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色彩運用及50個影片配色方案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城北徐公公,歡迎關注】
文/StudioBinder
譯/thrillerist校/愛麗絲原文/How to Use Color in Film: 50+ Examples of Movie Color Palettes--------------------------------------------------------------------------------------------
故事敘述中的色彩
考慮到電影最早是黑白的,不難想像很多電影製作人對影片中的色彩如此著迷。從衣櫥的選擇、彩色凝膠到後期處理的濾鏡和字體,電影色彩選擇在導演眼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在開始之前,我們強烈推薦你瀏覽一下Lewis Bond的短片Color In Storytelling①。它不僅是對電影色彩選擇如何增強故事敘述的一次實踐分析,也是對電影中不斷成熟的色彩運用的歷史回顧。
色彩如何講故事?
簡而言之,我們通常沒有發覺顏色可以影響自己的情感,心理甚至身體上的感覺。電影里的色彩可以建立場景內的和諧或矛盾,並讓我們關注關鍵主題。
當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顏色能夠:
1.引出觀眾的心理反應2.聚焦重要的細節3.設置影片的基調4.表現角色特徵等等5.顯示故事中的變化或弧②
色彩的三個主要的成分是色度,飽和度和明暗度。
色度 - 色彩本身飽和度 - 色彩的強度明暗度 - 色彩的暗度或亮度正如Bond在他的色彩理論影片中所說,許多觀眾會對某些顏色有相似的、可預見性的反應。
強烈的紅色被證明能夠提高血壓,同時,藍色有使人鎮靜的效果。Lilly Mtz-Seara在下面的短片中揭示了顏色背後的心理學:
COLOR PSYCHOLOGY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i0371wueoaw.html
精心挑選的、恰到好處的電影調色可以喚醒(觀眾的)情緒,奠定影片的基調。
愛/激情/暴力/危險/憤怒/力量
天真/甜蜜/女孩子氣/有趣的/同情的/美麗
溫暖/社會性/友好的/快樂/異國風情/年輕
發狂/病態/不安定/強迫的/田園的/幼稚自然/不成熟/腐化/不吉利/黑暗/危險
寒冷/孤立/理智/憂愁/被動/冷靜神奇/飄渺/愛欲/虛幻/神秘/不祥
儘管色彩的一些運用是約定俗成的,但並非一成不變。色彩選擇並沒有什麼鐵律。最後,觀眾對顏色的反應取決於它在影片里是如何定義的。
比如說,在第六感中,M. Night Shyamalan用紅色來表現害怕、恐懼和預示,然而在歡樂谷中,David Lynch用紅色來表達希望、愛和慾望。
電影製作者應該理解色彩理論,但不能把它看成一種限制。
均衡配色方案
儘管單一的、固定的顏色可以帶來深意,但更充實的電影色彩調色盤(即「配色方案」)在情境溝通中最有效。均衡配色方案涉及到色彩間的和諧關係。這種電影調色還能創造出整體感,促進色調的互相凝聚。下面是四種最常見的配色方案。
- 單色調
單色配色方案由單一顏色的不同色調產生,比如紅色、暗紅色和粉紅色。
它們能創造出一種柔和的、使人平靜舒緩的和諧感。
黑客帝國是一個很好的單色調電影配色例子。
該電影的世界裡幾乎每個場景都有綠色色調。綠色滲透了所有東西,創造出一種虛幻的、「催眠的」效果(代表那些在黑客帝國里的「沉睡者」)。▲黑客帝國 (1999)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月升王國(2012)
- 互補色
不管選的是什麼顏色,互補色結合了暖色調和冷色調,以此在電影里產生一種高對立的,富有生機的張力。
▲天使愛美麗(2001)
▲X戰警:天啟,逃出克隆島,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變形金剛- 相似色
相似色在色輪上互相臨近(比如紅色/紫羅蘭色,黃色/檸檬綠)。
相似色沒有互補色的那種對立和張力,它們創造出一種總體的和諧感,帶來舒緩的觀看體驗。
相似色很容易從景觀或外景中獲取,因為在自然中經常發現相似色。可以選一種顏色作為主要顏色,一種作為支撐,另外一種用來加強。
▲毒品網路(2000)
▲人類之子(2006)▲東京流浪漢(1966)- 三原色
三原色在色輪上均勻分布(比如紅藍黃),色彩艷麗,充滿活力。其中一種顏色佔主導地位,其他的顏色用來加強。
▲狂人皮埃羅(1965)▲超人(1987)▲女人就是女人(1961)三原色是最不常用的電影配色方案③,但即使色調不飽和,它也能使畫面引人注目且充滿生機。
不協調配色方案
不協調的配色方案是一種導演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它與上述方案不同,可以用來調整觀眾的注意力。不協調的顏色可以幫助一個角色、細節或場景從影片中脫穎而出。比如,天使愛美麗中的綠色或第六感中的紅色。
▲歡樂谷(1998)不協調的顏色
任何偏離影片主要色調的顏色通常用來使觀眾關注某個特定的人物、物體或地點
▲罪惡之城(2005)
▲辛德勒的名單(1993)
▲凱文怎麼了,第六感,閃靈,東京流浪者
用聯想色來表現角色和主題
討論了許多色彩理論之後,現在我們可以從一個更大的範圍來考慮色彩選擇——從整個故事而不僅僅一個場景來考慮。
當一種顏色經常與某個特定的角色、物體或主題相關聯,它就變成了一種符號。在許多漫畫電影中都能看到這一點。
▲教父(1972)
▲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1980)▲黑暗騎士(2008)▲頭腦特工隊 (2015)用色彩的轉換來暗示一個改變
當電影中的一種常見的配色方案發生了變換,通常表示角色、故事或主題的轉變。它是一個強有力的(與觀眾的)溝通方式,直觀地說明了角色或故事的成長弧②。
▲星球大戰 vs. 絕地歸來▲東京流浪者(1966)▲飛屋環遊記 (2009)總結
雖然許多電影配色方案能給觀眾展現一個「普遍的」效果,但在你選擇電影色調時,並沒有什麼「魔法彈」或「正確的」答案。
影片色調的含義最終還是要取決於電影製作人。話雖如此,注意普遍色彩理論的運用也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譯者註:
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gFcNUWqX0&feature=youtu.be②:這裡的「弧」表示故事的發展或人物的成長過程,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也採用這種說法。
③:三原色配色更接近「真實感」而非「電影感」,所以(偽)紀錄片中也常用這種色調。
譯《How to Use Color in Film: 50+ Examples of Movie Color Palettes》,僅供學習。如有轉載,請附上本文鏈接。
推薦閱讀:
※設計技巧之對比5法
※情緒版在用戶調研中的使用,在交互設計,視覺設計方面,如何運用?流程是怎樣,最好提供具體案例。
※【可能性 | 產品與大設計】推薦閱讀(010期)
※【可能性 | 產品與大設計】推薦閱讀(015期)
※如何理解評價2014紅點視覺傳達獎的獲獎作品blue L on y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