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篇】大魏虎威將軍于禁傳

最近熱播的動畫片《鎮魂街》中,有一位可以說是感到了無數人的將軍,那便是于禁。不得不說,尤其是在最後之時,于禁口中所出現的那句「罪將于禁」,雖是戲言,但也終究還是圓了他的一個夢吧。

是,如果不是這部動漫,相信很多人,能夠想起于禁的,或許便只是在關羽水淹七軍揚威華夏時的那場大勝仗中,于禁跪拜在關羽腳下的那副畫面中一副醜陋的小人嘴臉,一副為了襯托關二爺英雄的場景。當然,這是事實,那場敗仗,也的確是于禁一生最大的恥辱。正如魏武帝曹操所言:「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

的確,一介降將龐德都能做到敗軍之後誓死不降,那為何這位曾經一度是曹營第一將的於將軍,竟然會在戰敗後欣然投降關羽呢?

對此,筆者也並不想過多糾結於這點。人,但凡為人,便都有弱點,都有自己不可拋棄的東西,都有為了那件東西而做出常人難以相信的行為。但是,如果就僅僅憑藉那場敗仗,就說于禁是為了苟且偷生,說于禁是小人,說于禁是碌碌之輩,說于禁壓根就不配為曹營五子良將之首,那筆者就是一萬個不答應,為何?就是因為那是于禁,當然,單單這樣的這兩個字,自然不會有人信服,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于禁的人生,走入這位在今天都倍加爭議的於將軍的曾經。

漢靈帝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就是在這一年,天下在一個叫做張角的人的努力下,一場蓄謀已久的大起義,很快便席捲天下,史稱黃巾軍大起義。而尤其是中原地區,更是陷入大亂之中,無疑,承平日久的大漢帝國,終於還是要亂了。

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三國志·魏書·于禁傳》

同年,由大將軍何進任命的騎都尉鮑信受命回鄉招募士卒,以圖抗擊黃巾軍。於是,一位名叫于禁的年輕人,便在此時正式加入了鮑信的軍隊。可以說,這也是關於于禁在史書中最早的記錄。

八年後,也就是漢初平三年,已經就任濟北相的鮑信,在時局艱難的情況下,迎曹操為兗州牧,並率領部下歸順曹操。而也就是在同年,鮑信在一場與黃巾軍的作戰中,為了掩護曹操,不幸陣亡,終年41歲,多年後,曹操為了感激鮑信,更是封賜鮑信後人為侯,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總之,作為鮑信部屬的于禁,自然也是隨著鮑信加入了曹軍,而隨著鮑信的陣亡,于禁便也正式從屬於曹軍陣營。不過,此時的于禁還只是一名小小的都伯,也就是那種類似於百夫長一類的基層軍官,且從屬於曹營王朗軍麾下。

而後,優秀異常的于禁,很快,便被王朗以大將之才的評價推薦給了曹操,而這次,也算是于禁與曹操的第一次會面。當然,這次會面,史書中並沒有記錄詳細內容,只是以一句「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便結束了此次會面,應該說,此次會面,曹操是非常滿意于禁的,所以,才有了封賜于禁為軍司馬的結果。而既然曹操已經選擇了開始重用于禁,那麼,尤其是在那個亂世里,屬於于禁的輝煌,無疑,便正是從此刻開始。

而後不久,一道新的軍令便隨之下發到了于禁身邊:令,于禁所部入徐州,攻擊廣戚!

史書中並未記錄廣戚之戰的細要,只是用了兩個字「拔之」形容了于禁部的戰果。很明顯,首戰告捷,于禁部取得大勝,於是,從不吝嗇官職的曹操,遂立刻任命于禁為陷陳都尉。

次年,也就是漢獻帝興平元年,又一道軍令發至於禁手中:令,于禁所部,隨主力大軍進擊呂布!

