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信息圖,看國家地理雜誌128年來如何用藝術詮釋世界
01-27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堪稱全球最受歡迎的雜誌之一,那些令人驚艷的攝影作品和深入的文章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來觀察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然而,國家地理的成功絕不止於此,足以與攝影圖片相媲美的,還有那些創意十足的信息圖。藝術書籍出版商 Taschen 最近推出了一本補腦又養眼的新書——National Geographic Infographics,收集了國家地理自發行以來128年歷史上最優秀的信息圖,展示了國家地理如何運用平面設計和插畫藝術來介紹這個複雜的世界。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本沒有「數據可視化」這個概念,直到18世紀末蘇格蘭工程師、經濟學家 William Playfair 在發表的文章中首次採用柱狀圖和線狀圖來展示表格數據,開啟了傳統表格向圖表進化的第一步。柱狀圖、線狀圖、餅圖等是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一種直觀闡釋數據的形式,然而這卻不是最有效的方式,至少站在向公眾教育科普的角度上,有些時候柱狀圖們並非人人可以輕易解讀,也無法體現不同主題的特殊性。於是,數據可視化之路繼續前行,直到找到了信息圖 (Infographic)。
▲ 第一期國家地理雜誌上的一幅圖,記錄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暴風雪之一。
國家地理雜誌可以稱得上是現代信息圖的先驅之一,它自1888年創刊以來一直期望在雜誌這種媒介上簡化信息、將知識更輕鬆地傳遞給讀者。第一期國家地理雜誌上就已經出現了繪圖,他們想要從一開始就通過地圖、圖表和插畫來將自己的探索成果介紹給人們。雖然後來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照片成為國家地理雜誌一個重要的賣點,然而並非所有東西都可以用相機鏡頭記錄下來,小至原子大至黑洞,複雜至遷徙模式,古老至羅馬遺迹,正是這些照片無法觸達的內容讓信息圖始終保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個多世紀來,國家地理雜誌原創信息圖的數量之多、質量之優是少有其他雜誌能與之匹敵的。或許你猜不到這些信息圖的背後竟是一個將近20人的製作團隊,通常製作一張信息圖,需要團隊花費數月時間調研信息、選擇最佳的呈現方式。▲ How We Perceive and How We Are Deceived, November 1992. ▲
信息圖「我們如何感知與我們如何被欺騙」旨在展示視覺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及人們對視錯覺的反應。在上面的圖片中,我們看到一隻鳥這個動作從我們的眼球聚焦到畫面上、將影像投射到視網膜開始,視神經將圖像傳輸到大腦的視覺中樞,解析出鳥的顏色、形狀、動作等細節再輸送到大腦皮層,最後經過分析後大腦將結果告訴我們。這張信息圖由 Jason Treat 和 Bryan Christie 共同製作,向我們傳達了獵豹身體的每一部分——從有推進力的脊椎到像舵一樣的尾巴——是如何使獵豹成為陸地上最快的動物。狩獵時,這位短跑健將在全身骨骼、肌肉、主要器官如交響樂演奏般的協調配合下可以在三秒內加速至6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
本文由蘑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埃姆創意(AMCREATIVE)
轉載請聯繫埃姆創意授權————————————如果你更習慣在微信上訂閱,可掃碼關注蘑菇的溫室(alwaysmogu)↓
繼續閱讀:
這十部電影你可以不看,但它們的海報你卻不能錯過
推薦閱讀:
※藝文 | 搬好小板凳跟我來聽一樁藝術圈奇案
※色戒 · 少女 · 巴爾蒂斯
※這個福袋只要19.9,但你分分鐘賺回整個雙十一
※過陣子去故宮看看18歲少年的天才之作《千里江山圖》
TAG:设计 | 信息图Infographic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