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臣 | 善變的不一定只有女人

~ 背景 ~

安德魯·波切利演唱「女人善變」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v0368hszdgo.html

安德魯·波切利演唱《女人善變》

開頭這段詠嘆調 「女人善變」,出自威爾第歌劇《弄臣》,可謂家喻戶曉,是各大男高音居家旅行常備之保留曲目。

這部歌劇的音樂精彩紛呈,劇情也是高潮迭起,懸念不斷,拍成一集「黑鏡」也未嘗不可。

若朋友們對於劇情尚不熟悉,我在文章「歌劇《弄臣》究竟講了什麼」中做了梗概,大家可以移步先做些了解。

如此百轉千回的本子,自是出自大師之手。

法國國家大劇院 《國王尋樂》50周年紀念

這部劇本的原作者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原名《國王尋樂》,1832年11月22日首演。

演出當晚,該劇即被法國「有關部門」封殺。

威爾第在一封寄給友人的信件中,曾這樣評價該劇:

「這大概是這個年代最偉大的話劇了,簡直與莎士比亞的創作不相上下!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劇院,這部偉大的作品都能引起轟動!」

他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於這部劇的厚愛——立即停下了手頭正在創作的歌劇作品,開始為雨果的這部作品譜曲。

從此,世上雖少了一部《李爾王》,卻有了一部傳世的《弄臣》。

~ 一波三折的的過審歷史 ~

然而,創作這部歌劇,還是要冒不小風險的。

前面已經講到,雨果的話劇上演當天就被封殺。

有關部門認為,該劇人物影射了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刻意揭露了當前法國社會的黑暗面,負能量太多,容易給人民群眾帶來不好的影響。

路易·飛利浦一世(Louis Philippe)

威爾第雖不是法國人,但義大利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那時的義大利大部分領土正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奧地利國王弗朗茨一世也不是什麼善茬,如果只是原樣照搬雨果的原作,估計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於是威爾第和他的朋友們認真仔細的分析了該劇被禁的種種原因。

發生地點顯然不能放在法國宮廷之中了,奧地利宮廷那更加不行,索性直接架空,不提具體時間地點,原作中的國王也改成「公爵」。

劇名當然也得改。

「國王尋樂」這種如此昭然若揭的諷刺統治階級荒淫生活的名字顯然不能再叫了。

改個中性點兒的名字《詛咒》(La Maledizione)吧。

可很不幸,這個名字還是無法過審。

左思右想,要不就用「約定俗成」的辦法,使用主角的名字為歌劇命名吧。

可還有問題。

雨果原作的主角,名叫特裡布萊(Triboulet),此人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身邊小丑,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這是赤裸裸的借古諷今啊!

還得改!

靈機一動,借用法語中嘲弄的動詞「Rigoler」,將其變化一下,變成「Rigoletto」。

這次,奧地利有關部門終於沒有發現這個借用法語辭彙創造的義大利人名的深層含義,順利放行了。

據說該劇上映當天,威爾第與該劇的腳本作者、上映該劇的劇院經理等都做好了被逮捕關押的準備。

觀眾們熱情高漲,作曲家和他們的朋友們卻戰戰兢兢。

好在,首演過後,一切如常。

~ 弄臣是誰?~

這就是這部歌劇劇名的來歷,「弄臣」取的並不是中文語境下這個詞語的原義,而是是「Rigoletto」這個人名的意譯。

只是恰好與中文辭彙中本義如此相近。

弄臣,是古代宮廷中以插科打諢來為國王消煩解悶的人物(但未必是正式的職銜),常由侏儒擔任。為帝王所寵幸狎玩之臣。雖然身分卑下,但弄臣往往是宮廷中唯一享有言論自由的人,文學、傳說中他們常被塑造成「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諷諫者。

「弄臣」這個角色,有如「太監」,在中外宮廷之中都曾普遍存在。

前文提到,雨果原作中的特裡布萊(Triboulet),歷史上確有其人。

他是法王路易十二與弗朗西斯一世的小丑。

身著紅衣,戴著尖帽,身材矮小,形貌猥瑣。

特裡布萊(Triboulet)著紅衣的經典舞台形象

這是此人的經典形象,大家看看,眼熟不?

似乎鬥地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人的影子呢!

小丑的經典技能,是惟妙惟肖的模仿,學大臣像大臣,學宮女像宮女,學動物像動物。

善變,是小丑的生存技能。

而撲克牌中,本沒有鬼牌。

人們打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偶爾丟掉幾張牌。

於是發行撲克牌的廠商會在牌組中加入兩張鬼牌,丟掉的那張,可以用鬼牌代替,就不用再買一副了。

能夠替代任何一張牌,如此逆天的能力。

也難怪在現在的撲克規則中,小丑成為了最強大的牌張,凌駕於各位國王、王后之上。

比起女人,小丑才是「善變」這個領域的最強者!

