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荊州事變與流血的內訌之謎
「荊州是一頭熟睡中的獅子,當它醒來時……才發現自己已被瓜分殆盡。」
許多年後,一位幽居孤島的皇帝如此評述。
在荊州人相互爭吵時,北方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都征服了。
荊州是如此美妙的一個地方,它廣袤富庶遠勝東吳,又不似北方飽受戰亂之苦。
而它的統治者關羽也一向安於境內的穩定繁華而沒有窮兵黷武的惡習。
同時它始終維持著一支水陸並重,人數高達十萬的常備軍,足以抵禦任何外來威脅。
在戰亂持續摧殘華夏大地的二十餘年間,這片土地獨善其身,依然保持著當初美好的容顏,好似保養中的桃谷里繪香。
茫茫的荊楚大地上,身著米色軍大衣,戴著黑色船帽的蜀漢帝國的元帥關羽,將初冬的冷風深吸入肺,驅馬揚蹄越過士兵們行進的隊列。
忽略了從江上吹至鬢角的斑白美髯,他感到自己重新充滿了年輕的躁動。
為了配合這一感受,關羽開始認真考慮接下來是否該禁止士兵們繼續用「元帥」來稱呼自己——因為那實在顯得很老。
改叫「提督」吧。他想。
————————蒙九
當東州系將眼光瞄向軍事領域的時候,在成都的糜竺等人感覺到了冬天的絲絲寒意。
在內無法獲得劉備的再次親睞,在外就指望關羽張飛二人了。
而張飛此時還在巴州生著悶氣在,漢中早期戰役的失敗,讓他飽受質疑之苦。
那此時的北方系就只能指望總領荊州兵馬的關羽。
於是乎,承載著重振北方系威名的重任的關羽,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毅然發動了襄樊之戰。
什麼叫內憂?作為外來人在荊州稱王稱霸,那荊州本地人自然是不爽,特別是馬良一直被關羽虐來虐去的。
那馬良是什麼人?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荊州馬家,是襄陽的大門閥,馬良有五個兄弟,字裡面都帶個常,比如馬良字季常、馬謖字幼常,所以這叫做馬氏五常。
而馬家的五個兄弟中,只有馬良最為賢良,因為他的眉中有白毛,所以又稱「白眉最良」。
此時的馬良是荊州系的二號人物,在諸葛亮離開後,荊州本地的一號BOSS。
這樣一個人物,整天被關羽呼來喚去的自然是不爽。
但是,承載著保護荊州系既有利益重任的馬良,也只有默默忍受著,而依照關羽的性格,估計是不會落下面子去拉攏馬良。
這也造成了北方系與荊州系貌合神離的局面。
關羽的性格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他白手起家,出身不高,最終成為著名將領。
他心懷天下,對下層人好,藐視權貴。他對敵人講究原則,有騎士精神。他武功出色,有亂軍從中斬殺對方統帥的紀錄。他對君主忠誠不二,在君主最困難的時候再一次投奔劉備。他戰功赫赫,打的敵對國差點遷都。他最後氣壯山河地一死,衣冠冢在蜀漢,身體在東吳,頭顱在北魏。他......
劉備給黃忠封官時,關羽說什麼?
「不削於老頭為伍」,你這不是打臉嗎,黃忠怎麼說也是荊州系在軍方的一面旗幟,你不削理他,那不是打荊州系的臉嗎。
這一句話可以把荊州系得罪狠了。
而外患就是此時的盟友孫權一直覬覦著荊州三郡,魯肅死後,東吳總督的位子空缺,大將呂蒙也尋找機會立個功更進一步。
而一直生猛無比的關羽在這個情況下,發動了襄樊之戰。
對於襄樊之戰起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蜀漢集團的核心都應該知道。
畢竟這麼一場牽動方方面面的戰役不是關羽一個人可以解決的,但是,遠在益州的蜀漢集團的核心只能放出個需要打襄樊的信號。
但是打不打,這麼打,還是關羽這個主將說的算的。
一直都說關羽看不起士人。但是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疑點,早期的關羽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士人,中期一直在逃亡,加上有劉備的壓制很難說這種情緒可以表現出來。
推測關羽這種瞧不起士人的態度僅在治理半個荊州時爆棚。
為什麼?很大程度可能是士人的不合作。
當然,這個士人要和馬良為首的荊州系分開。
於是老當益壯的關二爺開始了人生最後的一次生猛。
——————————分割線——————
先把三國第一經驗包曹仁直接刷出翔來,再剁了龐德,捉了于禁。
史書只用了四個字評價這場戰役「威震華夏」,你可以翻翻史書看看,兩千年有幾場戰役可以用威震華夏來形容。
于禁是什麼人,左將軍,假節鉞,當時的曹魏集團除了夏侯惇就他最高了。
龐德是什麼人?勇冠涼州三軍!!這場勝利又何止是碉堡了~~
當然,威震的不僅僅是嚇得要遷都的曹操,也把志在荊州的孫權也嚇到了,
「我TM以為關羽老了守不住荊州,沒想到還這麼生猛~~這還要個毛的荊州啊!!」孫十萬內心OS。
同時蜀漢集團內部也被威震到了,本來疏遠北方系的劉備一聽到消息自然是又喜又驚,喜得是拿下襄樊離統一天下又近了一步,驚得是立功的是關羽這個陪他征戰一生的老兄弟。
劉玄德的態度此時很矛盾。
