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化用,什麼是抄襲

n 什麼是化用,什麼是抄襲 n

2017-02-11陳可抒可能的抒情

宿江邊閣

杜甫【唐】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

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陳孤翻說,

上期寫了一首王安石的集句詩,很多人感興趣,尤其是對於集句、抄襲的分辨。知乎的劍影清波留言說,錢鍾書先生指責王安石「每於集中做賊」,這怎麼看?

我已經說過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皆因前輩繞不開」,唐朝人已經將詩歌的金句寫得差不多了,悲催的宋朝人,就只好在詞上大下工夫,堅持寫詩的宋人,寫出新意已經很難了,往往只好「翻出新意」來。也就是所謂「每於集中做賊」,也就是江西派所謂「點鐵成金」,甚至還可以追溯到宋初西昆體對掉書袋的熱愛。

汲取前輩的營養,再進行自己的創造,這也是文學發展的基本方式,只要是創造大於汲取,那就沒什麼好說。所以,不只是宋人,唐人也是這麼乾的,包括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他們汲取的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營養。比如,南朝梁的詩人何遜,有首詩是這麼寫的:

露清曉風冷,天曙江晃爽。

薄雲岩際出,初月波中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

薄薄的雲,還要在陡峭的山岩間出沒,單薄如鉤的初月,卻陷在滾滾波濤中。無論是雲、月,都是何遜的自我投射,處於險境,而身單力微,寫得比較傳神。

到了老杜這裡,有一天,他住在江邊之閣,「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此時之心境、風景,和彼時之何遜都彷彿相似,於是自然地想到何遜這兩句詩,然後便化用成新的兩句,「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薄雲、岩際都是一樣的,老杜變換了一個「宿」字,彷彿薄雲掙脫不開岩際的命運,被死死地固定在此,比何遜原詩的「出」字,更加不自由,更多了宿命的悲哀。第二句,初月變成了孤月,波中上變成了浪中翻,彷彿孤月在無力掙扎。老杜成功地把何遜的原詩提升了一層力度。

這只是一個事例,老杜對前人的借鑒還有很多,李白也曾大量借鑒前人的詩句(比如前幾期提到的「美人當窗弄白日」),而且,由於唐朝以前的詩文散佚頗多,恐怕這類借鑒,比現在能查到的還要多上很多。

此處還有一個公案。根據宋代《西溪叢語》和《揮塵錄》的記載,李白有一句詩,「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是完全抄自陰鏗的詩: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陰鏗詩也,李太白取用之。

——《揮塵錄》

自古無風不起浪,皆因為杜甫寫過一句詩,「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有些人以為它是無意中指出了李白抄用陰鏗的詞句,所以拿「柳色黃金嫩」這件事來加以證明。

陰鏗的詩已經散佚很久了,宋朝的人很可能也沒見過多少,這個抄襲的案例早已經無法證明真偽。不過,整個事情有點太像段子了,因事設辭,所以杜撰的可能性比較大。

而這些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類以前賢誇耀今人的事例簡直太多了,就拿杜甫來說,他曾經把李白比做陰鏗、庾信、鮑照,說明他們是不斷地從這些先賢中汲取營養的,而且,老杜自己也化用過陰鏗、何遜的許多句子。

化用本身並沒有什麼,像杜甫將何遜的「初月波中上」翻為「孤月浪中翻」,就有了更好的創造,而到了宋朝時候,曾幾又有一首詩,寫道:

從容吏隱間,遊戲僧俗里。

孤月浪中翻,吾心正如此。

全詩的亮點就是使用了杜甫「孤月浪中翻」一句,但是將寫景之句改為對心情的直接描摹,也是有自己的創造在其中了,這就有了價值。

所以讓我們重新說一遍:汲取前輩的營養,再進行自己的創造,這也是文學發展的基本方式,只要是創造大於汲取,那就沒什麼好說。

周六·詩段子

又有趣,又說明問題。雅和俗的完美結合。詩段子,每周六更新。

【藝術評論區】

題圖:huaban.com

書法:可抒詩歌訓練營學員

責任編輯:陳可抒

#可抒詩歌訓練營# 28天抄詩計劃

掃碼加入臨時群:


推薦閱讀:

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而不是明月居士?
詠懷古迹和秋興八首哪組詩的整體質量高一些?
請腦補「李白和杜甫的一天」。?
杜甫為何被稱為詩聖?該怎樣解讀?
杜甫的詩好在哪裡?

TAG:诗歌赏析 | 李白 |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