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仰自由
孩子有一雙眼睛,他打量這個世界,用他自己的方式,有他自己的理解。時常有妙不可言的思想在他的頭腦中流動,思想的脈流永不停止,從他還是嬰兒,一直到他老去。他們思想中的生機勃勃,是我們不一定能認識到的。喬斯坦-賈德有一句話來這樣形容,「儘管有的時候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瑣碎,但是,切莫忘了,我們每個人的肌膚下面都隱藏著一小塊黃金。「
所以我們永不該自以為是的應付他們,打發他們,讓自己高高在上的,去愚弄他們。我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我又看到很多看似熱切,實則冷酷的做法,他們把很多東西強加給孩子,不顧及他有他的自由,而早早的給他灌輸了有待商榷的內容。
比如政治,比如宗教。
拉麵店裡的孩子,十一二歲開始端盤子,十五六歲開始幫廚,去開別的拉麵店,然後再生一堆孩子。沒有教育,他們永不會覺得自己可以擺脫宗教束縛,因為即便有了教育,要擺脫也還是極為困難。
有一個居士家庭的孩子,5歲就被誇讚有慧根,只因他會跟著大人學打坐,安安靜靜的,於是父母帶他也皈依,逢人便得意自己的福報好,生出了一個如此有佛緣的孩子。
還有我基督教家庭的鄰居孩子,在我很小的時候,某一天便和我說:」我奶奶說了,你大姨是信佛的,我不能再和你玩了。「——畢竟我是一個邪惡的小異教徒啊。
每當看到這種孩子,我都不知道如何想像他的未來。幾歲的孩子,真的知道什麼是宗教嗎?他們知道伊斯蘭教義中對女性是極為殘酷的嗎?他們知道佛教的本質是覺知嗎?他們知道耶穌是為了什麼才戴上荊冠的嗎?——他們只知道,卡菲爾是該死的,佛教是清規戒律包圍的,耶穌是為了人類的原罪。這些都是父母告訴他們的,他們沒有思考過,只是接受了。
我是一個不信教的泛神論者,所以我並不駁斥宗教的存在。正如我們的政府和法律,保護了成年人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成年人,卻不保護未成年人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自由,即是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但是他們卻從小被隔絕開來,始終用狹隘的眼光打量世界。
我很喜歡《Life of Pi》中派的父母。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子在不同宗教場所打轉,在不同神之間遊走,世人都覺得他褻瀆神靈,但他的父母卻知道,孩子是在找尋一種大同。最後派看見了,他看見了閃電和流雲,看見了狂風和巨浪,看見了老虎和自己,看見了水裡的蓮花,看見了黑天,看見了無盡的黑洞,看見了母親的臉……從一個神到另一個神,從神到自己,他完成了三位一體的領悟,也完成了一個佛對生命的覺知。
他並不是一個信仰者。正因為想要發現這種大同,一開始就要用敞開的胸懷去看,否則你終其一生也是一個瞎子。
我們有許多偉大的哲學家,也有很多哲學流派。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給他們一個相同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每個國家,每個政體,都是在有限的時間中,嘗試並實踐不同的方式,沒人知道哪種是最後的,也是最好的。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說某種政體好,某種不好,自己的國家好,別的國家不好,自己的民族好,別的民族不好……如果說宗教有他的因果原因,那麼給孩子灌輸政治思想我就更不能理解的。
人,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男性和女性,乃至A國和B國,A民族和B民族,A省和B省……一開始就把他們狹隘的關閉住,成年化後的社會就會更加的極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地域歧視,性別歧視……紛至沓來,其實並不奇怪。礙于敏感,不說太多,但是政治與宗教在道理是相通的。
其實在中學時代,我就像派那樣在很多宗教中尋找神明。我讚歎《道德經》的大智慧,喜歡錫克教的很多教義,比較《聖經》和《古蘭經》的異同,也在有幸認識的法師介紹下,研讀唯識宗。他們沒有讓我分裂,而是讓我完整,我發現他們是一樣的,不是善惡,不是偶像,不是教義。而是理解世界的方式,大家都是一樣的。
神明的起源不同,世界的起源不同,神話的記述不同,但是不影響他們的核心。比如道教的」道「,比如佛教的」阿賴耶識「,比如聖經的」聖靈「,他們變成蝴蝶,變成白鴿,變成流淌的河流和蓮花的種子。從笛卡爾到斯賓諾莎,從柏格森到榮格,你張開了眼睛,就哪裡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
越看,世界就越完整,越看,自己也越完整。
這個明心見性的過程是多麼幸福啊。在世間萬物之中與神明做一個捉迷藏的遊戲,把神一個個找出來,把人性掩埋下的神性一點點挖掘出來。每個孩子本身就有這樣的幸福,為什麼要一開始就冷酷的只給他一個?才認為那就是對的,唯一的,並且不讓他接觸別的?
人格神是不存在的,積德換福報這種功利心是不靈的,如果你只是為了交際圈,為了打發時間,為了約束自己,那麼褻瀆宗教的就是你才對。如果你真的想要覺知,想要智慧,那麼你就應該和孩子一樣,不要界定自己。
如今我虔誠的佛教徒母親,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勸我要每天念佛(凈土宗),而我那信仰基督教的摯友的母親,也在苦口婆心的勸她去教會禮拜。她們都這麼大了,我們也這麼大了,可還是不能放棄強加宗教信仰給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心理醫生也不能解決她們的問題,也許她們只是需要一個圈子來打發時間,也許她們是因為對自己固執的深信不疑。但是她們的信仰真的就是所謂的信仰嗎?
我深知她們只是一個縮影,這也說明了,讓孩子的信仰自由,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去年年底,@梁興揚 發了一篇博文,標題是《堅決拒絕讓幼兒入道教》,其中說到,「要知道,冒犯孩子的權利,在孩子沒有完全選擇權的情況下讓孩子正式皈依道教,恰恰違背了她信仰的「道」!她的信仰,不代表這也是孩子未來必然的選擇。她有什麼權利這樣決定孩子的未來?孩子現在沒有判斷力,萬一他們以後對佛學、基督教或其他宗教感興趣,是讓孩子堅守信仰,還是讓孩子背叛你給他選擇的信仰?」
他提出了「傳道不傳教」,反對向兒童傳教。在文章結尾更是說道:
「真正的信仰,應該是一個人逐步學習,認識更多,在成年之後的尋找和選擇;或許因為文化的差異,其中一些理念不能完全符合所有人,但是,只要我們都抱有良善的目的,堅守自己的信仰,切實保護孩子的基本權益,我們的價值觀就是相同的。
崇尚真理不代表可以採用任何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選擇信仰不代表可以枉顧他人的選擇而替他人做主。
人人生而平等,讓自由、理性掌控我們的未來,不因為偏激、盲目而讓信仰迷失。」
我希望家長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向孩子傳教,不逼迫孩子信教,也不向孩子灌輸你的政治觀點。就讓他透明的,好奇的,自由的。不要告訴他可能或不可能,最後他會找到他的道路。
宗教有它的便利,亦有它的局限,有它的選擇,也有它的代價。政治亦是如此。不管你選擇什麼,其實都是選擇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金羊毛型的電影。
願每個人都能和自己相遇。
(圖片來源:當代英國水彩畫家納奧米-泰德瑪)
推薦閱讀:
※有與沒有之間的女孩——《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做幼教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小孩都喜歡吃肯德基、麥當勞、速食麵等「快食型食品」?
※高斯如果在北大數院或清華基科會是什麼水平?
※近十年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新趨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