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評審會專家。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環保新青年 (ID: hbxqn2016)

Are you kidding me? 想要"征服"專家,你還想上天了!但是一個深耕環評界的老司機告訴我,要想開好一個評審會,是有套路的,從"征服"專家開始。

01

今天剛好遇到個朋友,眼圈發黑,眼袋都要掉到了地上。

"晚上沒睡覺吧?"

"恩,通宵了。"

這麼個靈魂有香氣的boy,變成了靈魂不知道在哪裡的old man。到底是遭遇了什麼,能把他折磨成這樣。

不用懷疑,一定是評審會,而且是那種當晚要修改的省部級會議,第一天開會,當晚修改,第二天還要復會。每次開這種會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上刑場。經歷過的人,才能真真兒的體會其中的滋味,一把辛酸淚。

我曾經連續兩周,參加了兩個這樣的會議,完事後感覺整個身體都被掏空了,用了足足一星期的時間才恢復元氣。這哪裡是在審報告,分明是在審你的魂兒啊,夠堅強你撐住,撐不住就有可能當場撲街。

在經歷過專家對你的專業、素養、能力等方面的碾壓後,晚上還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慘無人道的迫害。要知道撐到凌晨,身體已經開始出現反抗,頭腦思維已經模糊,你還硬要把自己拉回來,用掉一身的真氣完成修改清單。第二天還要以十分飽滿的精神去彙報,專家看你精神可以,有可能還會說一句,「昨晚沒怎麼改吧!」

有項研究說,一整晚不睡覺,腦袋就會產生某種負面物質,對腦造成的影響就像重物擊打。除了對腦產生損傷,久而久之還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鬼知道開了幾次會後,你會經歷什麼。

02

我曾一度質疑這項規定的意義何在,每次跟朋友聊到工作,總會問候它幾次,匆忙的一晚能改成什麼樣?精神集中的就幾個小時,第二天給專家看的內容在接下來的幾天還要修改。有必要這麼折磨人嗎?

但這是規定啊,世間有那麼多不合情、也不合理的事情,你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啊。

至少讓自己好受點。怎麼做?去改變專家的態度啊,一個好的會議氛圍也許會讓你少走不少彎路,少受不少心理打擊。

所以,想要開好一個評審會的套路就是,知道專家的風格,對症下藥。總結這麼多年參加過的評審會,以及老司機給我的諄諄教誨,大體可以給專家分為以下幾類:

學術型專家。大學教授非他莫屬,對理論研究較為深入,一般糾結在項目的生產工藝。教授講的時候,你就安靜的聽著,並點頭示意,以學生的姿態,抱著學習的態度,結尾一定要說一句,感謝某某老師,我會按您的要求修改的,效果極好。

激情型專家。慷慨激昂,能把你的報告從第一頁講到最後一頁不帶停的,一個小時是基數,把能提的問題全都提了,如果這位專家第一個發言,我猜想後邊的專家是不是在心裡已經哭了好幾次了。這時候你千萬不要打斷,否則一小時變兩小時。

溫文爾雅型專家。性格較好,說話輕聲,心平氣和,提出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案,遇到這種專家,你就燒高香吧,如果全都是這種專家,你的評審會一片和諧。

遇強則強型專家。千萬不要試圖去為自己辯解,千萬不要試圖去為自己辯解,千萬不要試圖去為自己辯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會議不是學術交流,有些人火氣比較大,千萬別把專家的話當耳邊風,也千萬別在檯面上說,「您講的不對吧」,這樣只能引火燒身啊。專家都在乎自己的發言,他的權威是不容質疑的,畢竟旁邊還有幾位同行。請心平氣和的接受,該記的記下來。不管是對是錯,請記住這裡不是辯論場。

03

你要知道,項目五花八門,專家不可能每個項目都清楚,而且有的報告開會前一天才給專家,他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把你用了幾個月才弄明白的一個項目搞的比你還清楚呢。其實專家也是人,跟任何人溝通,都要把握技巧和場合,所謂什麼場合講什麼話,評審會時盡量少說話,多聽多記錄,給專家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你是對的,我會改的。

剛工作時候,有點怵這種場合,看著對面坐的都是行業專家,大學教授,一個小屁孩在這邊彙報,總擔心萬一專家問個問題,不會回答怎麼辦?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緊張,然而真的當我把PPT彙報完,專家提的最多的就是要你去核實,去補充,你只要多做傾聽者和記錄者,抱著學習和查漏補缺的態度去開會,心理會輕鬆很多。

千萬不要把專家當做對立面,也千萬不要把專家想成假想敵,其實開會並不是要斃掉你的項目,而是在專家認可的情況下,不斷的完善你的報告內容,最終圓滿的通過而已。


推薦閱讀:

環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細分項目中有哪些商機?
做水處理有哪些工作崗位?
國內有哪些環保公司做的很好?
為什麼塑料難以降解回收,卻仍在大量使用?
如何看待多啦衣夢/衣二三/魔法衣櫥等服裝共享平台的發展和前景?

TAG:环评工程师 | 环境科学 | 环保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