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盲區,請繞行
很多人認為夜醒是嬰幼兒的「專利」,我們成年人不會像孩子那樣在夜間醒來。事實上,任何身體健康的人,無論他們自己是否意識到,都會經歷夜醒。
可為何成人的夜醒不會給我們帶來困擾,而寶寶的夜醒則極大地影響了全家的休息?
瑞士的一項研究從孩子出生開始跟蹤他們的睡眠狀況,發現超過30%的2-7歲的孩子每周至少會經歷一次夜醒。在10歲的孩子中,這個比例仍然高達23%(Jenni et al., 2005)。
關於夜醒,我們有認知盲區!
1. 為什麼無人能真正「一覺到天亮」
為什麼只有我們的寶寶夜裡睡不好?!有一種可能,寶寶被一些小病困擾(如:胃食管倒流、過敏、濕疹等,生病對於睡眠的影響不在這篇文章討論範圍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寶寶需要在你的幫助下,學習夜間醒來後自我「接覺」的能力。「一覺到天亮」只是一個傳說。沒有人能一覺到天亮。嬰幼兒、兒童和成人都會經歷夜醒。對付夜醒的唯一辦法是:自己接回去。可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在家長有意識的幫助下,學習和演練。
成人在成長過程中,主動或被動的學會了自己接覺,因此睡眠周期之間的短暫銜接輕易地淹沒在我們的美夢中。但小嬰兒在沒有習得這種能力時,家長需要幫助嬰兒接覺。可更普遍的現象是,很多嬰兒在夜間接覺過程中,被「過度熱心」(實際上是「過度焦慮」)的家長過度干預,導致自發性的接覺失敗。從家長來看,孩子頻繁夜醒,自己疲於奔命。
舉個例子
當成年人入睡後,他並沒有一口氣睡7-9小時。相反,他的整個睡眠過程是由多個短睡眠周期(一個睡眠周期通常持續90-100分鐘)組成的。每個睡眠周期是都是一個有順序的睡眠過程:首先是是相對淺而短的睡眠,逐步過渡到深度睡眠,並以 REM(快速眼動)睡眠結束。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後,另一個周期再次開始循環。在REM睡眠的階段和睡眠周期交替之時,人有可能會短暫覺醒。
一些睡眠研究表明,根據大腦活動的記錄數據,人們在夜間會經歷各種覺醒,大概每小時10-20次(Bonnet and Arand, 2007)。我們對這些覺醒完全沒有印象,那是因為我們很快就重新入睡了,到早上已經記不起這些覺醒了。不過,也有很多人能意識到自己半夜醒來,並且在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內無法重新入睡。在醫學上,這種情況通常稱為「繼發性失眠」(Secondary Insomnia)(Dement and Vaughan, 1999)。
2. 為什麼寶寶會頻繁夜醒
嬰幼兒的睡眠周期較短,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用於淺睡眠(Active Sleep),也就是所謂的 REM 睡眠(快速眼動期)。
他們的胃容量較小,所以進食的頻率比成人大,也更加有可能會在夜間睡眠過程中感到飢餓。結合嬰幼兒的這些生理特點,你就會明白會什麼你的寶寶不僅睡得淺,而且幾小時就要醒來一次了。
這種現象在新生兒(0-3個月)身上尤為明顯,他們可能每兩小時就要醒來吃奶。但年月齡稍大的嬰兒也仍然在經歷夜醒。根據另一項關於嬰幼兒睡眠的研究記錄,2個月和9個月大的嬰兒平均每晚會經歷三次夜醒(Anders et al., 1978)。
那麼,為什麼有些父母說他們的寶寶能一覺睡到天亮呢?最有可能的是,他們根本沒有察覺到孩子的短暫夜醒。問題不在於寶寶在夜裡有沒有醒來,而在於TA醒來後到再次入睡之間,TA有沒有吵醒你。
3. 夜醒隨育齡增大會逐漸減少嗎?
很多人希望孩子可以穩定持續地一覺睡到天亮。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到,夜醒對成人和嬰幼兒來說是正常現象,因此,對月齡稍大的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沒有夜醒,你就錯了。在一項利用人體活動記錄監測儀記錄兒童睡眠的研究中,通過對比實驗監測數據和父母的主訴,研究人員發現,父母通常低估了孩子夜醒的頻率(Holley et al., 2010; Kushnir and Sadeh, 2013)。
所以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夜醒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但有些時候,夜醒可能是某些實際問題的癥狀(例如睡眠障礙、生病等),那麼就值得我們去重視並決這些問題。
本文為原創文章,任何商業機構、媒體(含自媒體)、網路等平台在轉發時請聯繫我們(公眾訂閱號「好睡寶嬰兒睡眠」)沒有取得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關於寶寶夜醒的一些問題,你一定要只知道!
※研究表明,寶寶夜醒後父母的回應至關重要!
※寶寶一天睡多久?你知道么?
※跨文化背景下的寶寶睡眠引導實例--看看東京的覓陶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