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不需要一昧的追求用戶價值

導讀:

上篇文章中,我強調了產品經理不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判斷需求是否靠譜,有朋友提出了疑問,畢竟這個觀念與我們已知的用戶至上看上去是違背的。

商業價值,公司價值,團隊價值遠大於用戶價值

今天,我們便探討一下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用戶價值

用戶價值是不能脫離產品來進行討論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產生了許多爭議,特別是與我們的上級產生的爭論。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會做許多不符合用戶價值的功能,有時,甚至會損害用戶的體驗。

作為產品經理而言,過於維護用戶價值,便站在了企業的敵對面。

原因很簡單,用戶會稱讚你,但企業卻不會因此獲得盈利,也就無法生存。

這並不是說用戶價值不好,實際上人們很容易被迷惑,我們認為駕馭了一種方法,有時,只是被方法駕馭了。

我鼓勵產品經理去駕馭用戶價值,但很遺憾的是,我們似乎更容易被這個方法駕馭。

我的1.0版本從來都很簡單,往往犧牲了許多功能,以此來讓兩周上線變成可能,這必然會損傷許多用戶體驗,乃至用戶價值。

現在,我們來看看用戶價值的三個特點,當然,完整的用戶價值,還會有更多的特徵,這裡就不細說了。

非目標用戶

當我們在做產品時,第一個要考慮的便是我們的目標用戶,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我們必須要捨棄非目標用戶。

以單純的用戶價值而言,毫無疑問,我們會極大的損害非目標用戶的價值,甚至刻意的疏遠這部分用戶。

對於電商而言,我們熟悉的京東,噹噹網,在產品初期時,一個專註於3C產品,一個專註於書籍等產品。

當我們確定了目標用戶以後,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去犧牲非目標用戶的利益

目標用戶從何而來呢?這取決於企業目標,簡單來講,我們的目標用戶取決於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在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里,就約定了目標用戶,像是短途出行,上班族,學生,小區周邊購物等。

有時,我們會發現爭執許久的用戶價值脫離了商業模式,這樣的爭議就變得極度低效,甚至接近0價值。

對於非目標用戶而言,並不會多麼熱衷一款不會為自己產生價值的產品,儘管他看上去體驗還不錯。

當用戶價值脫離了商業價值,就變得毫無意義。即非目標用戶的體驗,並沒有那麼重要。

用戶角色

用戶是有性質的,如果我們按照角色來進行劃分,往往會得出生產者與消費者兩個乃至更多的角色。

理論上而言,生產者與消費者都非常重要,可現實非常的骨感,我們的時間,我們的人力,我們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這就回到了一個團隊管理的經典問題: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價值最高的環節

我們往往會側重內容生產者的價值,優先確保生產者能得到較好的體驗,較為完善的功能,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資源時,必然會犧牲一部分消費者的體驗,這種情況更多的出現在社交,內容領域的產品。

在社交產品里,我們會優先考慮如何讓人們主動的去交流,圍繞這個因素開發了一系列的功能,比如漂流瓶,敲門,配對,均是圍繞主動交流產生,此時,主動方就成為了我們的生產者,被動方則等同於消費者。

在電商領域裡,這個觀念就反過來了,會更多的考慮消費者的體驗,讓消費者更愉悅的購物。

不論是任何領域的項目,在相同條件下,往往是一主一次的搭配前行,我們必然會犧牲次要一方的用戶角色,更多的滿足主要一方的角色。

而誰是主要的,誰是次要的,這個觀點往往也是由上層思維,商業模式,企業價值等來決定的。

用戶質量

用戶性質也包含了用戶質量的考慮,活躍用戶,高質量用戶往往會獲得相比普通用戶,低頻用戶更多的福利,更多的便利。

一款產品的生存,離不開活躍用戶以及忠實用戶的支持與擴散,理應得到更多的便利,我們認為,這部分用戶已經為企業創造了價值並且還會持續的創造更多的價值

你知道的,註冊流程,以及新用戶的引導是每個用戶必經的流程,但我們卻很少將這兩個環節的功能進行迭代。

這表示,在老用戶與新用戶之間,我們優先滿足老用戶的使用,相對應的,我們必然會損失一部分新用戶的體驗。

我們往往會在一個老功能上不斷的開發新內容,做微創新,許多產品一年的時間其實不會有太多改變,但又改變了許多。

這部分內容的調整,也是讓活躍用戶使用起來更為愉悅,對於一直期待新功能卻不常使用的用戶,我們會認為這部分群體的需求,並不是多麼的熱烈,很有可能只是想想而已。

質量越高的用戶,他們的需求參考價值更大,滿足以後所產生的商業價值也會更大

需求類型

你可能未曾注意到,需求也是有類型和質量的區別的。

高頻需求相對於低頻需求來講,會有更多的完善空間,也會擁有更多的資源用來迭代。

我們會發現,經常變更的地方往往集中在幾處特定的模塊,而一些低頻模塊,卻是很少考慮,比如個人資料。

這是因為,每一次的變更,每一次的迭代,在我們的角度,乃至於上級的角度,都認為是一次升級,是比現在更好的一種做法。

(當然,實際結果可能完全相反,可我們的期望是升級,是更好的,不是嗎?)

越熱門的模塊,越容易被升級,越冷門的模塊,越不太會去優化。

這是有需求性質來決定的資源傾斜,換個思維來講, 不論是高頻需求還是低頻需求,最終使用的都是用戶。

這也就表示,當用戶想要使用某些低頻需求時,他的體驗是必然會被犧牲掉的。

經常,在使用某些產品時,我們會覺得整體功能使用感都挺好,但當我們要退出,要修改個人資料,要改密碼時,就會感覺到各種厭惡。

上傳頭像總是失敗,修改昵稱沒限制長度,等寫完了告訴我們超長了,頭像還被壓扁了或者模糊了。

導致這一現象的,仍然是由我們的商業價值決定的,我們認為,資源應該集中投放到核心業務,因為核心業務能給予我們最大的回報。

以此為前提下,低頻需求,是不會有太多時間,人力以及其他資源傾斜過去的。

駕馭用戶價值

在與許多朋友的交流中,駕馭這個概念在我的觀念里越來越清晰。

經常與我探討的朋友,應該很熟悉我的一個習慣,我總是會去追問一些背景因素,很少會直接給出決定性的結論。

即便是相同的功能,在不同的背景下,也很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必要性。

有時,很重要,有時,需要捨棄,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背景因素,也就是文中所列舉的一些原因,當然,並不只有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對功能的判斷。

反之,我認為,沒有背景的用戶價值論則是被方法所駕馭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問題最常出現在產品新人身上。

這大概和用戶價值論深入產品人心理相關,不論是書籍,文章,演講,我們談及最多的便是為用戶服務,給用戶映照更好的體驗。

可往往這部分言論所提及的用戶並不是泛用戶,並不是指所有用戶,而是指符合商業價值,符合一些條件的用戶。

有時,當朋友問我,這樣做是否會傷害用戶體驗時,我便會這樣回答他。

在傷害用戶之前,你得先明白誰才是你的價值用戶。

推薦閱讀:

當部門領導不靠譜時
那些事半功倍的小技巧
對談:互聯網環境下品牌運營的新玩法
不好意思,上海和杭州的盆友你們久等了
讀讀《互聯網運營之道》上 --- 基礎篇

TAG:产品 | 用户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