濮陽,當時為呂布所佔,是其大本營所在地。故曹操軍主力將首戰放在了濮陽,而于禁所部的任務便是攻擊濮陽城南。很快,于禁所部便拿下了濮陽城南的兩座呂布營寨;而後,于禁部便又乘勝追擊,於須昌擊敗了呂布部將高雅;接著,跟隨曹軍主力的于禁,又連攻壽張、定陶、離狐等三城,並在雍丘圍住了呂布軍重要首腦張超,在此,史書中又用了三個字「皆拔之」來形容了于禁部的勇猛異常。

同年,黃巾軍劉辟、黃邵所部侵擾曹軍,于禁部奉命進駐版梁。當夜,黃巾軍夜襲曹操大帳,于禁部隨奮起反擊,相繼斬殺劉辟、黃邵,並迫降了剩餘黃巾軍殘餘。值此一役,于禁威名大顯,故,曹操遂再一次升遷於禁為平虜校尉。

當然,還沒等到于禁有多高興時,便再一次接到命令,繼續追隨曹營主力大軍投入了對袁術的戰爭,而這一次,于禁部更是連斬袁術軍四員戰將。

三年後,宛城張綉,先降後叛,致使曹軍主力慘敗,然正是在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當曹操麾下諸路軍馬因為慘敗而四處慌逃,極其混亂,卻唯獨于禁所部,雖有損傷,卻嚴明紀律,整齊部隊,當遇到友軍時發現有人乘亂搶劫士卒之時,于禁更是嚴明軍紀以罪罰之。不久,當曹操得知情況後,便不由得讚歎道:「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而後的曹操,便根據于禁的前後戰功,加爵于禁為益壽亭侯。

而接下來的于禁,便又跟隨曹軍主力大軍攻張綉,擒呂布,斬眭固,一路所向無敵。

終於,當于禁追隨曹操掃平中原之後,便又開始了與北方的最強者袁紹的戰爭。袁紹軍勢大,軍強,故特意派遣于禁領軍駐守延津,扼守袁紹軍南下的門戶。本來有著強大曹軍主力為後盾的于禁沒多少危險,但是由於劉備攻佔徐州,不得已,曹操只得率領主力回攻徐州。如此,延津之地必然大危,于禁部必然大危,但,卻沒有想到,如此卻為于禁帶來了更大的輝煌戰績。

很快,袁紹軍便兵臨延津,然卻由於于禁死力堅守,連攻多日而不下,袁軍隨開始後撤,然他這一撤不要緊,卻給予了于禁創建大功的機會。趁著袁紹軍後撤無防備之時,于禁果斷抓住戰機,協同樂進率領五千步騎突襲袁紹軍大營,正如史書中所記載的:「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如此,于禁一戰便將袁紹軍囂張的氣焰打下去了。

聞聽此戰的曹操,隨下令于禁駐紮原武,繼續尋找戰機攻擊袁軍。誠然,于禁的確是不負曹操重望,杜氏津一戰,于禁又一次大敗袁軍,而在此戰後,于禁隨升遷裨將軍。緊接著,曹操主力大軍回援,與袁紹軍展開戰略決戰,這一戰,便是我們今人所熟知的官渡之戰,不久,曹軍大勝,于禁遂以戰功升遷為偏將軍。接著,徐州東海太守昌豨反叛,于禁遂率軍擊滅,並安撫東海郡,戰後,于禁再一次得到升遷,官拜虎威將軍,一時名揚天下,謂之虎威于禁。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于禁的這些年,從最基層的都伯開始,一直到如今名揚華夏的虎威將軍。于禁整整用了十四年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沒有任何虛假,沒有任何作偽,一步一個腳印,是的,于禁的確不是曹操最信任的曹氏宗族之人,譬如夏侯兄弟,譬如曹仁等,但無疑,于禁卻是升遷最快的,無他,就是因為于禁的戰功所致,逢戰必勝,逢城必奪,如此,才能到最後被曹操官拜虎威將軍。

說到這裡,筆者要解釋一下虎威將軍的名號。的確,虎威將軍依然屬於雜號將軍,但卻絕不是一般的那種雜號將軍,而在歷史上,也只有吳國和魏國真正設立過這種職位。其中,魏國一朝則只有于禁任過,而在吳國,一位是呂蒙,一位就是丁奉,皆為吳國首屈一指的名將。尤其是呂蒙,白衣渡江活捉關羽,享譽華夏,故而皆可看出虎威將軍這一封號的厲害之處。當然,事實上,即使是在那個沒有專門設立虎威將軍這一封號的蜀漢政權,也有一人曾被士卒一度稱作為虎威將軍的,那便是蜀國大將趙雲,也就是那個被漢昭烈帝劉備喚作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就是因為他勇猛,所以才被蜀國諸將士暗自以虎威將軍的名號敬畏。這,就是虎威將軍於那個時代的特殊意義,而無疑,于禁,在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可以作為和趙雲,呂蒙並肩的一代名將了。故而,曹操以此名號封賞于禁,也說明了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當然,也就是從於禁開始就任虎威將軍的那時開始,于禁的虎威才算真正顯露。

