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3)立體主義之後

6、新古典主義時期(1915-1924)

1915年12月,經畫家埃德加·瓦列斯(Edgard Varèse)介紹,畢加索與法國著名詩人、導演讓·科克托(Jean Cocteau,1889-1963)認識,並與科克托保持了親密的朋友關係。

1916年3月左右,畢加索遷居到巴黎近郊蒙特魯治(Montrouge)的比克特魯·尤古街22號。1916年5月,科克托帶畢加索去見當時正在歐洲巡迴演出的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有譯作「佳吉列夫」,俄國亞基列夫芭蕾舞劇團創始人)。受戰爭的影響,畢加索將藝術創作轉向了現實主義的軌道上來。

1917年2月應科克托邀請,畢加索來到羅馬,為科克托和薩蒂(Erik Satie,作曲家)合作的舞劇《遊行》(Parade)進行舞台裝飾、布景和服裝的全部設計工作。(《遊行》被認為是20世紀初期法國先鋒派藝術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是第一部真正的現代芭蕾舞劇。)在設計過程中,畢加索將立體主義和古典主義完美地結合起來。公演之後,畢加索的聲名充斥整個歐洲藝術界。

Pablo Picasso and scene painters sitting on the front cloth for Léonide Massines ballet Parade,

staged by Sergei Diaghilevs Ballets Russes at the Théatre du Chatelet, Paris, 1917

「這次羅馬之行,畢加索再次受到古希臘、羅馬的古典主義藝術熏陶,喚醒了他的藝術靈感。這一時期,立體主義的畫風在古典藝術的流槽中深化和發展。」

同時,他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和芭蕾舞劇團的女舞蹈演員奧爾珈·柯克洛娃(Olga Koklova)相戀。1918年7月12日,畢加索與柯克洛娃在巴黎的俄國東正教堂舉行了俄式婚禮。柯克洛娃成為畢加索的第一任夫人。這一時期,畢加索的藝術創作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

自1915年起,畢加索就在一邊探索綜合立體主義,一邊創作具有寫實意味的作品,逐漸放棄了純粹的立體主義創作方法。直到1918年,義大利之行和步入婚姻殿堂的經歷之後,他才正式進入新古典主義的創作時期。他突破了立體主義原有的局限,減弱了過於尖銳的稜角,與古典主義融合後表現出一種落落大方的格調。

1918年11月18日詩人阿波利納爾逝世。這個消息沉重打擊了畢加索。「立體主義」也在一戰結束後,受到普遍質疑,在畫壇中逐漸失去生命力。

從一戰結束到二十年代初,畢加索的繪畫主題多為人物畫,起初以芭蕾舞人物、戲劇人物海邊泳客等為主,後轉為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一批新特色的裸婦像,大靜物畫的連作等。

《走江湖的小丑》Pierrot,1918,92.7 x 73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母與子》連畫(1921年2月4日,畢加索的第一個兒子保羅降生。從這年開始一直到1924年,畢加索創作一系列以奧爾珈和保羅形象為模特的畫作。母親的形象淳樸、持重、豐滿、朝氣,孩子活潑、健康、富有生命力。這一系列畫作,被認為是畢加索熟練應用古典主義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產物。)

母與子,1921,布上油畫,143.5 x 162.6cm,芝加哥藝術協會藏

母與子,1922,布上油畫,100x 81cm,芝加哥藝術協會藏

《泉水邊的三位女人》Three Women at the Spring,1921,布上油畫,204x174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泉邊或坐或站的三位女子,富於質感,像三座紀念碑一樣,穩固而端莊。)

《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1922,布上油畫,32.5x41.1cm,巴黎畢加索美術館藏

(誇張、變形如雕刻般厚重、堅實、肥壯的身體,壯碩而豐美。)

這一時期,畢加索在創作具有濃郁古典主義風格的作品之外,還不忘繼續他的綜合立體主義畫風的研究,也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三個樂師》Three Musicians,布上油畫,200.7x222.9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三個樂師》被認為是立體主義的集大成之作。三個樂師以幾何的形式表現,這些幾何的面相互交錯銜接,加上色彩的巧妙運用,產生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感。

7、變形時期(1925-1935)

