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人的軍隊」製造倫敦恐襲:從未停歇的「獨狼」

3月22日,英國議會大廈外發生襲擊事件,一名男子駕駛一輛汽車在威斯敏斯特大橋的人行道上衝撞行人,汽車在下橋後撞到了議會大廈的鐵欄杆上,駕車男子跳下汽車,用刀刺死一名警員後,被警方擊斃。

此次襲擊共造成數十人受傷,包括襲擊者在內的四人死亡。事件發生後不久,「伊斯蘭國」便認領了此次恐襲。而此次恐襲的發生時間,剛好是比利時布魯塞爾連環暴恐事件發生一周年,防不勝防的「獨狼」式恐襲再次進入歐洲。

威斯敏斯特宮外擺放了大量紀念受害者的鮮花

來源:Yahoo

「獨狼」如何產生

「獨狼」恐怖主義又名「個體」恐怖主義。「獨狼」一詞來源於上世紀90年代,由「白人至上者」亞歷柯蒂斯和湯姆梅茨格所提出,他們號召「白人至上主義分子」獨自行動或開展小規模地下活動,以任何手段清除非白色人種,他們把自己的行動定義為「獨狼主義」。

而隨著恐怖主義在西方國家頻頻發生,那些以個人為主體的恐襲逐漸被稱為「獨狼」式恐怖襲擊。而對於「獨狼」的具體定義,不同的學者和組織也不盡相同。

有的學者認為「獨狼」獨立於極端組織並獨自執行恐襲任務;也有的學者認為「獨狼」雖單獨採取行動但卻代表著極端組織的利益;而根據歐洲刑警組織的定義,「獨狼」是指獨自策劃和發動恐怖襲擊的個體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是平民,雖然有時也打著恐怖組織的旗號,但與恐怖組織沒有直接聯繫。

即便當前並沒有一個有關「獨狼」式恐怖主義的準確定義,但都認為其具有單獨行動、不隸屬於某個恐怖組織和襲擊的策劃與影響不受外界直接干預等三大特徵,並認同網路對「獨狼」的產生所起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逐漸成為了極端組織號召發動「獨狼」式襲擊的幕後推手。由於多數人對某一事物的理解更多地受其主觀思想的控制,而並非客觀的事實依據,當對一件事情或一個問題缺乏基礎認知的時候,人們往往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並由此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而網路恰好給極端組織提供了一個給人們植入主觀意識的平台。通過網路,更多虛假的信息被輸出,操縱公眾的情緒和認知,進而博取同情和理解。當這種同理心產生之後,極端組織會更進一步的強化民眾對恐怖主義的認同,以達「洗腦」的目的。

此外,網路常被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自身訴求或感到被社會邊緣化的人視為一種精神寄託,並以此宣洩自己的不滿,而這往往和極端組織鼓吹的言論不謀而合,致使長期在互聯網接觸激進主義言論的人逐步走向極端化和恐怖化。

因此,網路已經成為了極端組織創造「獨狼」的一個平台。

「獨狼」式襲擊者

來源:The Gateway Pundit

恐怖襲擊為何傾向於「獨狼」

近幾年,「獨狼」式恐怖襲擊愈演愈烈,尤其是在西方國家。

2013年4月15日,美國波士頓國際馬拉松現場發生連環爆炸案;2014年5月,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家博物館遭到襲擊;2015年,法國《查理周刊》總部遭遇襲擊;2016年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扎芬特姆國際機場和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附近地鐵站相繼發生爆炸;6月1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一家夜總會,一名持槍男子與警察交火併劫持人質。

儘管「獨狼」恐怖襲擊並不是國際社會新出現的襲擊方式,但越來越多的恐怖事件以這種方式出現,導致「獨狼」式恐襲已經成為了國際恐怖襲擊的重要方式,這與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密不可分。

首先,「獨狼」恐襲具有自發性、突發性和難以預料性。「獨狼」恐襲的發生並沒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發生前也沒有任何的徵兆,他們甚至不需要精心的策劃便能夠實施行動。

此外,「獨狼」並不受控於極端組織,這種「群龍無首」的恐怖襲擊給個人更多地發展空間,他們可以自主地選擇爆炸、槍擊、暗殺等各種方式,增加了預防的難度。

也正因為「獨狼」所具有的這些特性,致使這種襲擊方式更容易被效仿,具有示範效應,極易吸引潛在的極端分子。

其次,「獨狼」恐襲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手段。一方面,「獨狼式」恐襲的發生不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做更多的投入,一個人一桿槍便足以達到目的。並且在歐美國家,槍械管制並不嚴格,個人獲得槍械的途徑越來越多,為襲擊者創造了更多的便利。

