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人工智慧種莊稼?

人工智慧正在各個行業掀起革命,可有一個領域卻鮮有人提及——農業。人工智慧可不可以應用到種莊稼上面呢?

2017年1月,位於密西根州安娜堡市的FarmLogs公司剛剛完成了C輪融資,投資額達到了2千2百萬美元。這個叫做FarmLogs的創業公司,就在用人工智慧種地。

FarmLogs的目標是讓農民像編寫程序一樣「編寫」莊稼。它利用歷史數據和實時的航拍結果給莊稼提出各種建議。何時灌溉,何時收割,何時防蟲,何時施肥,一切通過人工智慧算出來。一旦出現異常,手機立刻給美國的農民們提醒。

FarmLogs的聯合創始人傑西·沃瑪(JesseVollmar)和布拉德·科克(BradKoch)

「我們分析一年四季全美國的農田,」 FarmLogs的聯合創始人和CEO傑西·沃瑪(Jesse Vollmar)解釋道,「我們如果發現問題,就會立刻給農民彙報。這樣農民就不會在顆粒無收後只能一聲長嘆。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多年的衛星圖和農產品產值記錄。」

FarmLogs的應用場景很多,比如當它發現鄰村的麥子地正在鬧蝗蟲,本村的村民就會立即收到防蟲提醒。如果自動噴灌系統出了問題,FarmLogs也能通過衛星圖分析出哪一片玉米地太干或者太濕了,提醒農民趕緊調整一下。至於施肥就比較複雜了,FarmLogs需要根據衛星圖、天氣信息和農產品種類來分析這片地該加多少氮、磷、鉀。如果天氣發生變化,FarmLogs還會提醒農民補充肥料。

FarmLog應用顯示的農田檢測結果

FarmLogs絕不是唯一一個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改變農業生產的公司。諸如Climate Corp,Climate View等利用衛星圖監測莊稼健康的應用還有很多。除此以外,不少在矽谷被炒得火熱的技術,也有各式各樣的農業應用。

比如分散式系統。來自MIT的一個學生團隊發明了一種集群式種田機器人,名叫Prospero。多個機器人形成一個小組,自動化撒種、噴水、採摘。集群的好處就是這些機器人可以相互配合,前一個機器人翻土,後一個放種子,再後一個把土蓋上,像流水線一樣高效。集群機器人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體積小,它比大型的播種機更細緻,能在每公頃採用不同的種植方法。目前這種機器人還在試驗階段,很有潛力成為大型農業機械的接班人。

MIT的集群式種田機器人Prospero

再比如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拖拉機已成為現實。Johnn Deere、Autonomous Tractor Corporation、Fendt、Case nIH等公司都在研製和測試新的無人拖拉機。儘管無人拖拉機目前還處於「概念車」的階段,高盛集團預測它將會創造450美元的新市場。演算法層面,無人拖拉機和無人車區別很大,無人車更關注處理複雜的路況,而無人拖拉機需要考慮裝貨卸貨等農業操作。無人拖拉機的優勢有很多,比如可以24小時無間斷工作,也不需要培訓專門的拖拉機司機。駕駛員可以安心坐在家裡,用iPad遙控拖拉機播種。

CaseIH公司的無人拖拉機「概念機」

集群種田機器人、無人駕駛拖拉機、人工智慧施肥這些雖然聽起來很炫酷,但目前還並沒有被農民大量應用。

一個客觀原因就是資金上的短缺。農業是個傳統行業,投資人不太相信這棵老樹能發出什麼新芽。風投公司更願意把錢投在第三產業,比如遊戲、移動應用、社交網路這些產品上。2015年,農業技術的風險投資額只有46億美元,大量的資金仍然流向了孟山都(Monsanto)和先正達(Syngenta)這樣的傳統農業巨頭。就算是有著壟斷性的技術,沒有錢誰也沒辦法推廣。

除了資金短缺之外,互聯網從業者和農業人群之間存在隔閡。程序員和商科生不住在農村,不具備足夠的農業知識。而農民們沒學過計算機,並不知道怎麼寫代碼。程序員們不太關心春種秋收這種底層勞動,而農民們對看起來玄而又玄的計算機也充滿了懷疑。

讓高科技接上地氣,這是FarmLogs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FarmLogs的聯合創始人傑西·沃瑪就是生在農民家庭,他對農村的現狀很了解。「我們想去接觸一個不怎麼上網的社會,」沃瑪說,「所以FarmLogs不得不用一些土辦法打廣告。」n n2012年7月,沃瑪去某個縣城的集市擺了個攤,給農民宣傳自己的產品。FarmLogs當然不是集市裡唯一的攤位,左邊的攤位一個政客在打競選廣告,右邊的攤位是個算命的。沃瑪雖然成功地讓幾個農民當場訂閱了FarmLogs的服務,可畢竟人還是太少了。第二次FarmLogs去了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農展會,因為每年都有近兩萬人參加。這次,FarmLogs終於把產品宣傳了出去。

傳統的農業管理服務都是賣軟體。比如FarmLogs的一個老對手Farm Works,裝一個軟體需要750美元,而且還必須裝在Windows台式機上。這種服務讓農民很不自在,一方面用之前不知道好不好用,一方面還需要自己安裝自己學。

而FarmLogs不一樣。它有一個免費試用版,公司會派人聯繫農場主進行展示。如果是免費試用版,農民能用幾個基本功能(如衛星圖,土壤成分圖,農作物成長分析等)。如果需要更多功能,農民們需要按每英畝2.5美元(每公畝41美分)額外交費。FarmLogs不需要安裝任何程序,打開網頁就能看自家田地的狀況。它還有iOS和安卓的應用版,讓農民可以一邊播種一邊查信息。最重要的是,從安裝到使用,都有FarmLogs的銷售人員全程教學。

自2012年創立以來,成千上萬的農民開始用FarmLogs輔助自己種莊稼。來自密蘇里州鹿野縣的邁克爾·莫里斯(Michaeln Morris)種了2600英畝的玉米、小麥和大豆。「這個技術在去年讓我們施肥更有效率了。」莫里斯說,「我去年試了好幾個App,就這個最好用。」

湯姆農場的一個農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向記者分享了他的思考:「當我們回首過去種田的樣子,那時候用馬拉著犁,還要人工施肥,真是太苦了。今天我們用更聰明的方法種田,這樣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生活,這都要感謝技術革命。我有時候想,當我的兒子孫子種地的時候,或許都不用開拖拉機了呢!」

「到了2050年,地球要養活90億人口。」FarmLogs的聯合創始人傑西·沃瑪說,「可我們的農業用地並沒有增加。這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n n雖然密西根的農村不能吸引矽谷的精英們,但農業創新離不開互聯網。FarmLogs為創業人們做了一個榜樣,因為矽谷的科技不僅要顛覆計算機行業,也要幫助第一第二產業的變革;矽谷的創新既要方便自己,還要造福廣大的農村人。

本文首發於」矽谷密探」:矽谷密探 - 熱門問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超級AI:100億人口規模下的綠色農業只能這麼玩
圍農夜話(八)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屋頂(陽台)菜園
為農民兄弟抱不平(下)
熱帶雨林能否精耕細作 或 精耕細作適合什麼土地 或 熱帶雨林有比遷移農業更好的出路么?
中糧收購農產品交易公司,尤其是海外農產品交易公司的意義何在?

TAG:农业 | 硅谷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