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信演算法,得永生——當大數據統治人類
01-27
2017年被稱為智能元年,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黑科技層出不窮,尤其是去年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人工智慧會不會統治人類?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的未來?人類最終的命運和結局是怎麼樣的?所有的未來都是和過去聯繫在一起的,想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首先我們需要往回看,需要從歷史的線索中去選擇未來的軌跡,尤瓦爾·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就是這樣一本梳理歷史尋找未來軌跡的書。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如果用一句話描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人類信仰的演變史。我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本書提煉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大信仰。
推薦閱讀:
一個中心就是:信什麼?
因為整本書都是講人類信仰的變遷。那麼信仰的變遷是什麼引起的呢?意義的缺失!所以兩個基本點就是:意義和信仰。可以說意義是自變數,信仰是因變數,信仰因為意義的改變而改變。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過「人是懸掛在自我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這也是人與動物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三大信仰,就是人類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種信仰,他們分別是有神宗教、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這三種宗教人們信仰的分別是神、內心、演算法。《未來簡史》的第一章梳理了人類至誕生數百萬年以來一直面臨著三大議題:飢餓,瘟疫,戰爭。這三大議題一直如詛咒般伴隨著人類歷史的進程,直到近些年人類才逐步擺脫這三大詛咒,於是人類面臨三大全新議題:不死、幸福、成神,這正是現代主流意識形態人文主義的夢想。人文主義推崇生命、情感和慾望,所以追求最長的生命(不死)、最大的幸福(幸福)和最強的力量(成神)成為人文主義的夢想。那麼什麼是人文主義?它如何成為我們現代人的宗教的呢?故事要從人類文明的起源說起,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上一本書《人類簡史》的主要觀點是智人因為虛構的力量創造出想像共同體使人類能夠寫作創造出輝煌的文明,這些虛構的產物包括貨幣、公司、國家、宗教。
其中最大的想像共同體就是宗教。那麼宗教又是怎麼來的呢?智人最早的時候是相信「泛靈論」的,也就是萬物有靈,花花草草和各種動物都是有靈魂的。但是,隨著農業革命的發生,人類開始馴養動植物,發現動植物都是任人宰割,根本沒有靈魂。泛靈論破產了!這時人類需要一種新的理論,這種新理論最好是能給人優於動物提供合理性,有神宗教就此誕生了。人與神做了一個交易,人賦予諸神以神格,承認神的至高無上和全知全能,神賦予人以神格,人是上帝的選民,是萬物的靈長。但是,宗教卻被自己坑了,所謂nozuonodai,宗教為了證明神的存在,孕育出了科學,比如牛頓等科學家研究科學就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所以說科學其實並不反宗教,他們曾經是一對好基友。科學為人類提供力量,宗教為人類提供秩序和意義。
但是以進化論為代表的科學革命的到來卻把上帝推下了神壇。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宗教曾經是人類意義的來源,如今破產,人類陷入了意義危機!怎麼辦?終於科學找到了新歡,人文主義出場了。人文主義,倡導我們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過去宗教里神的位置,用人的體驗,給外部世界製造意義。說白了,就是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過去是上帝說了算,現在是你的內心說了算,你感覺好就是好的,你感覺壞就是壞的。科學負責給世界帶來力量,實現增長,人文主義,為世界提供意義,也就是:傾聽你的內心,相信你的感覺,滿足自己的慾望,自己為自己尋找和賦予意義。本來人們在人文主義中重新找到了意義,但是,科學不斷發展,又把人文主義給坑了。人們主義存在的前提是自由意志,但是,隨著腦科學、生物學、心理學的發展發現,自由意志完全是個神話。
人的很多行為都是慾望本能的自動反饋,大腦里常常有幾個聲音,我們的記憶也常常忽悠自己,也就是說人們的行為和選擇有時根本不是聽取什麼內心的真實聲音。自由意志崩潰,人類再次陷入意義危機!還有什麼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嗎?有,大數據演算法!
大數據一開始的時候是人類的先知,通過預測,給人類的決策提供參考,比如亞馬遜會根據你的購書數據預測你的喜好,推薦你喜歡的書。慢慢的隨著大數據變得越來越精準,我也越來越信賴大數據,一些日常生活的決策就交給了大數據,比如日常訂餐和生活用品購買,大數據根據我們的歷史數據直接幫我們做決定,成為我生活決策的代理人。最後,我感受到大數據如此了解我們,聽大數據的好處這麼多,我乾脆都聽大數據的吧,如果不聽,代價會很大,比如大數據告訴安吉麗娜·朱莉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這時她不得不聽從大數據的,把乳房切除。最終,人類完全聽從大數據演算法的,成為沒有自主的人。這是書中所說人類最終的命運之一,人類最終會面臨三種命運和兩種結局。第一種命運就是人類聽演算法的,成為沒有自主的人。
第二種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在工作和戰爭作用都被人工智慧取代,沒有了經濟價值和經濟學價值,成為無用之人。第三種命運,上面我們說過,普通人都聽演算法的,但是演算法會聽少部分神人。因此,大部分人都想身為神人,這就是科技人文主義,這是人類可能面臨的第一種結局。但是,成為神人也是有代價的,科技人文主義認為人的意志是意義和權威的來源,但是為了可以成為神人,可以任意修改和設計人的意志,人作為人還有意義嗎?科技人文主義同樣面臨著危機,這是人類可能面臨的另外一種結局出現了,也就是數據主義。數據主義把人和世界萬物連接起來形成萬物之網,要求人類不斷連接,生產數據,享受信息,分享體驗,所有人都在為萬物之網的工作中找到意義,最後萬物之網將會成為一種超越人類理解的存在。人類的信仰總是伴隨著意義的改變,我想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意義和信仰。推薦閱讀:
※深度學習論文閱讀路線圖 Deep Learning Papers Reading Roadmap
※運動也逃脫不了人工智慧的「佔領」,體育+科技或許是發展趨勢
※重磅!荷蘭海洋研究所公布「海上空間」方案,計劃20年內打造超大型浮島
※如何評價vivo X20PLUS 屏幕指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