從襲擊所造成的後果來看,由於「獨狼」所發生的地方多集中於機場、地鐵、火車站等人口密集地區,能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引起人群的極大恐慌。正如美國反恐專家傑弗里·西蒙所說,「這雖是一個人的軍隊,但他們的危害絕不亞於那些訓練有素的恐怖組織」。

最後,「獨狼」恐襲容易獲得大眾傳媒的曝光。媒體的播報對恐怖襲擊來說至關重要,他們希望通過媒體引起大眾的關注。

「獨狼」恐襲就發生在民眾隨處可見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受其波及,對民眾來說更容易產生衝擊力,尤其是當襲擊者是大家所關注的對象時,這種衝擊力會更加強烈。

2016年1月8日,在美國費城,警察在槍擊案現場調查。1月7日,一名槍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街道上叫停一輛警車並向車內的警察開槍射擊,造成警察受傷。

來源:新華網

預防「獨狼」

當前,「伊斯蘭國」在多國聯合打擊下元氣大傷,但並不意味著其威脅即將消散,他們依然可以通過網路輸出自己的極端思想,鼓動更多人演變成「獨狼」。儘管對各國而言,徹底消除「獨狼式」恐襲並不現實,但政府至少可以採取措施減少恐襲發生的機率和造成的傷亡。

首先,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減少極端言論和視頻的流傳。網路是將一個普通人演變成「獨狼」的重要工具,在成為「獨狼」之前,多數人是受網路虛假信息的蠱惑,使自己的思想逐漸走向激進,並通過互聯網學習恐怖手段。

此外,「獨狼」渴望獲得外界「認同」的慾望較強烈,一些人在採取行動之前,會在互聯網上發布襲擊聲明並進行自我宣傳,既向政府示威又滿足「自我認知」。

因此,對互聯網的監管是發現「獨狼」蹤跡並將其行動扼殺在搖籃之中的關鍵舉措。如若不能在互聯網上提前發現端倪,那麼當他們混入到人群中時,我們將面臨的只能是悲慘的結局。

其次,增加在人群密集處或集散場所的安保人數。人群密集的地方一般是「獨狼」恐襲的頻發地,增派安保人員不僅可以在發現目標後及時將其制服,減少傷亡,而且也可以更好地維持秩序,避免因恐慌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最後,發揮民眾的作用。為減少「獨狼」恐襲的發生率,美國已經出台了「民眾參與計劃」,鼓勵民眾積極反映身邊有異常的行為舉動。

2011年8月,華盛頓出台了「依靠地方合作夥伴防止美國暴力極端主義」的戰略,呼籲更多的民眾或民間組織參與到應對「獨狼」恐襲的行動中。實踐表明,這一措施已初見成效,美國的一些「獨狼」恐襲在實施之前便被政府制止。

2015年12月5日,英國首都東部一個地鐵站發生持刀傷人事件,地鐵站外的前來進行調查的警官和犯罪現場調查員。

來源:英國衛報

結語

倫敦暴襲再次給各國敲響了警鐘,似乎預示著新一輪「獨狼」恐襲即將展開。政府在強化反恐措施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產生「獨狼」的社會根源。儘管並不能排除個人報復社會的極端傾向,但也不能忽視戰爭給人留下的心理陰影和播下的仇恨種子。

作為頻遭「獨狼」襲擊的西方國家,更應該思考其在推行對外戰略的時候,是否有尊重別國的宗教和種族;當為了爭奪地區利益而將戰爭無情地帶到別國領土時,是否思考過其扣動扳機,按下發射按鈕的那一刻,會有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獨狼」固然可恨,但誘導其產生的根源究竟是什麼,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共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Theodore Gordon, Yair Sharan and Elizabeth Floreescu, 「Prospects for Lone Wolf and SIMAD Terrorism」,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Vol.95,2015.

【2】任彥:《「獨狼式」襲擊日益威脅歐洲安全》,人民日報2016年8月5日第021版。

【3】嚴帥:《「獨狼」恐怖主義現象及其治理探析》,《現代國際關係》2014年第5期。

【4】楊雋,梅建明:《恐怖主義概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5】George Michael, 「Counterinsurgency and Lone Wolf Terrorism」,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Vol.26,No.1,2014.

今日主筆 張帥


推薦閱讀:

一帶一路65個國家風險狀況分析
卡扎菲與豐田戰爭(二)
日本學者眼中的中東權勢轉移
海灣國家「經濟願景」的炮製,原來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
「阿拉伯之春」後,這些國家進行了地方選舉改革,但效果微乎其微!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