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嘉應(梅州)光復前後的移風易俗
01-27
嘉應,大明王朝最重要的反清基地之一,大明崇禎、弘光、隆武三朝重臣、太子少保李士淳(梅縣鬆口人,明崇禎朝探花,元魁塔建造者)的家鄉。也是反清組織蘭芳會的誕生地(梅縣石扇人古蘭伯、羅芳柏等人聚義石扇堡反清復明,後在東南亞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蘭荷戰爭爆發後,嘉應人建立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戴燕國(今印尼一帶,嘉應大埔縣吳元盛建)先後亡國,東南亞一帶再無漢人國家。直接1960年代,大埔人李光耀(新加坡國父)才建立了新加坡共和國;1970年代,梅縣人鍾亞瑟(蓋亞那國父)在南美建立了蓋亞那共和國。 客家人在200多年的反清鬥爭中,犧牲是最大的。梅縣石坑人洪秀全(祖籍梅縣石坑,後遷居花縣),率領嘉應子弟(後來政府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把很多客家將領說成壯族人,壯族你妹,清朝有壯族嗎!?且不論僮家人怎麼就變一個民族了,關鍵廣西行省歷史上一直都是漢族為主體的,後來不知道誰搞出了個壯族。正如歷史學家趙豐年先生說的,把漢族僮家人成立為一個新民族,就是為子孫埋下的一個坑啊。鬆口劉三妹一度都給改編成了電影劉三姐變壯族了,鬆口劉三妹、劉三姐唱山歌傳說在明朝就有記錄了,壯族的清朝劉三妹哪裡冒出來的,坑爹的民族政策。)一度打下東南半壁,客語一度成了國語。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太平軍撤回嘉應,最後全軍覆沒於鎮平古城(今梅州蕉嶺縣)。《清史稿》記載:長毛起於嘉應,亡於嘉應。 晚清時的嘉應城區,金山(今梅江區)黃遵憲「敝風陋習,都應變法」的主張早已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又衝擊著封建王朝的陋習。這時嘉應正處於顛覆舊文化陋習的沸點之中,加上受反清的影響較深,剪辮子、改服裝,廢除滿人跪拜禮和叫「老爺」、「大人」的陋習被逐步革除。漢族人的習俗逐漸回歸,漢人跪天跪地跪父母(儒家稱:天地君親,漢人連皇帝都可以不拜,明朝時期皇帝和大臣都是用坐的,現在的很多歷史劇都開始恢復歷史本來面目,讓大臣有凳子了。當然,滿清沒有。),只有蠻族才會行恥辱的跪拜禮。
↑ 民國初年,重新穿上漢族服裝的政府官員(圖片來源:網路) 剪掉長辮子,改換新髮型。滿清時期,男人腦後那條辮子,被當作是通古斯殖民王朝的標誌。當時不少華僑從外國回來,多住在嘉應城裡,他們嘲笑國人的辮子極醜陋,認為只有動物才有尾巴,韃靼人是野蠻人,漢人何必留有尾巴。嘉應人也認為辮子不衛生,大麻煩。在黃遵憲要「治國化民」的理念指導下,早在1909年,同盟會的葉劍英、林修明等就帶頭把辮子剪了。此時,剪辮子已由暗到明漸成風氣。1911年11月嘉應光復後,嘉應大街小巷的民眾紛紛拿起剪刀,把辮子剪下。男的剃成光頭,或剪成約一寸左右的「君」裝;女的剪成齊耳短髮並加毛夾成型。 易服,易字。辛亥革命前後西風漸進,由傳統向近代嬗變的過程中,在男女服飾上出現中西並存、新舊雜陳的特色。嘉應有不少人,早已對幾百年來一直穿著黑、灰、藍的粗布大交襟衫、大褲腳這個又長又大,既不適合勞作、涉水、走路,又不雅觀且花布料的滿式衣服厭倦之極。民國開國臨時大總統孫文是客家人,幾度到嘉應視察。袁世凱當總統時,親自穿上漢服,號召國民廢滿文、滿語、滿服,提倡寫漢字,說漢語、穿漢服。在這個風潮的吹拂下,嘉應男女老少紛紛脫掉舊交襟衫換上「時尚」衣服。男著漢服,女的穿上小襟衫。一時間大街小巷的人群換了新裝而顯得一片清新。約在1923年後,男人興起穿中山裝或夏威夷裝,女的也出現部分人穿上旗袍(宋美齡改良版,非真正的滿人旗裝)。
↑ 民國初年,重新穿上漢族服裝的漢族女子(圖片來源:網路) 廢除跪拜,講究文明稱呼。嘉應城區屬州府所在地,清朝時期封建意識比較濃厚,對權貴有錢有勢者,按不同年齡和輩分大小,卑踐者(下等之人)見面都應下跪拜見,並叫上「大人」、「老爺」一聲,見到女真老爺還得稱奴才(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稱,只有八旗包衣奴才方可以)。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會員李季子、曾伯諤、鍾動、曾勇甫、古直等人於1908年在嘉應城成立「冷圃詩社」,他們借興辦新學及研究詩文為掩護,進行革命宣傳,其中包括宣傳人人平等來喚醒民眾,並率先帶頭廢除「跪拜」改為行鞠躬禮,改「老爺」、「大人」之稱為「先生」、「女士」,若書面則稱為「君」。此良好的風氣很快得到嘉應城人認同。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進一步融洽起來,而且影響和帶動了整個嘉應(今梅州)的各地縣域人群。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周華景,常用筆名:周逸帆、蕭登。廣東梅縣區人,中共黨員,生於1984年4月。文學愛好者,漢文化網、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主要創始人。推薦閱讀:
※為什麼青銅器會得到大家的重視?還賦予各種超自然能力?
※【思考者】中國通史的讀法(下)|羽戈
※鳳鳴西周(七)——鎬京驚變:犬戎之崫
※【後戰國篇】西楚王朝人物彙編第七篇·罪臣兩司馬·曹咎與周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