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也逃脫不了人工智慧的「佔領」,體育+科技或許是發展趨勢

勇氣每日通訊20170121

200家體育公司參加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

體育+科技成發展趨勢

作為一年一度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最權威展示平台,在剛剛結束不久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上,竟然有200家與體育相關的公司參展。已經有50年歷史的CES,向來是科技巨頭展示民用量產級最前沿科技產品的舞台,當然也有眾多品牌將處在研發階段的概念模型產品拿來參展。也就是說,CES代表科技最前沿,也象徵著發展趨勢。

那200家體育相關公司參加科技展,又能說明什麼呢?雖然無法確定最終的形態如何,但科技終將改變現在體育的面貌。

筆者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呢?

從大環境角度考量。2017年初AlphaGo假扮Master在圍棋對弈平台大殺四方,人類棋手無法招架,當AlphaGo公開自己身份,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科技人員,所有關心人類未來的人都陷入既興奮又恐懼的矛盾狀態,興奮於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未來定能在各個方面幫助人類,而恐懼的原因與此相同,當人工智慧全面超越人類之時,它還能繼續聽從人類指令嗎?

AlphaGo主演的開年大戲,在象徵人類智慧巔峰的圍棋遊戲中獲得勝利,無論如何,人工智慧長期吸引大眾關注,而這種關注無可避免的滲透到各個領域,體育產業自然無法避免。

本屆CES展會上體育行業的最新動態,或許可以窺探體育+科技的未來走勢。

傳統的體育運動裝備品牌New Balance推出智能硬體,包括運動手錶和藍牙耳機,並宣布成立「數字運動部門」,將在數字領域大展拳腳。

Under Armour與三星聯手推出的智能手環同屬智能硬體範疇,前者藉助自身強大科研創新能力,推出符合自己風格的助恢復睡衣,樣品顯得科技感十足。

與以上科技對體育產業的滲透方式不同,美國一家名為Handle Fitness的公司開發一款用於網球和籃球練習的系統,據說已經投入使用,給庫里、安東尼和韋德提供過練習,這種方式涉及人機互動,顯得更加高級。

另外,整年爆紅的VR虛擬現實技術自然不會缺席本屆CES,但依然缺少滿足日常消費的產品出現,據36Kr報道:

「而在VR的角度,這次一共有超過90家VR廠商亮相展覽,CES為此專門開闢了8500平方英尺的VR和AR的板塊。但毫無疑問,雖然潛力巨大,VR和AR的爆發期,還是沒有到來。」

那體育+科技的未來在哪裡呢?

最基本的是硬體和裝備的升級。硬體智能化,將更加準確的記錄生活和運動數據;裝備智能化,通過材料的升級,能夠實現降低運動損傷概率,提高運動表現。此類產品的雛形已經出現。前者例如已經提到的UA助恢復睡衣,後者例如著名的鯊魚皮泳衣(後背國際奧委會禁止)。

隨著VR技術的成熟,體驗式觀賽將成為可能,全景拍攝技術帶來的自選多角度的觀賽體驗也將是趨勢之一。

「里約奧運會、英超先後試用VR直播,NBA更是每周推出一場VR直播的賽事,曼城也專門推出了用於VR觀賽的App,CityVR。配合頭戴式顯示器,用戶能通過VR直播獲得更強的現場沉浸感。」

對早已存在的體感遊戲,也將在VR技術的輔助下完成升級。因為真實感的跨越式提高,實現不同運動形式的虛擬體驗,而不再限制於場地和器材。

人工智慧將全面超越人類,在某些方面,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無論是體力,還是智力,人類都無法與之比擬。抱著足夠樂觀的心態去看,和諧的人機互動,將從本質上改變體育運動,包括訓練和比賽。

這些畫面,你或許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但因為AlphaGo橫空出世,SpaceX成功回收,以及包括GOOGLE、FB、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對人工智慧的大量投入,已經模糊了真實和虛幻之間的界限。所有存在都將發生改變。

因此,無可避免的體育產業也將受到影響,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大家現在看到的體育將出現顛覆性的改變。

改變真的好嗎?如果以現在普世價值觀看待,當然不好,但當真的身處未來,世界早已不再是這個模樣,而觀念也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改變或許就是好的!

