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訓練計劃中的一些術語解釋 | 跑步有故事

網上對跑步黑話的科普比較多,比如兔子、配速、BQ、PB等,對馬拉松訓練中的一些專業術語解釋就要少很多。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LSD(長距離慢跑)、Tempo(乳酸門檻跑)、Aerobic (有氧跑),但很難說真正了解它們最準確的定義,以及很容易混淆一些概念,比如以為節奏跑就是間歇跑。

結合這份12周(3個月)的馬拉松訓練計劃↓↓ ,來說下如何看懂一份正規的跑步訓練計劃訓練計劃中的術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執行計劃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貼士

如何看懂一份正規的跑步訓練計劃

這份訓練計劃總計12周,3個月的時間也差不多正是一個馬拉松跑者備戰比賽的時間(註:指的是備戰,而非從0開始跑步,3個月後參賽)。訓練分4個周期,大體逐漸增加訓練量,在最後3周降量,並且加入比賽前需要的一些適應練習。

一般我們都說如果想好好跑馬拉松,每月的跑量應該達到200公里,並且有一些長距離的訓練。這份訓練計劃強度最大的一周跑量達到88公里,3個月的平均跑量達到250公里——這已經是比較大的訓練量了,這份訓練計劃更多的也是為那些全程馬拉松目標跑進4小時、或者衝擊3小時30分的跑者設計——所以對跑者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你目標只是在關門時間內完成馬拉松,這份訓練計劃就未必適合你,需要酌情減少訓練次數及跑量,其中的一些間歇跑訓練對你實現完賽的意義也不大,且更容易受傷。

如果你目標是跑進330甚至衝擊315,那也可適當增加訓練的強度,但切記避免受傷。

以這份計劃為例也是因為它基本涵蓋了最常見的一些訓練環節,訓練者可通過自己情況再去做調整,為自己量身定製設計一份針對版。

訓練計劃中的術語具體是什麼意思

Recovery:恢復跑,慢速調節身體,不必有速度的概念,放鬆緩慢的完成即可。一般出現在大強度或者長距離訓練前後,主要用以調整身體狀態,起到恢復和準備的作用。切記在恢復跑時不要收不住速度,儘可能強度放低。

Aerobic:有氧能力跑。最常見也是最有必要的訓練。在整個訓練周期,有氧跑可能佔到60-70%甚至更多。監測是否有氧跑最好以心率為主,在有氧心率區間內慢跑,且達到一定時間即可。無需過多在意速度,隨著有氧能力的提高,同等心率下你的配速在日後也會有提高。

Mid-long:中等距離(16公里)以上,速度比有氧跑快一點,基本安排在周中進行。

Long:即LSD(長距離慢跑)。究竟多長距離才能算LSD並無定論。對半程馬拉松備戰選手來說,15-18公里即可算長距離訓練;對全程馬拉松選手來說,一般25公里以上才能算長距離訓練,如果備戰比賽則需要最好完成幾次30公里以上的訓練。這份計劃中,LSD的距離設為26公里及以上。

Marathon Pace:馬拉松配速跑。即按照你跑馬拉松時預計的配速訓練。不要求整個訓練過程都是馬拉松配速。

以「Marathon Pace 26K-16K@」為例,代表總長度26公里的訓練,其中16公里按馬拉松配速。這樣前面8-10公里慢跑熱身,然後上速度跑16公里,最後1-2公里降低配速放鬆跑。

Tempo:節奏跑,按平時跑15公里的速度跑。

以「Tempo 19K-11K@」為例,代表總長度19公里的訓練,其中11公里按Tempo速度,前面6公里熱身跑,後面2公里放鬆跑。

節奏跑也有很多變種,這裡有具體介紹:Tempo!Tempo!Tempo!關於「節奏跑」的真相 - 知乎專欄

VO2Max:間隙跑。間歇跑總距離不長,但是強度很大,真正訓練中對身體考驗很大,可能有處於爆缸邊緣的感覺,因而一定要準備充分,最好有跑友一起訓練,場地也盡量選擇操場或環形封閉公路。間歇跑主要為了實現突破,對不追求成績或者跑步能力相對較弱的跑者,間歇跑意義不大。

以「VO2max 13K- 5x600m@5K jog 50%-90% interval time 」為例,5組600米按平時跑5公里最好成績的速度,組間休息慢跑的時間為全力跑時間的50-90%。

備戰馬拉松的話,間歇跑每組距離可適當增加,比如增至800米甚至1600米。

Tune-up Race:調整競賽,通過中短距離的比賽來刺激狀態。距離可選5-15公裡間。沒有比賽就要求自己以比賽態度、80-90%的能力去完成。如果隔天還有其它訓練,則第二天的訓練可以按照最低強度來,主要目的調整為恢復,不要受傷。

Dress Rehearsal:比賽裝備試跑。主要也是為了比賽適應。建議比賽盡量穿熟悉的穿過的裝備,不要嘗試新的。另外比賽裝備試跑,最好可以完全按比賽的行頭,比如模擬一些別著號碼布、如果帶能量膠,也嘗試下能量膠如何放晃動最小。儘可能避免比賽時出現小插曲。

Strides:100米衝刺練習,在有氧能力跑或恢復跑之後進行,每組100米為前70米加速,後30米減速,每周之間慢跑。跑Strides時不要求像百米競賽一樣撒開了衝刺,加速跑時留意下跑姿,做針對性的糾正。

XT:交叉訓練。在非訓練日做一些核心力量、游泳、球類、單車等的訓練,強度不要太大,別影響後面的訓練即可。

執行計劃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貼士

所謂的完成一份訓練計劃,並不指的是100%按表完成。畢竟受限於時間、天氣、突發情況,很可能錯過其中的訓練日。一般完成一份計劃的70%,就可以說差不多完成了這一訓練周期;

確保有氧訓練的完成量,以及在整個訓練周期中占的比重(至少60%以上);

不要懼怕或逃避長距離跑,它可以讓你在比賽後半段不那麼痛苦。有過幾次長距離,你的身體也更適應比賽距離,出狀況的幾率要小一些;

所有所謂好的訓練計劃一定是因人而異獨家定製的,結合每個訓練者實際身體情況、時間、目標。照搬計劃往往匹配度不高,且容易最後完成不了。切記不要拿來主義,按照自己情況做下修改;

有些訓練計劃很專業,有些籠統些。但只有去完成才可能實現目標,再好的計劃,只完成50%,也沒轍。另外一定注意傷病,跑前熱身,跑後冷身/拉伸,以及一些核心訓練都很有必要。如果受傷一定要等傷好再恢復訓練,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匆忙復出追趕訓練進度更容易得不償失。

——————————

跑步有故事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參加 2018 香港渣打馬拉松是什麼樣的體驗?
波士頓夢想 | 2016波士頓馬拉松大數據
問道於盲
又到夜跑高峰季,女孩兒們請注意了

TAG:马拉松 | 跑步 | 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