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部9分燒腦神片,拍攝一共只花了6萬塊
拍電影和人生一樣,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沒錢真的很煩。
比如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憑藉《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拿獎拿到手軟,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得主。
當初Damien一開始就想拍《愛樂之城》的,苦於沒有投資,只好拍了《爆裂鼓手》的一個短片,而後拿到300萬的投資,才有了現在完整版的《爆裂鼓手》。300萬真的已經很少了,要想正經拍個東西,你很可能得租設備(以前還要買膠片)、請演員和工作人員、租場地,複雜點還要後期做特效什麼的。
所以說《愛樂之城》能被拍出來,真的不是偶然。
說沒錢,那咋辦?
低成本 + 燒腦
簡單來說:靠創意。俗話說:人丑只能靠才華,沒錢就得玩創意。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3部電影,每一個都有9分左右的評分,然而三部一共只花了不到7W塊。
一、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成本:7000美元
並不是所有的低成本電影都燒腦,但成功的例子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很有創意。比如已經被加冕神片多年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2007),超低成本,基本上你在家找幾個朋友拿個iPhone也能拍,故事也不燒腦,但照樣驚掉人們下巴。
為什麼這麼厲害,實在因為這個劇本太屌。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編劇傑羅姆·比克斯比(Jerome Bixby)是原版《星際迷航》的編劇之一,這可不是鬧。這部電影首先給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選擇信還是不信?或許這不是選擇,不管完全否定還是完全相信,整個開放式的故事帶來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
隨便說句題外話,這部電影是在編劇死後十年才拍出來的,卻成了他的代表作。
二、彗星來的那一夜
成本:小於5萬美元
這部燒腦神片在知乎也是有很多人討論,而且真的需要看好幾遍,即使看懂了,細節也值得反覆看。好多人以分析解讀劇情為樂。片子玩的是「薛定諤的貓」的量子梗,就是現實是有多個版本的。按照多世界詮釋,當盒子被打開後,貓的活狀態和死狀態都仍舊延續不斷,但彼此之間發生了退相干。.
不過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片子其實在拍的時候連個完整的劇本都沒有,就是用了一台數碼相機,在一間房子里(應該也是友情租用的),演員都是不拿錢的朋友,全部素材一共拍了五個晚上,統共花了五萬塊。大家熱衷的各種牛逼劇情,其實基本上都是編導在剪輯軟體里拼出來的。說白了,人家就為自己玩個開心。
編劇Byrkit還是2011年動畫片《蘭戈》的編劇之一,同時還負責《加勒比海盜》系列中多部作品的故事板創作,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燒腦神片的話,真是恭喜你了。
三、雷管
成本:小於7000美元
《彗星》沒錢,這片兒更沒錢,一共花了 7000 塊。
《彗星》是遊戲似的拍出來的結果大家都在那認真解讀劇情,這片是認真構建出來的結果大部分人都說看不懂。不信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嚴謹的科學圖表,據說就是故事的時間線。
它的畫面拍得粗曠簡練乾淨利索,剪輯大膽而爽利,音樂也做得情緒很足,但有一個毛病是所有這些手段基本上沒有敘事功能。整個片子的敘事完全是靠大量的持續不斷的畫外音完成的,因此實際上把這個片子的文字對話掐了,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講一個什麼故事。
所以說明了電影到底還是電影,不是論文,只有概念是不夠的,還得有講故事的手藝。
但這一切其實並不影響我看這個片子,因為它的畫面與剪輯與音樂所構成的那個立體空間,已經給了它一個完整的區別於其他任何一個片子的「感官意義」(語言的限制,雖然不喜歡但暫時想不出另一個詞來替代)。有沒有那個故事已經不重要了。電影在這裡分裂成了兩個部分,敘事部分可以是一個扯淡,或者糊弄觀眾。其他部分構成一個整體,另有一個廣大的空間等著它們去填充。
好多人還在思考這到底是他們看過的最爛的燒腦片,還是最屌的燒腦片。你也可以試試。
OK,今天的三部電影就介紹到這裡。
我的微信公眾號: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
有識有趣,歡迎大家
推薦閱讀:
※作為男性,你在什麼時候感受到過性別歧視?
※為什麼初戀很難開花結果?
※有沒有誰和初戀分開後 多年又重新在一起?
※但願你終將抵達你想去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