勇氣每日通訊20170112

國內運動裝備智能化的趨勢

催生許多雞肋產品

2017新年伊始,ID為「Master」的棋手在圍棋網路對弈平台大殺四方,面對人類頂級高手,其中不乏世界第一柯潔、棋聖聶衛平、古力等中韓超一流高手的圍堵,最終取得60連勝,Google隨即宣布「Master」即為「AlphaGo」,人工智慧成為2017年開年最熱門話題。

36Kr在年初發布《2017年體育產業的黑天鵝從哪飛來?看看這六個趨勢》中提到:

「除去VR、可穿戴設備這兩大體育科技陣營外,智能場館科技、門線鷹眼科技、球場DBR廣告科技,都是2017年體育科技的發展方向。」

智能化,隱約已經成為體育運動裝備的發展趨勢,而運動裝備智能化在本世紀初便已經有品牌開始嘗試。

2005年,阿迪達斯推出「adidas-1」籃球鞋,算是世界上第一雙智能運動裝備。這款籃球鞋的所謂智能,與汽車可調節空氣懸掛減震系統類似。

「……後跟外底的磁性感測器會將感應到的壓力數值轉化為電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再由其進行處理和運算來判斷鞋子的軟硬程度是否適合當前的運動狀態,最後由馬達驅動的電纜系統以8步為一個周期調節後跟的軟硬程度,適應穿著者在場上動作的不斷變化……」

但這款先驅智能運動裝備的市場反響卻沒那麼好,重量極大且性能不穩定。雖然不受消費者待見,但卻開啟潮流,從那以後的十年中,智能的概念逐漸滲透進運動裝備,並逐漸延伸,進入體育產業各個領域。

運動裝備智能化的趨勢,主要包含兩個方向,一個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為代表的硬體產品,另一個是配有感測器的運動監測裝備。

智能硬體產品不僅局限在手環或手錶,還有智能體重秤、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等等;配有感測器的運動監測裝備主要囊括跑鞋、鞋墊、襪子、內衣等運動必備裝備。這些運動裝備的「智能」化,普遍是通過收集並分析數據,向用戶提供反饋意見,實現記錄、分享、指導等功能。

這與「AlphaGo」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理念相似,通過大數據和新演算法,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服務。換句話說,科技對運動裝備的最大影響,並不是阿迪達斯最開始嘗試的,通過科技改變產品本身功能,而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貼合個性的服務,實現產品到服務的消費升級。

基於體育產業消費升級大背景,科技作為行之有效的手段,導致運動裝備智能化的趨勢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而全球範圍運動裝備品牌位於相同起跑線的實際情況,更容易使得國產品牌在智能運動裝備市場冒頭。

這正是智能運動裝備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出來的原因。但潮流的另外一面是泥沙俱下,運動裝備智能化催生出許多雞肋產品。

現階段的消費市場,存在大量智能運動裝備,該如何分辨哪些產品是雞肋呢?

設計出能夠滿足用戶生理或者心理剛需的產品,這要求產品經付諸畢生智慧,因此判斷該產品是否為雞肋的基本指標——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前文已經提到,現階段所謂智能運動裝備,基本無法超出大數據+新演算法的範疇。因此此類產品是滿足使用者對運動數據的需求,以及能否為其提供準確可行的反饋意見。如果某些智能設備無法在前期收集到足夠多數據,建立模型,在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提供幾乎沒有借鑒性和操作性,與廢品無異。

例如,2016年跑步領域最引人注目的國產智能運動裝備是podoon鞋墊,品牌新聞稿中提到:

「在產品上線前,跑動團隊採用了10萬組跑步數據,並進行了分析歸類,並與業內領先的運動科學研究機構合作,構建出了基本的演算法模型。」

且先不論稿件中對前期準備工作和數據的描述是否精確,但大數據+新演算法的操作方向符合現階段智能運動裝備的整體趨勢。隨著產品為更多人使用,收集到足夠數據,隨著數據的豐富,這款產品的發展前景應該不錯。

隨著國內運動愛好者的態度逐漸端正,通過智能運動裝備監測數據,為裝備使用者提供反饋意見,同時添加社交功能的智能運動裝備,必定能長期在智能運動裝備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這一切都是單方面臆測,在2016年冒出來的絕大多數國產智能運動裝備品牌都是「草台班子」,其研發過程無法對外公布,產品成熟度尚存在缺陷,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無法解決用戶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即便產品形式「新、奇、特」,也無法留住用戶。

最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思考,現階段所謂智能運動裝備,其運用場景之狹窄,功能之簡陋,能否當得起「智能」的稱呼?或許所謂的智能鞋墊、手環或跑鞋,叫它們是「電子」運動裝備剛合適!

真正的智能運動裝備長什麼樣?我們無法想像,但要實現更貼合人類需求的「智能」,不僅需要產品設計者的努力,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要打開心扉,接受科技對世界的改變!


推薦閱讀:

重磅!荷蘭海洋研究所公布「海上空間」方案,計劃20年內打造超大型浮島
如何評價vivo X20PLUS 屏幕指紋版?
IBM造出10萬倍存儲能力的原子硬碟!
「藍色巨人」終於出手,在京發布全新晶元架構!IBM聯手NVIDIA欲對Intel「釜底抽薪」
OLED為什麼能夠取代液晶屏?

TAG:人工智能 | 体育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