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既降復叛,其眾奔蘭。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禁運糧前後相屬,遼遂斬蘭、成。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三國志·魏書·于禁傳》

如上述記載,也正是從此刻時,曹魏五子良將名氣初顯,尤其是于禁,更是以軍紀嚴明為著稱。但凡有所俘虜,皆無所私入,由此也讓曹操對其的賞賜愈加多,一句「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就可看出於禁此時的狀態。應該說,于禁是一名純粹的軍人,何謂純粹的軍人?即完全以服從軍令為唯一宗旨,從當年平定昌豨之時,明明于禁與昌豨有故舊,明明昌豨已經投降,但是,正如當時于禁所言的:「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在於禁看來,服從命令是他唯一認可的東西,所以,明明曹操三令五申過必須上繳戰爭所得,但唯獨于禁真正服從了命令,故而說于禁純粹,但于禁的純粹雖然得到了曹操的認可,可卻也因為太過死硬,而不得士卒擁戴。

不過,虎威將軍于禁的真正威名,或許還可以從下面的一件事中看出。

曹操素來不喜大將朱靈,一度想奪其兵權,但是,卻無奈朱靈軍盛,無法下手。於是,隨令于禁去接收,然後的故事就是這樣的: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曹操不敢隨意下手的朱靈,只需要于禁帶數十騎過去宣令,便順利收服朱靈,而朱靈軍就因為是于禁來了,便眾皆震服,由此,虎威將軍的于禁的名號,在曹營更加隆盛。而曹操見狀,隨加封于禁為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故而從此刻開始,于禁便正式作為曹操麾下第一大將,成為了漢末那段歷史中唯一的一位,被曹操認為可以替代自己的人物。

當然,看到這裡,或許大家會感到不可思議,或者不會相信,怎麼可能呢?那麼多疑的曹操,怎麼可能會這樣信任一個外人呢?但事實上就是如此,的確,從表面上看,給予于禁的封賜中,左將軍的權力和名號是高,但多為虛名,而唯獨那道假節鉞,便算作是給予了于禁足夠的權力和信任。

何謂假節鉞?假,為「借」的意思,代表短期代理,非為真假之意;節,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權利;鉞,為斧鉞,一種刑具,專屬於君王。故而,假節鉞的真實意思便是,可代替君主行使一切權力,輕者,可無需請示,便可誅殺犯有軍令之人;重者,則可獨立行事自成一派。由此,便可看出於禁此時在曹營的地位,就憑這一道假節鉞,于禁作為曹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曹營首將的地位,便是無疑的了。而此時,也可謂是于禁人生輝煌之時。

然,古語有云,盛極必衰,當于禁到達其人生巔峰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敗仗,便將這位曹營第一將給徹底打落馬下。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漢中王劉備麾下大將關羽率大軍征伐樊城,樊城守將曹仁遂向曹操請援,面對危難,曹操隨令于禁所部,率大將龐德並三萬精銳火速馳援樊城。然不料,于禁素來穩毅持重,在此時卻忽略兵家大忌,更沒有針對當時天氣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反而是繼續將大軍安排在低洼處行軍。不料,連續數日的大雨,讓漢水暴漲,很快,沒有任何反應機會的于禁部,遂被大水全部淹沒,真可謂一足失成千古恨。而本來敗仗已定的于禁大可殺身成仁,然卻不知什麼原因,居然在龐德被斬之後,欣然投降關羽。可以說,正是此舉,將關羽的威名徹底名揚華夏。

水淹七軍一戰,關羽不僅利用大水全殲曹軍,更擒得曹魏第一大將左將軍于禁,真是將曹軍的士氣打壓到了最低點。而也就是在這場仗之後,無奈的曹操,甚至一度想過,準備遷都,以避開關羽鋒芒,由此可看出,本來損失並不大的戰爭,卻在戰略上對於曹軍造成了何等大的打擊,當然,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于禁的投降所造成的,不得不說,此役,于禁的投降,的確是為其之後的悲慘人生奠定了基礎。

而後的于禁,便就是先投降關羽,然後又因為關羽戰敗後投降孫吳,接著,孫吳又將于禁送回曹魏。然而,回到曹魏的于禁,卻真真感到,往事成空,曾經最信任於禁的曹操,也已魂歸九泉,再加上魏文帝曹丕的多加譏諷,已經年邁的于禁,終於是不堪受辱,發病身亡了。

文帝踐阼,權稱藩,遣禁還。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帝慰諭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為安遠將軍。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子圭嗣封益壽亭侯。謚禁曰厲侯。《三國志·魏書·于禁傳》

我們已經無法得知,究竟當年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會讓原本為曹操最信任的將軍轉眼就成了他人之虜,而且還投降了。另外,這位原本無視投降之後屈辱的人,為何又會在之後因為不堪受辱而發病身亡呢?