1,立功的是關羽,是坐等退休的關羽
2,威震華夏在另一方面以為著聲望達到頂峰,為人臣子最忌諱什麼?你的威望比君主高,但關羽是什麼人,劉玄德一生的好兄弟,時間早已見證了他的忠誠,但是,聲望此時太高,高到劉皇叔都有點小嫉妒~~
3,孫權曾經要替兒子娶關羽女兒,說明在孫權眼裡,認為關羽是荊州之主,而不是劉備。這是一個典型的離間計,劉備也不會因為這而懷疑關羽,但是總是有點小不爽。
4,關羽北伐的時機。理論上關羽的北伐是為了迎合劉備奪漢中。但是劉備奪漢中用了四年,這四年關羽方一直沒有動靜,連策反的宛城侯音被消滅了才進軍。
一直到217年曹操攻濡須口,雙僵持互有損耗。在這一系列事件之後,關羽才進軍。在漢中吃夠苦頭的劉備想想還是有點小小心煩的。
5,蜀漢集團此時上下對關羽有種近乎變態的奉承,幾乎是要什麼給什麼。這不排除法正,諸葛亮等人對關羽的拉攏,關羽一點小牢騷,費詩就趕快跑過去安撫。
但是,劉皇叔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而且就是因為劉備的態度模糊不清才導致以後一系列事情的發生。
以劉備的作風,他不會在這種關頭做出那種自毀長城的事,首先,我們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關羽之死並不是劉備的主觀意願。
1,失去關羽,就會失去關羽所率的數萬百戰精銳。
2,失去關羽,就會失去蜀漢集團在荊州的所有的有生力量。
3,失去關羽,就會讓劉備失去在軍方的最大支持。
4,失去關羽,就會讓蜀漢集團北伐失去最有力的的支持。
5,失去關羽,就會讓孫吳有了可乘之機,讓蜀漢失去戰略先機。
而且整個蜀漢集團的形勢會變得極為糟糕,純粹是賠的不能再賠的買賣。
陰謀論能夠存在的基礎空間是利益需求,比如陰謀論姜維刺殺費禕是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兵權。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是姜維乾的,但好歹姜維有利益需求存在的空間。
而劉備害死關羽陰謀論,偏偏是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
而且是大出血的連老本都幾乎要賠掉的買賣,換成現代都應該跳樓了,這完全就是個笑話中的笑話。
——————我是分割線——————
劉備不願意,但是,不排除某些人走鋼絲......
誰在走鋼絲?
誰在走鋼絲?
諸葛亮不可能走鋼絲,要 知道鋼絲這回事走好就是成功,走不好就是要面臨全體武將的怒火,領兵在外的武將最怕什麼?
最怕被人背後捅刀子,事實上,背後捅刀子這回事,幾乎是捅一個準一個,被捅者非死既殘,具體可參考手上無一兵一卒的左將軍,涼州牧的馬超。
而且,見識過二爺生猛的諸葛亮一點也不懷疑假使最後關羽活著回荊州,第一件事就是血洗荊州幫的宗族家眷。
而且,就目前處於蟄伏期的諸葛亮而言,就算弄掉了關羽,獲益最大的就是東州系,這種吃力不討好,而且受益極小,風險極大地事情,諸葛亮與荊州繫上下肯定是不會做的。
關羽在,北方系與荊州系還可以安穩相處於荊州,沒有了關羽,在漢中蛋糕戰中失利的荊州系,就要在客場直面聖恩正眷的東州系,這也是荊州系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放眼蜀漢集團,有實力的沒有膽量,有膽量得沒有實力。
又有實力又有膽量的是誰?
——謀主法正。
將觸手伸到軍事上的東州系迎來了北方系的反擊,二爺的威望一時間達到了頂峰,照這個局面下去,過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劉備集團軍方第一人的位子都是關羽的。
在關羽的麾下聚集著一批百戰精銳,這樣下去,東州系什麼時候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系?
法正很發愁啊~~
於是,一直以來順風順水自詡謀略天下第一、在馬超事件中嘗到甜頭的法正開始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走鋼絲。
樓主認為,法正的本意不是弄死關羽,弄丟荊州,殺人一百自損一千的做法是法正這種靠腦子吃飯的人不削做的。
如果要謀劃,那謀劃的肯定是一出千古大局。
這樣才能顯示出他法正的智商,在大概明白劉備態度後的法正,開始了他的布局,既要弄廢關羽,又要保住蜀漢集團的既得利益,再不濟也要保住荊州。
最好的是東州系的人順勢接管關羽的軍隊,這樣有難度的事情,想想就有些刺激啊~~
至於關羽事後的報復自然不是法正操心的了,大敗之後的北方系根本不是法正可以看上眼的。
至於法正之後的布局諸葛亮知不知道,我想,諸葛亮肯定是能猜到了。
但是,蟄伏期的荊州系需要一個契機重新崛起.....
那麼這個陰謀是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導致關二爺之死幾個迷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