二十年代初,在歐洲颳起一陣「達達主義」風,以反主流、虛無主義著稱的達達主義迎合了戰後歐洲人的暫時性心理需求。隨著社會矛盾的急劇深化,達達主義內部開始分化瓦解。1924年,作家安德烈·布列頓(Andre Breton)在巴黎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

布列頓觀察了到二十年代為止的所有畫家的作品,得出結論,只有畢加索的作品「超越」了自己的界限。他把把畢加索視為超現實主義的神聖典範,將其放在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杜尚和造型藝術家皮卡比亞之上。而畢加索對此未做任何回應,他一直以來都不願意將自己束縛在單一的變現形式中。

1925年,畢加索應邀參加了超現實主義者在皮耶魯(Pierre)畫廊舉辦的首屆超現實主義作品展。

《三個舞者》1925,布上油畫,215x142cm,倫敦泰特畫廊藏

(三個極度變形的少女在強勁的音樂中起舞。左邊的舞者描繪得更細緻一些。這幅畫被認為是畢加索進入超現實主義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立體主義的,又是超現實主義的。畢加索曾說這幅畫應該叫「The Death Of Pichot」,畫中右側的陰影象徵正是摯友Roman Pichot。)

《吻》1925

《浴女坐像》Seated Bather,布上油畫,1930,163.2 x 129.5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1927年1月,畢加索在巴黎豪斯曼大街上認識了瑪麗·特利絲(Marie Therese)。從1927年到1935年,畢加索經常秘密地與特利絲同居,直到1935年10月特利絲為畢加索生下了女兒瑪雅。(這一時期,畢加索並不滿足同特利絲一個人的愛情,他同時還和Eugenia Errazuriz 、Marie Cuttoli保持這曖昧相好的關係。)

1935年畢加索與奧爾珈正式開始分居,到1947年才結束婚姻關係。同特利絲同居期間,畢加索創作了《鏡前的少女》、《沉睡的裸婦》、《夢》、《坐在紅色靠背椅上的裸婦》、《女神繆斯》等作品。

《鏡前的少女》Girl before a Mirror,1932,布上油畫,162.3 x 130.2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夢》(未查到相關信息)

瑪麗·特利絲(Marie Therese)1937,布上油畫,100x 81cm,巴黎畢加索美術館藏

《女神繆斯》1935,布上油畫,130x 162cm,巴黎國立美術館藏

Interior with a Girl Drawing,1935,布上油畫,130 x 195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在變形時期,畢加索創作了許多形象離奇怪誕而又寓意深刻的作品。他以天馬行空的幻想,將對象扭曲變形,在保持原有特徵結構和生機的基礎上,把軀體從一種形態變化為另一種形態。

這一時期,他還熱衷於雕刻,熱衷於寫詩。

8、表現主義時期(1936-1946)

就內容和形式而言,這一時期,畢加索的作品可以分為插圖版畫、立體主義人物像、造型藝術和歷史畫四大類。他的創作方法仍然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

從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使西班牙經濟陷於癱瘓,國內矛盾急劇增加。1931年西班牙建立第二共和國,1933年法西斯勢力奪得政權開始獨裁統治。

1934年,他帶著情人特利絲回到西班牙,走遍他曾學習生活過的地方。在這期間,畢加索有感於祖國的困境和西班牙人民的困苦生活和頑強鬥志,他創作《鬥牛》系列。這一時期,畢加索繪畫題材常取材於西班牙神話,並有一定象徵意義。

Blind Minotaur Guided in the Night by a Little Girl with a Pigeon ,Etching,1934,23.8x29.8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密諾托爾之戰》Minotauromachy (La Minotauromachie),1935,Etching and engraving,49.6 x 69.6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猙獰醜陋的牛代表著強權、戰爭和暴力,馬的形象象徵著弱小的民族或人民)

1936年,畢加索在巴塞羅那舉辦回顧展,後在西班牙各地巡迴展出,被西班牙共和國政府任命為普拉多美術館館長。1936年7月,佛朗哥在摩洛哥發動政變,西班牙陷入內戰。隨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弗朗哥的夢幻與謊言》The Dream and Lie of Franco, The second sheet,1937,銅版畫,31.6 x 42 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格爾尼卡》Guernica,1937,349 × 776 cm,Museo Reina Sofia, Madrid, Spain(西班牙馬德里索菲婭王后博物館)藏

