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博士」倒水進儀器竟發明懸浮術,又靠撿垃圾、撕膠帶拿下了諾獎

石墨烯,可能是近兩年存在感最高、刷屏次數最多的一種新材料。

它不過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特殊薄膜,但卻在強度、導電性、導熱性、光學性能上超越了幾乎所有的已知材料。

圖:石墨烯

搭載鋰電池的電動車目前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充滿,若是用上石墨烯電池只需要短短几秒鐘。

還有石墨烯複合材料、石墨烯晶元、石墨烯顯示屏等等,每一種都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石墨烯因此被稱作「材料之王」,也是21世紀最有價值的發現之一。

自被發現以來,石墨烯的前景一片大好,短短2年市場規模就翻了一倍,極有可能掀起一股產業大革命。

圖:石墨烯市場規模(單位:百萬美元)

然而發現石墨烯的天才33歲時H因子只有1(有一篇論文被引用了1次以上),除了苦逼之外他剩下就只有逗逼。

他先是違規把水倒進能產生超強磁場的儀器里,發現了讓物體懸浮的方法,一舉拿下了搞笑諾貝爾獎。

後來他又研究石墨薄膜,別人都在用高精度拋光機研磨,費心費力都做不出合格的樣品。

他卻從別人的垃圾桶里撿回沾有石墨的廢棄膠帶,反覆觀察研究,竟然用膠布造出了終極材料石墨烯

圖:石墨烯碎片

他靠石墨烯再次登上領獎台,成為了2010年的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從發了5篇論文只有2次引用的科研渣,蛻變成有史以來第一個「雙料諾獎」得主。

安德烈·海姆的一生如果拍成電影大概會是一部狗血勵誌喜劇。

父母都是德裔工程師,他生於蘇聯,拿到了荷蘭國籍,又在英國和丹麥工作。

這般離奇複雜的身世不僅給他的學習生涯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他拿下諾獎之後,每個國家都想沾他的光,從這點上看他可能是最有爭議的一位諾獎得主。

圖:安德烈·海姆

16歲時,安德烈中學畢業,所有科目幾乎都拿到了滿分,因此獲得了學校的頒發的金牌。

那時候他是全校學生嫉妒的對象,誰叫人家擁有德國貴族血統呢,連他奶奶都是搞科研的。

父母看他成績優秀建議他報考蘇聯最好的大學,也就是在莫斯科的那幾所名牌學校。

安德烈的理科都不錯,尤其是數學,但考慮到就業的問題,他最終選擇報考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物理系。

可是入學考試異常的困難,就連最擅長的數學安德烈也僅僅拿到了一個及格分。

接連考了兩年都落榜了,他感覺非常挫敗,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報了假學校。

悲痛中他注意到和他一個考場的人成績全都很差,能及格都算是厲害的了。

但奇怪的是,這些難友們要麼是猶太人要麼是頂著明顯的外國名字,別的考場則是清一色蘇聯本地人。

很明顯,學校有特殊的種族政策,本地人和外裔做的是兩套難度不同的題目。

大概是因為學校擔心這些外裔參與到機密項目,將來會離開蘇維埃的懷抱。

知道真相後安德烈有些絕望,但是他還沒有放棄,反正都已經落榜了,不如去更好的學校碰碰運氣吧。

結果,安德烈竟然輕鬆地通過了入學考試,反而考上了更著名的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

一下子高了兩個檔次,安德烈這經歷估計也沒誰了。

圖: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

在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安德烈安安穩穩充分地展示著貴族後裔的聰明才智。

一路讀到了博士,雖說成績一直都不錯,但也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還拿到一個爛課題。

安德烈的研究方向是「通過螺旋共振方法研究金屬中傳輸鬆弛的機制」,相關的研究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沒落了。

