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購買指南

自從數碼攝影平民化後,加上近年相機大廠不斷將商品推陳出新,相機如雨後春筍般每星期都有新品推出市場。無論你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網上購買照相機,都很容易因為琳琅滿目的價格、形狀、尺寸和功能而變得不知所措。我將為大家帶來相機購買指南,它將會幫助你根據自己的拍攝需求去購買到合適自己的相機。

首先,我要表明:機身鏡頭選擇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要明確自己拍攝的題材,使用的主要場所,習慣運用的鏡頭焦距和要求的輸出畫質等等,由此決定相機機身鏡頭。貪多或者追求功能完全都是不可取的。

此篇購機指南主要針對攝影愛好者們(職業攝影師從不為此糾結),所以呢,會盡量的寫的完善一些。

攝影愛好者們,你們購買相機前所需要考慮的就兩個方面:1拍攝題材。2要求畫質。自己沒有明確所要拍攝題材和對畫質的要求,提問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相機都是耍流氓!

先從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說起:

成像原理:

傳統相機使用銀鹽感光材料(即膠捲)作為載體,拍攝後的膠捲要經過沖洗才能得到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也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

數碼相機使用電荷耦合器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CMOS元件感光,然後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再經模/數轉換後記錄於存儲卡上,並可反覆使用。另外,由於數碼相機有LCD液晶屏,所以拍照的時候我們可以「即拍即閱」,並可隨時對照片進行刪改處理。

存儲介質:

傳統相機的影像是以化學方法記錄在鹵化銀膠片上。

數碼相機的圖像以數字方式存儲在SD、CF卡等介質上。

輸入輸出方式:

傳統相機(除拍立得)的影像必須在暗房裡沖洗,要想進行處理必須通過掃描儀掃描到電腦。

數碼相機的影像可直接輸入計算機,處理後列印輸出或網路傳播。

便攜性方面:

同畫幅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便攜性幾乎無區別。

畫質方面:

現今情況下,很多數碼相機產生的圖像在解析度上已經超越了銀鹽的水準,但傳統相機的鹵化銀膠片可以捕捉連續的色調和色彩,而數碼相機的CCD元件在較暗或較亮的光線下會丟失部分細節,但在影像的質感、層次、色彩、動態範圍等方面,數碼相機同傳統相機還有很大差距。尤其黑白膠片的高寬容度成就了其豐富的灰階,可說灰階是黑白影像的精髓!也正是黑白膠片豐富的灰階帶來了影像細節、層次過渡上的上乘表現。這點數碼是望塵莫及的。

前期拍攝難度:

傳統相機需要有全面的攝影知識(老膠片相機,很多沒有測光,有的帶測光,因為元件老化,也不一定準確),在拍攝中不允許你犯錯。

數碼相機只需要有基礎知識即可(有全傻瓜模式),可以不斷去嘗試、拍攝,直到滿意為止。

後期處理難度:

傳統攝影方法要進行圖像處理,必須在暗房中進行,對處理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處理的難度較大,有時還會在圖像上留下操作痕迹。而數碼攝影是在計算機上進行處理,操作比較簡單,處理的效果好,看不出處理痕迹。

價格方面:

現今一套入門全畫幅數碼單反的價格幾乎可以買下頂級中畫幅傳統相機。

素材安全性:

對於影像的存儲,除了膠片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媒介能保存上百年。而且底片那獨一份的珍貴,是無法言表的。

整體使用便捷性:不言而喻,數碼相機完美秒殺傳統相機。在這裡我需要補充一點我的經驗觀點:如果經濟預算還算寬鬆,只是為了網路上傳播,完全沒有必要去購買傳統相機(除去情懷)。

數碼的與膠片的作品區別看什麼?不是看誰更清晰(解析度、銳度之類),看到是整體的味道,這個味道表現在「厚度」,就是說,由於膠片成像是不規則銀鹽顆粒彼此疊摞,排列密度不均,光線穿射進來時,銀粒子內部的投射、反射、再反射(亂七八糟的四面八方的反射)產生了成像的獨特味道,很有立體感和深度感,好像每個粒子站立起來,畫面的味道有厚味兒。而數碼晶元的像素是平板排列,很規則,沒厚度,數碼相機的成像風格也必然顯得平滑、呆板,缺乏厚度感。這個表現,需要你使用最好的微噴,製作出照片來對比就顯而易見了。