《格爾尼卡》1937年4月28日德國納粹對西班牙北部巴斯庫的格爾尼卡鎮進行狂轟濫炸,致使兩千多平民無辜慘死。當時,畢加索正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邀請為即將舉行的巴黎國際博覽會繪製一副壁畫。畢加索在聽到這個駭人聽聞的慘案後義憤填膺,從5月1日開始,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這幅27平方米的鴻篇巨繪。這幅集畢加索初期、立體主義、新古典主義、超現實主義及變形等各時期之大成的巨制,是具有史詩象徵意味的作品。

此後,畢加索常以畫筆作為武器來反對戰爭,表達對和平的渴望。

《貓與鳥》1939,布上油畫,97 × 129cm,私人收藏

《安迪伯夜漁》Night Fishing at Antibes,1939,205.8 x 345.4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在本應透出甜美幽靜氣息的安迪伯海邊,有一種無法排遣的壓抑和不安,表現了二戰來臨前的沉悶氣氛。

《梳頭的裸婦》Woman Dressing Her Hair,1940,布上油畫,130.1 x 97.1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骸屍所》The Charnel House,1944-45,199.8 x 250.1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骸屍所》是繼《格爾尼卡》之後,畢加索又一幅控訴法西斯暴行的力作。此畫表現的是德國納粹集中營里大量屠殺猶太人的情景,畢加索的許多朋友都是這樣死去的。

直到1944年8月,巴黎光復。1944年10月5日,畢加索經作家埃魯阿德和阿拉貢的介紹,加入法國共產黨。他在《我為什麼加入共產黨》中說:「加入共產黨是我的整個生活和全部工作的必然結果。我引以自豪的是,我從不把繪畫看作是單純的娛樂或逃避現實的事情。我希望,通過線與色(因此這些是我的武器),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世界和人類。」

1936年,畢加索結識了年輕攝影家多拉·瑪爾(Dora Maar),不久,多拉便成為畢加索的新情人。多拉為畢加索拍攝了許多工作及生活照片,為後人認識這位藝術巨人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多拉的出現也激發了畢加索創作激情的高漲,使他「雙面人」的技法理論更進一步,以多維同時表現人物的「動態性格」,徹底顛覆了人類傳統的視覺觀念。這個時期,他的女人畫像多以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來表現遠離現實、充滿歇斯底里的幻想和情感的發泄。

Woman in Hat and Fur Collar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37,布上油畫,61×50 cm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Barcelona(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

Head of a Woman No. 2, Portrait of Dora Maar,1939,布上油畫,29.8 x 23.7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扶手椅上的女人》Woman in an Armchair,布上油畫,92.4 x 73.6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女人和鈴鼓》Woman with Tambourine ,1939,Etching and aquatint,66.7 x 51.2 cm,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1943年,二戰還正在進行中。畢加索遇見了弗蘭絲娃·姬洛(Francoise Gilot),此後他們開始秘密約會。此時,畢加索與奧爾珈還沒有結束婚姻關係,與多拉還保持著情人關係。1947年5月15日,姬洛為畢加索生下兒子克勞特(Claude)。1949年4月19日,姬洛又為畢加索生下女兒巴洛瑪(Paloma)。

為什麼要認識畢加索?歡迎參加《觀看之道》讀書會

針對人群:

初一及以上人群;

特別建議符合以下特徵人士參與:

對美術、視覺形象欣賞及藝術發展史有興趣並有進一步學習願望者;

大中小幼教育工作者;

年輕的父母親;

----------------------------------------------------------

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1)

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2)

怎麼從零開始認識畢加索?(4)

「觀看」畢加索有什麼心得?(「觀看之道」觀後感一)


推薦閱讀:

觀看之道|變動中的形象:1900年前後
暗黑系婚禮:畫中意外婚禮二三事。2|張小玉
名畫故事 | 中國畫卷,讓世界仰望的氣韻之美
該如何理解賈宏聲電影《昨天》之中引用披頭士《let it be》意境的台詞?
蓬皮杜|陳丹青談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

TAG:美术 | 绘画 | 艺术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