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別讓男人對女權望而卻步

正文開始前想先聲明兩點:第一,我是個男的,我帶著最大的善意寫這篇文章。第二,這不是一篇能給為你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乾貨文,但是如果你在乎女性和性別的話題,我鼓勵你能夠讀完全文。

道德幻覺

《中國式相親》,韓寒電影主題曲,Trump就職和次日的Women』s March,還有幾天就要到來的春節假期。最近的日子不太平,尤其對中國的女性來說,神經幾乎每天都在被挑動。我是個未婚直男,在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基本上的態度都是迴避不思考,原因我後面會解釋。但是因為好友女王C- Cup的影響,我從未真的對性別和女權的議題失去興趣。捫心自問,內心的聲音告訴我我想要參與,我想要嘗試貢獻。

美國分成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個黨派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針鋒相對。比如說到人工流產問題,民主黨顯然是pro-choice,也就是強調選擇自由的一方,而共和黨則是pro-life,認為生命是上帝的神聖給於。但是當說到槍支管控的問題時,民主黨是pro-life的支持禁槍的,共和黨則是pro-choice,認為擁有槍支是憲法給予的自由。

有注意到這當中的矛盾嗎?為什麼一個黨派可以兩個不同的問題上有截然相反的兩種道德論斷呢?人們都有道德本能,比如3,4歲的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你都能看到他們會關注彼此的玩具數量是否分配均勻。但是我們經常會利用道德論斷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試圖堅持一個統一一致的整體道德觀。

因為這個緣故,關於權益和平等的意識形態鬥爭出現了許多荒謬的情況:俄勒岡大學牆上的馬丁路德金名言被因為「沒有足夠包容其它少數群體」被撤下(雖然後來又被裝回),參加反種族歧視遊行的白人被要求悔過他們特權,我的母校多倫多大學一名教授因為抗拒使用75個代表不同性別的代詞被圍攻。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但是關於人的共性在身邊,在網上依然可見。我們會假設和我們對話的人自己的道德出發點是恆定不變的,但是人性的危險之處就在於我們更喜歡做對的那個人,而不是公平的那個人,即使這意味著自己的言行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望而卻步

為什麼前面我說自己一直是迴避不思考的呢?因為即使作為一個多年以來一直關注女性情感和心理健康,鼓勵女性成長,思考和追求個人理想,甚至在網上實名發誓會隨時出手干預針對女性暴力行為的心理諮詢師,當我作為一個男性試圖就某些和女性,女權相關的問題發聲時,依然會遭遇到來自許多匿名網友充滿惡意的攻擊。這些攻擊讓我感到挫敗,覺得所有的討論是否真的會有意義。

個人層面,我並不會特別介意這些攻擊,因為早已學會了自動過濾非建設性批判。但是讓我感到擔憂的是,如果我這樣一個其實很有意願去參與女性議題的男性在這個過程中都會感到退卻,那麼其他的男性呢?包括其他一些對這個話題關注度還不高的女性呢?

因為陣營不同,標籤不同,權力位置不同而被敵對化,遭遇煽動之下的攻擊,會讓對於任何議題的探討和倡導成為一種集權意識形態般的壓迫。這樣的壓迫阻礙開放的對話和不同觀點,尋求絕對的真理和政治正確,討伐觀點異己者。

所以不論你是一個會為性別和女權問題主動發聲的KOL,還是一個關注這些問題的普通女性,不論你的探討平台是社交媒體,還是生活中朋友家人之間的對話,我都希望讓你明白:如果你想要為自己所倡導的事業和理想做貢獻,最有幫助的方式是創造一個友好開放的環境,讓不相關的,不關注的,甚至是觀點相左的人參與進來。

基於對性別,性向,膚色或者其他任何標籤的攻擊,都只能進一步讓你關注的議題被進一步的邊緣化。當你以暴力的武斷的口吻辯駁時,當你拒絕完整清晰地了解別人的觀點時,你是在傷害而不是促進自己關注的社會議題。遺憾的是,關於性別議題的語言攻擊的現象充斥著網路,這隻會讓贊同理性和對話的人敬而遠之,讓女權主義者們失去本來可以支持理解支持她們的那部分人。

可能有的女性會說,有的直男癌就是他媽死腦筋,對女人只有歧視和偏見,我憑什麼要耐心對話。是的,這正是關於性別議題的挑戰,但是這個挑戰不可以被越過,只能夠正面的面對,即使面對是很困難很痛苦的過程。如果你足夠在乎女權,那麼就嘗試著讓自己耐心,如果你沒有那個耐心,那麼至少也避免讓這個議題成為一個充滿攻擊性和憤怒的話題,讓其他本來有興趣參與的人望而卻步。

如何探討?