他為了完成學位,發表了5篇論文,這些文章一共只被引用了兩次,還都是安德烈自己引用的。

年近30,沒有任何能拿得出的成就,安德烈就像是一個在混日子的博士。

畢業後順利的在蘇聯科學院下屬的一家研究所找到了一份臨時工,繼續混著。

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德烈走狗屎運獲得了一次到英國皇家學會訪問半年的機會。

結果他來到漢諾丁大學,在實驗室里撿起了「垃圾」,專門研究別人廢棄了幾年的樣品。

圖:諾丁漢大學

撿垃圾的經歷讓安德烈感到十分開心,加上那時蘇聯動蕩的政局,他決定跟社會主義告別了。

之後安德烈在荷蘭找到了一份副教授的工作,他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開始作死。

當時他們學校最大的實驗優勢就是能製造出20特斯拉的超強磁場。

目前人類能製造的最強磁場約為100特斯拉,是地球磁場的200萬倍,在當時20特斯拉的磁場在歐洲算是數一數二的強磁場了。

但是,這個龐然大物十分費電,每次的運行時間撐死也就幾個小時。

所以安德烈總是會抓住機會好好地折騰一番,這次,他往磁鐵里倒了些水!

安德烈的行為已經不能用違規形容了,簡直就是搞事,這麼大個用電器倒水進去,有點什麼差池他可能要重新擁抱社會主義了。

但結果非常意外,這些水非但沒有流得到處都是,反而全部聚集在中間的一處。

他和另一個訪問學者就這樣玩了一個多小時,時不時用木棍攪著玩,還加大了磁場強度,最後在強磁場下水竟然緩緩浮空了!

安德烈趕忙叫來其他同事圍觀這個大發現,還不忘辯解一下自己可能是麒麟臂發作了才往裡面倒水的。

其實安德烈明白,水在磁場中會產生逆磁效應,自身產生一個與外磁場相反的微弱磁場。

但沒想到水這麼弱的逆磁效應都能抵抗重力,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想驗證其他東西。

這次,他沒有再做倒水這麼危險的事了,而是扔了一隻青蛙進去。

那一刻,這隻青蛙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妙感覺,飄飄然不可名狀。

安德烈隨著懸浮青蛙的走紅而漸漸有了點名氣。

很快就有評委會打電話找到安德烈,稱要頒獎給他,嚇了他一大跳。

後來才發現只是搞笑諾貝爾獎,結果他竟更加開心,因為再沒有其他獎比這個更適合他的氣質了。

圖:安德烈出席搞笑諾獎頒獎儀式

既然瞎玩也能搞出驚艷的成果,那為何不抽一點時間出來專門瞎玩呢?

於是他和他的博士生開始嘗試花一點時間嘗試那些奇奇怪怪的課題。

當時正好碰上了一個大新聞,有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壁虎的腳掌終於揭開了爬牆之謎。

原來壁虎爬牆並不是靠腳掌的吸力,而是分子間的作用力。

圖:壁虎腳掌

壁虎腳掌上長有無數毛狀物體,每根毛上又擁有上千根極細的納米級絨毛。

這些數量眾多的絨毛在任何地形都可以保證足夠的接觸面積,靠著范德華力抓住牆壁。

范德華力是一種分子與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力,同種物質分子間與不同物質的分子間都存在范德華力。

