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心智:揭示人類思維的秘密

原文: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

作者:Milo Spencer-Harper

翻譯:Kaiser(王司圖)

前言

原作者Milo畢業於牛津大學經濟學專業,也是一名Python開發者和人工智慧愛好者。本文是他對Ray Kurzweil的著作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的讀後感,首發於Medium,原文鏈接及作者主頁可見於文首。

Ray Kurzweil,就職於Google,著有《人工智慧的未來》、《機器之心》、《奇點臨近》等書。

至於Kurzweil究竟是真正的「未來學家」,還是美國版的「大腦升級人」,留待讀者們思考。

正文

在學習AI的過程中,我讀了Ray Kurzweil的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這本書非常的exciting所以我想與諸位分享一些感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話,那Kurzweil自己的話最好不過了: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or not we can find an algorithm that could nturn a computer into an entity that is equivalent to a human brain." -- np181

「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找到一個演算法讓計算機成為人類大腦的等價物。」——頁181

Kurzweil堅信這是能夠而且應該實現的,他還指出這樣的演算法會基於「思維模式識別理論」(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of the Mind, PRTM),比我們想像中要簡單。

人腦可以說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了。僅僅三磅重,卻能發現相關性、想像世界、創作音樂、建造泰姬陵,還能自己寫一本關於人腦的書。

人腦還是存在很大局限性,也留下了其工作機理的線索。

「背誦一下《三字經》」(原文為alphabet)

「人之初,性本善……」

「好的,倒過來再背一遍。」

「……」

對於人類,後者比前者要困難的多(否則也不會有「倒背如流」的成語了)。但是對於計算機來說,沒有什麼兩樣,反轉一個序列是非常容易的。這說明人腦只能按順序檢索信息。另有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最多只能同時思考4個高級概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紙筆計算數學題。

那麼人腦究竟是如何運轉的?哺乳動物實際上有兩套腦子:承襲自爬行動物的「杏仁核」(amygdala),和具有意識的部分「新皮層」(neocortex)。杏仁核對應著在趨利避害的進化過程中,就已經預編譯好的本能。那麼哺乳動物是靠什麼在動物中脫穎而出的呢?答案就是新皮層。新皮層理性地認識世界並做出預測,這使得我們擁有了學習能力。兩套腦筋緊密結合、協同工作。同時我也在想,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兩套腦筋可能是存在衝突的。這也解釋了問什麼在文學和宗教里,內心的糾結總是貫穿始終:善vs惡,社會整合vs享樂主義。

更驚人的是,我們的思維可能比腦子的數量要多。大腦分為兩個半球,一左一右。針對裂腦患者(左右腦的連接被切斷)的研究表明,這些患者不一定知道另一重思維的存在。當一個思維移至右腦時,另一個思維會通過虛構記憶來對此進行合理化。這喻示著,我們可能並沒有所謂「自由意志」。我們大腦中有意識地部分,會簡單地為無意識部分已經有的思維製造一個解釋。

大腦新皮層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我們知道它是由300億個細胞(即神經元)構成的,神經元相互連接並通過電脈衝傳遞信息。如果一個神經元的多個輸入信號之和超過某閾值,就會激活下一個神經元,依此類推。這個過程,我們就稱為「思維」。最初,科學家們認為神經網路就是這樣一個複雜且糾纏的網路,人類怕是永遠理解不了。

Kurzweil以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 = mc^2n為例,說有時複雜問題的答案可能出奇的簡單。科學上曾有過很多先例,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都證明了高層次的抽象可以大幅化簡複雜系統模型。

近幾年的腦成像技術進步已經結束髮現了新皮層包含若干模塊,每個模塊由100個左右的神經元組成,模塊再組成皮層。這樣的一個網格結構中有大約3億個模塊。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發現模擬這些模塊的公式,再用計算機重複3億次並施加感知輸入信號,我們就能創造智能生物了。但是這些模塊又是做什麼的?

Kurzweil研究了幾十年的人工智慧,他認為那些模塊就是模式識別器。當讀到上圖這一頁的時候,一個模式識別器就負責探測橫向激勵,這個模塊又向上連接著一個負責字母"A"的模塊,如果其他相關模塊被激活,那麼A模塊也會激活。模塊A,p,p,l連接著Apple模塊,而Apple又通往其他更高級的模式識別器,比如由蘋果所聯想到的東西。你並不需要見到字母e,因為Apple模塊也向下激活,告訴負責e的模塊——這裡有很大概率會看到一個e。

相反,當高層模式識別器根據上下文判定一個事件不太可能發生時,抑制信號會阻止低層模式識別器n被激活。Kurzweil將這一流程稱為「思維模式識別理論」(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of the Mind, PRTM)。儘管難以想像,但我們的所有想法和決定,都可以解釋為巨量模式識別器共同生效的結果。

我們以層級結構的方式組織思路,解釋世界,並用辭彙將這些模塊賦予含義。這個世界本就是層級結構的,我們的大腦也只是鏡像反映了這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原文為Leavesn are on trees, trees make up a forest, and a forest covers a nmountain.)語言與思維息息相關,因為語言直接反映大腦。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不同的語言都有著類似的構造,也說明了我們為什麼用母語思考。我們不僅用語言向別人表達觀點,更是傳達思維深處的想法。

有趣的是,AI研究者已經獨立於神經科學家了,他們最成功的方法論被證明是與人腦等價的,所以人腦給了我們如何創造智能非生命體的線索。如果我們破解了單個模式識別器的演算法,我們就可以在計算機中陣列重複,構成神經網路。Kurzweil認為神經網路是可以具有自我意識的,就像人的思維一樣。並且它們不受生物體所限,又得益於計算能力的飛速發展,甚至可以再創造出更加聰明的實體。最終會在智能上超過我們(這一預測別稱作「技術奇點」)。我會在將來的博文中探討由此引發的倫理學和社會學問題,不過現在先假設這是好的。

那麼問題來了,單個模式識別器的演算法究竟如何?Kurzweil推薦使用層次隱式馬爾可夫模型,因俄羅斯數學家Andrey Markov(1856-1922)得名。但是在Kurzweil的書中,這一技術過於專業,以至未能詳盡解釋。

所以我之後的兩個目標就是:

  1. 儘力學習層次隱式馬爾可夫模型

  2. 用Python從零搭建一個簡單的神經網路,並訓練解決簡單的人物。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學著用9行Python代碼,搭建神經網路。


推薦閱讀:

習題都會做,為啥一到實戰還暈菜?
RNN前向傳播與後向傳播公式推導
Master並不可怕 人工智慧將激發人類智力潛能
人類的情感到底是種什麼東西,或者說人類情感的產生從生物學或者物理學上來講是一種什麼機制?
AI Challenger開賽,千萬量級數據開放,AI高手將上演巔峰對決

TAG:人工智能 | 神经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