只能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謎團,都是我們無法尋找出來的。但是,縱觀于禁一生,其卑微之時,不過一則小小百夫長,其巔峰之時,卻為曹營第一大將,其榮耀之時,無人不拜服其下,其落入低谷之後,更是慘遭眾人的譏諷。他的一生,真可謂飽經滄桑。

但,正如李贄所說的:「于禁最識大體,只為國家爭勝負,不為一身辨曲直,真良將也。」

是的,于禁就是這麼一位軍人,一位只想在亂世中活下去的人,他只是想活著,但是,他一樣可以做到為曹魏赴湯蹈火。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于禁為曹魏立下了無數戰功,奪下了無數的城池,更為曹魏斬殺了無數的敵將,而其最後雖降,卻非戰之罪,實乃天時所致。故,對於當時的于禁來說,投降或者戰死,都已毫無意義,那麼,既然如此,敗了就敗了,又如何?難道就非要用戰死來彪炳忠烈嗎?

筆者還是那句話,人之所以人,就是因為有其不可放棄的東西,有其要守護的東西。或許于禁之所以當時沒有英勇就義的原因,就是為了再見自己的家人一面,故而又有何屈辱之說?是,都說龐德忠烈,可是,殊不知,龐德也不過是一員降將,他原本就為西涼馬超麾下,其後馬超戰敗,才投降曹操,既然他已經投降過一次了,又何談忠烈之說?只能說,龐德之所以沒有降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即使龐德降了也必死,無他,他的原主公馬超可還在蜀漢為大將呢!所以,說龐德忠烈,不過是笑話罷了。而再說曹魏五子良將,張遼本為呂布麾下,張郃原為袁紹麾下,徐晃更為楊奉麾下,其都為降將罷了,又何談忠烈之說。故而,單單以此恥笑于禁,筆者實在不忿。

于禁已然戰敗,的確投降,但于禁卻從未做過任何損害曹魏之事。無論是降關羽,還是降孫權,他都嚴守一名軍人的本分,拒絕和這兩方合作,應該說,如果于禁真的像其它三位五子良將一般,一旦投降後就死力效忠新主的話,那麼,作為曹魏曾經第一大將的于禁,對於曹魏的破壞,可遠不是歷史中記載的那樣。所以,正如之後的魏文帝,你可以嘲笑于禁怕死,但是你卻不能因此而責罰于禁,責罰這位曾經的曹營虎威將軍,也只能以一些小人的手法,氣氣于禁罷了。

然,終究,還是于禁對不起曹魏,終究,于禁自身也是明白,自己的那一降,的確是再也回不去曾經了。

故而筆者最後僅用王歆的評論,來結束于禁的一生:

世無百戰百勝將軍,禁逢霖雨,敗於關某,不為恥也。然雖比類荀林父、孟明視,雖敗而國家不替,然未聞其腆顏降敵也。使二子降楚歸晉,吾恐不得死所也。禁為國家宿將,以威懾眾,能治亂伍,亦當時之傑,惜乎為德不終。既為羽禽,復為吳得,送詣文帝,如此輾轉,禁未羞死,獨登高陵而突然慚恚發病乎?文帝所為亦過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然大有為王仲宣作驢鳴之味,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

最後的最後,請允許筆者再用動漫《鎮魂街》中的一些片段,來為這位曾經的曹營第一將圓這個夢:

推薦閱讀:

當年清政府招降了鄭一嫂的紅旗幫和郭婆帶的黑旗幫海盜軍,為什麼之後的鴉片戰爭卻一敗塗地?
中國古代GDP核算不靠譜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58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唐僧到底有沒有愛過女兒國國王?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為什麼沒有興趣去研究邏輯學和做精確的定義?

TAG:于禁 | 三国人物 | 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