圖:壁虎腳掌的微觀結構

安德烈從壁虎的腳掌得到靈感,研製了一種仿生膠帶,以超微小的毛狀結構產生黏性。

理論上可以在任何錶面上使用,且重複使用也不會降低黏性。

不過因為材料的性能關係,並沒有壁虎的腳掌那麼堅挺,多次使用後黏性會降低。

但也足以將蜘蛛俠送上天花板搞個大新聞了。

安德烈自從玩起了膠帶之後,靈感源源不斷。

這次他打算研究石墨薄膜,買了一塊高定向裂解石墨,讓一個新來的中國博士生姜達將它製成薄膜。

高定向裂解石墨是一種人造石墨,與天然石墨相比更容易逐層裂解,每層原子之間靠較弱的范德華力吸引。

圖:高定向裂解石墨

為了方便他操作,還允許姜達使用一台先進的高精度拋光機,讓他用最傳統的方法把石墨研磨成只有幾十層薄膜。

三周後,姜達拿著樣品來見安德烈,稱他已經儘力磨到了極限厚度了。

結果安德烈用顯微鏡觀察樣品,發現這些石墨碎片仍有10微米厚,足足有上千層。

他質問姜達:「你能不能磨得再薄一些?」

圖:姜達

不料姜達說他已經用盡了原來的材料,需要另一塊高定向裂解石墨,其售價要差不多2000人民幣。

安德烈自然是很不愉快,怒斥了他一頓,結果初來英國的博士生淡淡地說了句,翻譯過來大概是:「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兩人不歡而散,沒辦法,事已至此,安德烈只好自己嘗試著去做了。

當時他們實驗室有個習慣,會用膠布先粘掉石墨表面的一層,去除表面的不平整,再用顯微鏡觀察平整的石墨表面。

他隨手拿起了身旁熟悉的膠帶,意味深長地端詳著它。

別人都在自己的實驗室里沒日沒夜地磨,可安德烈卻決定去「撿垃圾」。

他從別人實驗室的垃圾桶里找來了一段沾有石墨的廢棄膠帶,把它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

驚喜地發現這上面殘留的石墨碎片竟然只有十幾層厚,比用拋光機研磨出來的薄多了!

圖:膠帶上的石墨碎片

明明每個人都在用膠布處理石墨樣品,卻從來沒有人觀察過撕掉的膠帶上有什麼。

這些用膠布撕出來的石墨雖然離單原子層的石墨烯還有很遠,但這足以讓安德烈發現石墨薄膜的驚人特性。

在整個實驗室的努力下,安德烈得到了令人興奮的單原子層石墨,也就是石墨烯

雖然當時對石墨烯的了解並不充分,撕膠帶的方法也不能用於工業生產,僅僅是打破了學界對石墨烯不能穩定存在的錯誤預言。

圖:單原子層的石墨烯中,碳原子呈六邊形排布

連他們幾經修改的論文,都被Nature和Science期刊以不夠勁爆為由多次拒絕。

當然,後來石墨烯的特性逐漸被發現:強度是鋼材的百倍,常溫導電導熱性能稱霸材料界等等,不勝枚舉。

也發明了很多更高效的石墨烯生產方法,除了機械剝離法之外,還有氧化還原法、碳化硅外延法等。

圖:石墨烯

很快真·諾獎就自己找上門來了,但安德烈根本沒想過這件事,頒獎前的那一晚,他表示自己睡得很香。

歷史上第一個「雙料諾獎」得主誕生了,這並不比拿上兩次真諾獎簡單。

圖:安德烈在諾獎頒獎典禮上

至於那個中國博士生薑達,其實很無辜,當初他沒能磨出合格的石墨薄膜並不是他的錯。

是因為安德烈給錯了他材料!誤把高密度石墨當高定向裂解石墨給了他,能磨得薄就怪了。

不過安德烈還是得感謝姜達,要不是他的研磨失敗,可能自己不會想到用膠帶的神來之筆。

縱觀安德烈的學術生涯,看似隨意卻並不簡單,他早年吃過導師爛課題的虧,深知科研不是時尚,「復古」害人不淺,激發了他大膽創新的動力。

懸浮青蛙的成名讓他懂得了,很多看起來荒謬毫無意義的嘗試也許就是下一場革命,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一直所鼓勵的。

安德烈的成功故事看起來可能有些許隨意和輕浮,但科學路上,童心未泯的好奇心才是最好的動力。


推薦閱讀:

Sheldon 是個好物理學家嗎?Leonard 呢?
居里夫人誕辰150周年 | 重溫饒毅《光榮背後的辛酸》
如何在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為什麼國人對於錢學森大加讚揚,對楊振寧印象不好?
這兩天看新聞總是有一個詞出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戲子當道」,如今為什麼戲子飽受詬病?

TAG:石墨烯 | 科学家 | 活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