當然嘍,上述「味道」是藝術作品的形式感,不能替代主題思想的宣傳。如果你的照片內容更重要(比如新聞、體育、人文報道攝影),不在乎畫面味道,那麼,數碼相機當然更方便,我也常常使用數碼相機做「記錄性」攝影,表達的是故事本身。如果你在乎故事同時又在乎畫面形式的表現,那還是膠片效果好。

綜合來說,時至今日,膠片攝影仍然是藝術攝影的高境界。

好,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我們是要選擇傳統相機還是數碼相機了,現在開始看畫幅。

大畫幅相機(有錢有閑):

所謂大畫幅照相機指的是相對於135、120等中小尺寸底片照相機而言的,所拍攝底片尺寸比較大一些的照相機,通常對使用4×5英寸以上底片尺寸的照相機稱做大畫幅照相機。

既然它叫做是大畫幅照相機,那麼它所拍攝的底片也就特別的大,一般來說4×5英寸是這一類相機的最小尺寸,再大的還有5×7英寸、8×10英寸、10×12英寸,甚至可以拍攝更大底片的機型。我們平常所拍攝的135底片只有大約1.3平方英寸的面積,而一張4×5英寸的底片面積則是20平方英寸,如果用這兩種底片放大同一尺寸的照片,大底片的照片當然就要細膩很多,細節再現也會更好。

大畫幅照相機可以對所拍攝的影像進行多方位的調節。這種相機的鏡頭板可以上下移動,在低角度拍攝高大建築物的時候就不再會出現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現象;平行橫向移動鏡頭板,可以「繞開」擋在正面的障礙物並且把後面的景物拍攝得規規整整;俯仰調節鏡頭板,並且與相機的後組角度調節幅度相配合,使鏡頭板平面的延長線與膠片平面的延長線、被被攝景物平面的延長線在空間上相交於一點,即使是使用最大的一擋光圈,您也會得到最大的景深效果。除此之外,大畫幅相機的任何一個「關節」都可以動,相互配合調節,就可以讓被攝的景物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

大畫幅照相機在用於許多高品質商業攝影、建築攝影。風光攝影工作或其他需要製作大幅面照片的攝影活動時,就有了一般中小型照相機無法替代的獨特功用。但是大畫幅照相機的操作使用決非簡易之事,相應的知識以及熟練的操控技巧是使用這種相機之必需。

中畫幅相機(有錢有事):

中畫幅,自然是相對於135畫幅和8×10之類的大畫幅來說的,常見的規格有645、66、69等,還有不是那麼正常的617(人們常常把拍攝6cm×4.5cm片幅的相機,稱作645相機;拍攝6cm×6cm片幅的相機,稱作6×6相機,以下依此類推)。

中畫幅相機使用120或220膠捲或數碼後背,所以也稱120相機。使用135膠捲的35mm相機,成像的面積要遠小於中畫幅相機。在中畫幅相機中,成像面積最小的為6cm×4.5cm(也比135膠捲大2.7倍),是介於35mm相機和大畫幅相機之間的機種,成像質量優秀,可以滿足商業攝影的需要,同時便攜性也遠遠優於大畫幅相機。

根據取景形式的不同,中畫幅相機又可以分為旁軸、單反、雙反等取景方式。此外,還有類似4英寸×5英寸座機的機背取景相機,如祿萊X-Act2。因為中畫幅相機的膠片面積要比135相機大得多,所以底片經得起放大,畫面效果更細膩,細節和層次更加豐富。

中畫幅單反相機取景沒有視差,且大多數中畫幅單反相機可以更換後背,有些中畫幅單反相機除了膠片後背外還可以換上數碼後背,所以通用性非常好,在數碼時代仍然能發揮「餘熱」。

