松香調配油料熬制粘合劑永不脫落

11.上膠(用海藻熬制而成的膠完全浸入毛筆頭內)

12.梳毛(用梳子將毛筆頭梳理整齊)

13.去余膠(用一根線從根部壓著滾到筆尖,擠壓多餘的膠水)

14.去雜毛、晒乾(自然風乾,3-7天)

15.筆桿刻字[3]

匠志Craft 後記n

這應該是匠志做到現在,我覺得物件最小,工藝最多的一個傳統手工,但卻是讓我寫完之後想立刻找出毛筆拆了的一篇。

小時候最喜歡拿爺爺的毛筆拔上面的毛,記得拔的最多的就是狼毫,我一直以為狼毫就是這支筆的名字,於是將其他的毛筆取名為:小馬毫,小貓毫,直至我寫完這期的匠志,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弱爆了~不禁感嘆,古人怎麼就知道要除絨毛?讓墨汁順利的流到筆鋒?而且這個度是怎麼把控的?我們的祖先實在是太智慧、太講究了~寫完之後瞬間覺得要是不好好把字寫好都對不起老祖宗。

現代人都喜歡用電腦打字,列印出來的都是工工整整的文書,想起我們小時候,手寫的文章,一筆一划,全都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即使歪歪扭扭,寫下來的,也是中國千年文化所傳承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方塊字。

Reference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

[1] 微百科_互動百科毛筆

[2] read01.com/GmQEMK.html

[3] kknews.cc/culture/p8elm

[4] kknews.cc/culture/r9zmn

[5] 毛筆製作過程圖解(毛筆製作工藝詳解)_啟明老師在北京_新浪博客

[6] kknews.cc/culture/4kmp5

? END ?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Gemt6S3hYRWwwam9yVkZJOTJ3Rg== (二維碼自動識別)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錦瑟章服裝製作手記:看看我們的盤扣大師精美的作品,滿滿的愛滿滿的藝術啊
大漆漆器是什麼
教你挑選一把好銀壺
李師傅和他一年不如一年的修鞋生意
來說說你認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手工藝正在不斷消失的主要原因。?

TAG:传统手工艺 | 手工制作 | 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