說到女權、性別問題和生活的實際關聯,可能催婚是一個最普遍的例子了。春節回家被家人催婚,除了人際關係界限的問題以及親子關係的權力問題以外,也是性別平等問題最集中體現的地方。面對生活中許多類似的情況,怎樣的探討和面對方式能帶來好的結果?

我所知道的所有成功故事裡面,無一不包括持續的對話以及大量的耐心。類似的,在處理和原生家庭父母的關係里,所有的成功案例也都如此。處理任何差異,為任何社會議題做倡導的過程,都需要是一個創造對話,促進彼此了解的過程。

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關於女權的討論裡面,極少有對於男性觀念和思考的深入分析。許多情況下男人的價值觀和行為只是被簡單粗暴地貼上標籤,再被批判和嘲諷。可如果關於女權的探討成為了一個只有女性參與的過程,那麼女權運動要如何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變革?

只有當白人也開始爭取黑人的平等權利時,當直人也開始呼籲同志的合法地位時,變革才真的會發生。網路上面匿名的辱罵和攻擊不僅不是道德和權利意識的體現,反而是破壞平權運動的無知罪惡。

這或許也和大環境有關,北美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公益機構和民間團體,因而在發表言論的時候更多考慮公眾形象和社會責任,會選擇相對友好的、教育性的,鼓勵邀請對話的策略。國內性別議題的發聲者有許多是個體,需要利用爭議和對抗來拉攏人心,獲得關注率,其邏輯和Trump競選總統時的媒體策略異曲同工。

但最終合理的方式還是對話。社會心理學家Robb Willer在他的TED演講上分享了他關於正確對話方式的研究。如果讓民主黨和共和黨受試者撰文說服對方,最終文章中強調的都是自己黨派所推崇的價值觀念。但如果讓他們在撰文之前先閱讀一篇從自己黨派價值觀出發的文章,那麼最終他們所寫的文章其實會更加包容和擁護對方觀點。

比如民主黨基於同情和關懷關注全球變暖問題,但如果可以將這樣的觀點轉化成共和黨擁護的純粹主義觀點,也就是從對地球母親的關愛轉化為保持天空和環境的純凈,那麼雙方對於全球變暖問題的態度將會大大靠近。

這是一個很有啟發的發現,因為如果女權運動人士希望贏得男性的認同和支持,單純強調自己陣營的價值觀念實際上只會使價值觀對立持續下去。但如果能夠通過對男性價值觀的了解,發現性別平等問題中符合男性價值觀念的部分並加以倡導,勢必會是更加有效的倡導方式。比如傳統男性氣質強調俠義、正氣、陽剛的特質,或許可以很好地和幫助女性面對歧視相結合。

總結

我不是性別研究和女權方面的專家,我也不敢認為自己的觀點一定合理,但是我十分堅定地願意參與任何理性而又有建設性的對話。在看過了Trump的當權所帶來的一系列動蕩,以及北美政治正確和社會正義戰士(social justice warrior)的帶來的矯枉過正之後,我越發感到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危險和機遇並存的年代。

如同Robb Willer在他的演講里提到的那樣,現在的時代很像那種好警察壞警察的電影,一般在第二幕裡面,兩個人都會因為差異帶來的衝突而變得疏遠。但是最終兩個人走到一起,克服了個體差異,才能協力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更加深刻的友誼。

在今天的社會裡,我們和彼此的這些疏遠,或許就是我們重新走到一起的前奏。


推薦閱讀:

姑娘為什麼會喜歡大叔?
性別和運動的關係
女性應否有賣淫的自由?及,國家應對此是寬容還是懲戒?
如何看待微博話題#女生節取代婦女節#?

TAG:女性主义 | 性别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