與135單反相機一樣,擁有豐富的可交換鏡頭及附件是中畫幅單反相機最大的優勢,故中畫幅單反相機也是目前中畫幅相機中最為普及的機種,廣泛應用於風光、人像、廣告、商業攝影等領域。

全幅數碼單反(理性選擇)

全幅數碼單反,指的是「數碼單反的感光元件的大小」與傳統135膠片同樣大小(36×24mm)。

第一:由於全幅數碼單反的感光元件尺寸大(相比較APS-H畫幅、DX畫幅、APS-C畫幅和4/3系統等),也就意味著在同等像素下,單個感光像素的面積大;感光像素麵積大,也就帶來了更好的感光性能,表現為更少的噪點,更寬廣的動態範圍等等。

第二:全幅數碼單反的感光元件與傳統135膠片一樣大,也就意味著沒有焦距轉換係數。一支24-70mm的鏡頭,在全幅數碼單反上使用時,焦距仍然是24-70mm,涵蓋廣角和中焦,而如果在非全幅數碼單反上使用,焦距就變成了38-112mm(以1.6×計算),其廣角大打折扣!

全幅數碼單反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其一是價格高昂。其二,全幅數碼單反也對鏡頭素質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只有高價格的紅圈金圈頭甚至是定焦頭才能充分發揮的全幅數碼單反的實力,否則,全幅數碼單反更容易暴露甚至是放大鏡頭的一些弱點,比如暗角、色散和邊緣解析度下降等。因此,如果消費者購買了全幅數碼單反,在後續鏡頭的投資方面也要捨得下血本。

APS-H畫幅、DX畫幅、APS-C畫幅和4/3系統等(滿足基本需求)

相比較以上相機,在特殊環境特殊情況下拍攝,畫質會大打折扣或者完全無法拍攝。在日常拍攝中,如不做大尺寸放大或特殊高要求質量,完全可以滿足攝影愛好者的任何需求。

價格適中,附屬配件及保養費用也相對便宜很多。

好,看過畫幅之間的介紹後,我們不難發現:

畫幅越大,圖像畫質更好(色彩、細節等)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APS-C畫幅

畫幅越大,所需價格越貴(附屬配件及保養)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APS-C畫幅

畫幅越大,重量越大,便攜性越小 APS-C畫幅>全畫幅>中畫幅>大畫幅

網路上有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在這裡我表明我態度,那是對要求高畫質的職業攝影師說的。對於攝影愛好者,業餘愛好者的三個題材方面(風景、人文、家庭肖像),「底大一級壓死人」在這裡是一句誤導人的無用之語!我們常見的放大尺寸不超過24英寸,低ISO的時候,微型43相機可以放大到一米堪比全畫幅。高ISO的時候,比如ISO6400,製作16英寸也看不出微型43比全畫幅的區別。我說的這兩個尺寸,都是業餘人士基本不製作的,太大了!多數人更是網上玩玩。在電腦上,25%放大看圖,你是完全看不出全畫幅與殘幅畫質的區別的!而且網路平台各種圖片壓縮後顯示,即使再好的圖像質量也無法表現出來。

好,我們現在再從相機的種類來看看我們到底需要什麼相機。大畫幅大家幾乎不會有接觸,在本文中不做討論。如有興趣,可以關注我後面的相關文章。

旁軸相機

旁軸相機,也稱為旁軸取景式相機,由於取景光軸位於攝影鏡頭光軸旁邊,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軸」相機。在整個照相機技術發展過程中,這種相機的品類是最為繁多的一種,結構上亦大相徑庭,因此也最具文化特色。從出類拔萃的徠卡產品,到著名的祿萊雙反,再到世界第一台旁軸數碼相機愛普生R-D1等,都是旁軸相機的成員,所以,旁軸相機無疑是相機發展的重要組成。

旁軸相機是在單反取景系統出來之前使用比較廣泛的相機,其取景器也是由早期平視取景器(或則叫光學取景器,也就是傻瓜機上用的取景器)改進來的。旁軸相機的取景方式和單反相機不一樣,不是通過鏡頭取景,而是通過獨立取景器取景,所以近距離時取景會存在一定視差(高級旁軸有視察補償機構)。