有關小丑特裡布萊的故事,留存不多。

流傳最廣的,是一則笑話。

話說特裡布萊在宮廷之中受盡了朝臣的欺負,於是向國王告狀:「有個大臣說要將我打死!」

國王聽後哈哈大笑:「他敢!如果他打死你,一刻鐘之後我就讓他人頭落地!」

特裡布萊聽到國王的回復,並沒有輕鬆多少,他輕聲問國王「我的陛下,您是否能將他人頭落地的時間改成一刻鐘之前呢……」

笑過之後,我們也可以從中一窺特裡布萊的生存狀態——人人可以取笑他,人人可以毆打他,沒有人將他當人看,就連國王也只是將其當成玩物。

討好國王,取悅國王,是他重要也是唯一的生存手段。

那些大臣,無一不是欺軟怕硬的混蛋,在國王面前一個個比孫子都乖,國王不在時,就變著花的虐待像他這樣的弱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慫恿國王欺辱那些臣子的妻女,這些不過是他的報復行為而已。

不知大家在他的身上,是否看到了另外一個小丑的影子?

強大又自卑,可恨又可憐……

蝙蝠俠中的小丑形象,較為官方的說法是來自於小說《笑面人》中的格溫普蘭,還是一部雨果的作品,加上《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這位大文豪至少塑造了三個類似的角色。

只是,這三個角色,沒有一個有好的結局。

~ 藝術家也善變 ~

小丑講完了,也該聊聊《弄臣》中「公爵」這個角色了。

在雨果的原文中,這個角色的原型當仁不讓的屬於法王弗朗索瓦一世。

至於查禁這部劇說其影射自己的那位路易·菲利普一世——說實話,在我看來,真是這位二愣子國王自作多情了。

至少在我的印象中,自加洛林王朝算起,法國國王那一長串名單中,就沒有幾個正常的。

看看那些綽號吧,禿頭王查理二世、口吃王路易二世、胖子王路易六世、糊塗王查理三世、懶王路易五世、吵架王路易十七、瘋王查理六世……

法國皇室能延續一千多年,絕對是一個奇蹟!

不過《弄臣》中這位弗朗索瓦一世,絕對是歷任法王中的一股清流——文藝之父和復興者,騎士國王,昂古萊姆的弗朗索瓦一世。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

在他之前的歷任法王,日常愛好無非是上馬跟外國打架,下馬跟權臣吵架。領土倒是取得不少,王權也越來越集中,可是整個王室的文化水平實在堪憂,文明大有退回到法蘭克部落時代的趨勢。

如今的盧浮宮,號稱萬寶之宮,可是在弗朗索瓦一世之前,這座宮殿之中根本沒有幾幅畫,至於雕像,那更是連個影都沒有。

而法國另一座著名的建築楓丹白露,也是在這位國王治下開始擴建重修,從一個小小的行宮搖身一變,成為今天這座華美的宮殿。

楓丹白露宮(Fontainebleau)

在他的支持和保護下,歐洲各地的藝術家來到法國進行自己的創作。最為著名的當屬達芬奇,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接受了國王的邀請,在法國度過了自己生命中最後幾年。

下面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達芬奇去世時的場景。看到那位抱著達芬奇的人物了嗎?

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死去

沒錯,那正是弗朗索瓦一世!

他在任的時候,建立了法國王室學院,開展全民閱讀的行動,支持鼓勵文學的發展……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這位國王,如今的浪漫之都巴黎很可能變成一個森嚴死寂的軍事堡壘。

真的,翻遍法國的歷史,你再也找不到像弗朗索瓦一世這樣滿懷人文思想,對藝術家如此友好的皇帝了。

在他還在位的時候,豢養小丑,這叫做關愛殘疾人支持文化藝術的建設;與別人的妻女勾勾搭搭,叫做充滿人文思想多情浪漫……

可是到了雨果的時代,一切不同了。

革命的野火早就燒遍了整個法國,國王的名聲再好,那也是要推翻的統治階級。

女人善變,小丑善變,

那,藝術家們呢?

祝大家賞樂愉快!


推薦閱讀:

帶你聆聽阿依達 | 一段蕩氣迴腸的曠世之戀
歌劇《弄臣》究竟講了什麼
為什麼在中國沒有類似於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舞台劇街區?
外語不好的情況下,有什麼辦法讓自己儘可能多的欣賞到歌劇的魅力?
在中國歌劇為何不受歡迎?

TAG:歌剧 | 古典音乐 |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