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車——中西區的川流上

中環的高樓大廈密集如夏天的竹筍,走在街道上,分明是白日卻極難見到天空。仰頭望,要望得辛苦到肩酸頸痛才能看到鋼筋叢林的縫隙里生長出的一線天。樓宇之間距離逼仄,從縫隙里看去,一層樓後依然是一層樓,層層疊疊無窮盡也的樓讓觀者胸悶氣短,無端惶惶。

可是,道路兩旁的白領精英們依然步履匆匆,無暇在意。領帶勒在年輕的脖頸上像驅趕他們的刑具,幾寸長的恨天高在路面上被踩出噠噠噠的清脆聲音。紳士淑女們都昂首挺胸,走到一座座金光璀璨的大廈張開的血盆大口裡去。一個普通的周二,早晨七點多,在旭陽中,街道、高樓、精英、車輛像是一個巨大的消化貨幣的系統,已經開始大刀闊斧地運作。

這種時候,叮叮車就像是中環的一個程序亂碼。

站在路旁看它緩緩駛來,彷彿一個方方正正的鐵皮罐頭載著晃蕩的沙丁魚,電線像操縱提線木偶一樣牽著它,駛在路上,戰戰兢兢憚於傾灑,笨拙地在軌道上繞來繞去,有點引人發笑。罐頭到站了,就發出「滴滴滴」幾聲響。新乘客們排隊撥過一人一欄的桿,努力把自己塞進去。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公交工具,它是車尾上車,車頭落。車尾不設打卡處,門窗都沒有玻璃,空蕩蕩地敞著,讓人不禁為雨天的乘客擔憂起來。

那個周末我們一起去坐叮叮車,在上環搭乘,車輛駛向堅尼地城。乘客們形形色色,大抵是周末的緣故,竟以老幼婦孺居多,尤其是老人,有幾站的乘客竟全是兩鬢斑白手提時蔬海味的老人家,為數不多的年輕人臉上似乎都寫著「觀光客」三個字,滿眼的新奇感。轉念一想,叮叮車的速度與中西區格格不入,奔波於寫字樓之間的年輕人恐怕都選擇心急火燎地去叫的士或是造型現代車體優美的雙層巴士了,唯有老人年齡與之相宜吧。

車上座位不多,左右各一列,二層的座位倒是多過一層,不過我們並沒有上去,因為二層已滿,不知那裡是不是有扎堆的年輕人。一層的車尾因為沒有窗玻璃,倒是視野格外的開闊,站在風口扒著窗戶望出去,沿途一輛輛的的士、新巴士或私人轎車嗖嗖地過去,只有叮叮車依然不急不緩地開著。上環的幾處建築依然保留著殖民時期的中西結合特色——三四層老式洋房,不高,有雕花的窗欞,褪色的牌匾上印上幾個法文,還有隸書的中文註解。更多的是鱗次櫛比的海味店,未見碼頭,光看著一家家白天尚且霓虹閃爍著的店鋪「x記海味」,彷彿就嗅到了新鮮的魚蝦腥味,彷彿就看到了一排排的船隻和腳蹬橡膠靴的漁民。

直到叮叮車停到目的站,我們這幾個沉浸在街道風光里的「觀光客」才恍然反應過來,橫衝直撞地扒拉到門口,車門已經合上。我手忙腳亂地翻找著包里的八達通,擔心車輛直接發動,卻不料我還並未開口講什麼,司機竟一次又打開了車門,手撐著方向盤,目光和善,嘴角的線條柔和,似乎並不心急。

等我拍了卡,跳下車,回過頭,司機才再次發動了車輛。他踩到踏腳後,車輛似是發出了「叮叮」幾聲,也許這就是車名的由來吧。我目送叮叮車走出好遠,還不能平復吃驚困惑的心——香港的節奏向來是快的,連在茶餐廳點單猶豫一下都會被人吆喝嫌棄,不想這輛車的司機竟如此溫和。

我原想那司機是特例,後來又覺得不是,我不啻於認為這是所有叮叮車司機共有的品性。叮叮車的存在,在新陳代謝的速度駭人的香港,在香港最繁華最瞬息萬變的中西區,已然成為一個奇蹟。百餘年前通車,至今它的壽命已經超過一個世紀 ,作為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個完整的雙層有軌電車系統,我不知道為什麼時光在滄海桑田間大浪淘沙一樣地淘走了棚屋、淘走了人力車、淘走了簡陋的街道和骯髒的巷角,給這裡留下來金碧輝煌、氣派非凡的高樓與豪車,卻獨獨沒有選擇帶走慢慢悠悠的叮叮車。

於是在2015年的街道上,我依然能在這世上以繁忙與壓力著稱的一個城市,這座城市裡最川流不息的一個區里,看著鐵皮罐頭叮叮噹噹地駛來。我依然能坐著它,看高樓之外的人與天。

聽說七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市民曾經面臨一次更換這個老舊系統為更方便快捷的公交系統的選擇,可是最終的統計意見卻是保留叮叮車。我想這大概就是這座城市對叮叮車的愛。這座城市開始變得越來越精緻,越來越快,這裡的人開始變得越來越茫然,越來越艱難。這種時候,叮叮車,就是它心中尚未崩壞的一處地方,任歲月如何殘忍地偷走它的天真,那裡永遠都是我們記憶里願意停下來等等那行人的角落。

從前我以為,快 是中西區唯一的代碼。那裡的人是快的,的士是快的,地鐵也是快的,彷彿連道路都快了起來。可是直到我真真切切地走在這裡的街道上,才發現,這裡也有慢,遊艇,雪糕車,叮叮車,就像隱藏著的秘密捲軸,需要觸發,像中年人的生日驚喜,在麻木的歲月里悄悄地給人寬慰。中西區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運行在川流之上,把所有匆忙和悠閑都收藏在它生命的年輪里。

後記:

這篇文章是我大一時大學中文課的一份作業,當時文筆比如今更稚嫩,對香港的感受也很小心翼翼;同時,結尾的「強行」升華看起來也略刻意(因為是小組作業而我負責結尾部分)。今日偶然翻到,已經是兩年後了,終於"逃離"了大學中文課和以要求嚴格著稱的女教授,我的心境大有相左,看起來那時候的自己竟頗為懷念,畢竟,那是我第一次非常細緻地、主動地去體會這個要度過四年大學時光的城市。

如今只兩年過去,卻發生了很多事,umbrella,17普選;今日的大學地鐵站口仍有人在為選舉奔走宣傳,而我只匆匆走過,不接傳單也不看臉書更新。這兩年里我或者埋首自己的瑣事,或者只懷畢業以後遠走高飛的志向,因我實在才智平庸,看不透這其間種種大是大非,所以委身其中只做個縮頭烏龜,不知道算不算是對這片土地的薄情寡義。

再過一年多我會離開這裡,如今我想起它種種的好,總覺得我多少有點辜負了它,所以開這個專欄,就是為了在離開之前,不管是我觀之的吉光片羽還是旁人觀之的行雲流水,留下點滴也好。

推薦閱讀:

這些年我走過的日本100城-No.63-名古屋(下)
這些年我走過的日本100城-No.37-大阪(2)大阪的展覽館
遇見巴塞羅那 -- 太陽是最好的畫家
七八月去鳳凰古城需要提前預定房間嘛?住一周預算大概多少呢?
今年十一出國前,讓這100篇文章和一個App幫你玩得更地道

TAG:香港 | 旅行攻略 | 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