旁軸相機可以更換鏡頭,高級的帶有聯動測距機構,這與傻瓜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由於旁軸相機自身結構的限制,沒法安裝超廣角或者超長焦鏡頭,所以後來被單反相機取代。但是旁軸相機也有其優點,主要就是機身設計小巧,而且沒有單反相機反光鏡工作時噪音和機振,所以最廣泛適用於紀實攝影、人文攝影等題材。

旁軸與單反的區別

1、旁軸和單反相比沒有反光鏡,這樣一是減少了相機的厚度,二是減輕了機震,三是可以使用鏡間快門實現閃光全同步。

2、旁軸相機由於對焦基線的原因和沒有反光鏡的限制,一般廣角鏡頭可以做得非常貼近底片,結構和成像也比單反的要好。所以短、標焦距是它的強項,長焦幾乎是虛設。而單反的優勢是焦段覆蓋廣,在長焦和微距有旁軸無可比擬的優勢。

3、拍攝態度的不同。旁軸屬於其貌不揚,通過取景器能看到畫面外的場景,審時度勢隨時按下,讓你有導演的感覺。而單反是招搖過市,而且一按快門就兩眼一黑啥也看不到了,但讓你有攝影工作者的成就感。更主要的一點是旁軸相機快門無聲,在街拍或一些特殊情況拍攝中佔有絕對優勢。

4、旁軸有視差,而單反是所見必所得。旁軸是想好了拍,單反是看準了拍。

雙反(傳統相機,數碼相機沒有)

雙反相機(TLR,nTwin-Lens Reflex),全稱為雙鏡頭反光鏡取景照相機,與單反相機(SLR, Single Lens Reflex)同屬反光取景式相機。

TLR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兩個鏡頭,一個在另外一個的正上方。下面的鏡頭負責傳送影像到膠片上,而上面鏡頭傳送的影像只是用於取景和聚焦。人們所看到的影像是通過上面的鏡頭,而實際上只有下面的鏡頭才真正用於拍攝。

與單反相機(SLR)相比而言,TLR多出一個鏡頭用於取景,反光鏡是固定的,因而相片曝光期間不影響取景(單反相機則因反光鏡抬起而遮住取景屏,曝光期間看不見影像)。在毛玻璃上的成像與膠片成像大小完全一致。但是,TLR系統的構造也決定使其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取景鏡頭與攝影鏡頭是分離的,與旁軸式取景相機一樣,TLR存在視差問題(即並非所見即所得)。在拍攝近距離物體時這個問題帶來的弊端會更加明顯。因此有些現代TLR相機的取景系統中內置了視差自動補償裝置。

2、同光學取景器或測距器相比,毛玻璃上的影像不是很明亮。

3、必須以腰平的方式向下觀看前面的物體會令操作很不方便。現代TLR照相機增加了一個稱作波羅(Porro)取景器的眼平取景附件,可以克服這個缺點。

4、雙鏡頭系統就其固有特性來說,體積較大,而且更換鏡頭時,需要兩個鏡頭同時更換;這對於當今的大孔徑快鏡頭來說,的確是個問題。

5、鏡頭的互換性有限。如果更換攝影鏡頭,必須也更換取景鏡頭。當今的TLR照相機通常提供可互換的雙鏡頭裝置。

單反相機

單反相機,也稱為單鏡頭反光相機,也可簡稱為英文縮寫「SLR」(single lens reflex),數碼單反相機為「DSLR」。

單反相機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可以更換不同規格的鏡頭,二是通過攝影鏡頭取景。大多數相同卡口的傳統相機鏡頭在數碼單反相機上同樣可以使用。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相對於普通家用數碼相機要貴一些,單反相機更適合專業人士使用。大部分單反相機的機身和鏡頭是分別銷售的。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五稜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取景構造圖中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稜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軟片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影像)便投影到軟片上使膠片感光,爾後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範圍和實際拍攝範圍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軸平視取景照相機的視差現象,從學習攝影的角度來看,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鏡頭反光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

單電相機

單電相機指的是採用電子取景並且具有數碼單反相機的功能的相機。單電相機屏幕上看到的景物畫面是先通過感測器成像,然後顯示在屏幕上的數字成像。

單電相機在拍攝速度上因為需要將影響進行數字化處理而會稍有延遲。單電是電子取景,不存在單反內部反光板運動產生的微振動這樣的影響,對畫質影響更小。單電相機最為明顯的缺點就是耗電量大,單電相機是使用數字化的方式轉換影響,自然會用到電流,這也就造成了單電相機比較費電的現狀,只要打開電源,單電相機的電子取景器就會一直工作。

單電相機有一個非常誘人的優點,那就是重量相對單反輕了很多,而且價格相對便宜。

我們經常總結單反相機的四字缺點就是重、難、貴、大,是說它的重量沉、操作難、價格貴、體積大。而單電相機的優點就是針對單反的缺點而言的,它相對輕便、體積較小、易於攜帶、價格也相對便宜,所以單電的未來發張前景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單電相機的成像質量絲毫不比單反差,這是它非常重要的優勢,所以我們可以把單電看作是一個同時具有卡片機的外觀和接近單反的畫質的攜帶型DC,對於許多攝影愛好者來說這種類型的相機是非常實用且經濟實惠的。

微單

微單,是可更換鏡頭電子取景相機的簡稱(Electronic ViewfindernInterchangeable Lens, EVIL),此類相機又被稱為Mirrorlessn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可更換鏡頭無反光鏡相機),此類相機基於感測器Liveview技術而出現,去掉了單反相機的核心部件反光鏡,自然也沒有反光鏡箱的阻礙,成像光路上類似於旁軸相機,而取景方面,在Liveview的支持下,大多使用LCD直接取景,輔以EVF取景器的設計,也無需五稜鏡了。

微單相機的特點:

1、小巧。無論是採用了類似卡片機還是類似單反造型的EVIL機身,有一個特點就是小巧。

2、便宜。由於取消了反光板、五稜鏡、相位對焦感測器等等部件,微單相機機身的製造成本相對於傳統DSLR來說是有一定優勢。由於機身不再需要太多光學機械部件,原來一些缺乏傳統光學SLR技術底子的公司也能生產EVIL相機。

3、電子取景器。EVIL名字中的EV即是電子取景器的意思,雖然電子取景器對比光學取景器在清晰度上的有差異,至少電子取景器能夠做到的畫面實時參數顯示、直觀的白平衡、夜間取景畫面增亮、局部放大等特點都是光學取景器難以實現的。

4、安靜。由於沒有了反光板等機械結構,所以微單相機通常都能夠在更靜音的條件下進行拍攝。

卡片機

幾乎被手機乾死了,所以也就不討論了。

手機

一直使用中畫幅和全畫幅相機,很少使用手機,手機攝影的能力日新月異,幾乎已經可以滿足現在愛好者的基本拍攝要求(雖然不經放大看細節)。但確實很大的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

攝影愛好者同專職攝影師最大的區別是,愛好者是看到什麼拍什麼,想拍什麼拍什麼。而專職攝影師是想要你看到什麼而拍攝什麼。所以對於攝影愛好者一點提議,我們不斷設備升級,是因為我們要靠這個東西吃飯養家糊口,你們選擇器材夠用就好了(而且你也不確定你能喜歡多久)。

什麼樣的相機都能拍攝出好的片子,如果真心喜歡攝影,不如先好好學學攝影史、藝術史、攝影技術技巧。確定自己會堅持熱愛它,再從頭看次文章,選擇自己的相機吧。

Ps:我特別喜歡那些並不特別鍾情攝影的土豪,要不是你們,我也不能花6W拿下我的神機阿爾帕。謝謝。


推薦閱讀:

一個危險的秘密,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個快樂點
總有一天你會踩著七彩祥雲來......
不喜歡大學同學,不想和大學同學相處怎麼辦?
在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TAG:摄影 | 单反相机 | 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