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類都在為什麼活著?

這是一個和北京有關的故事。

1.

2010年春天剛來北京的時候,我的心底充滿了興奮和迷茫,還有一些難過。興奮當然是來到了大城市,迷茫是身無所長,無法看清前路,難過當然是因為兜兜轉轉五年,我終於還是來了。這個我曾經魂牽夢繞的京城。

來北京做什麼?我心底其實並不知道。那個時候我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所以東飄西盪,所以東搖西晃。

不想呆在部隊,我就退伍。退伍為了什麼,不知道。不想在老家呆著,我就來北京。來北京為了什麼,不知道。就相當於有些人激情滿滿地跟你說你要勇敢自己,而你義憤填膺地說對,就勇敢做自己,真我無敵!但冷靜下來細細琢磨,就發現「真我」是什麼樣子自己都不清楚。

這個真相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很讓我沮喪。

2.

那個毫無意志力、追劇不睡覺影響工作的是真我嗎?

那個三分鐘熱血只背了三天單詞的是真我嗎?

那個毫無勇氣,不敢冒險去做想做的事情的是真我嗎?

那個不斷否定自己,在無邊的內耗里畏畏縮縮不敢前進一步的是真我嗎?

我會不停地去琢磨這些黑暗面的消極的心態,想去改變一些事情。然而更加令人沮喪的是,這些事情還是不斷地出現在我的生活里,甚至一天之中就會冒出很多。

所以,我對那些什麼「勇敢做自己」,「敬真我」的廣告和理論敬而遠之。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我」是什麼,還不如什麼都不做。

更更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要什麼,渾渾噩噩於每一個日夜。

當然也包括我。

3.

為了尋找答案,我曾經翻閱很多哲學書籍。書裡面也都揭示了很多真相,比如尼采、叔本華、黑格爾、康德,我也喜歡讀周國平的書。

在其中找到一些或晦澀或高深的答案,解決了我的很多迷茫。也陪伴我渡過很多艱難灰暗的時光,給我以浪費時光的勇氣。

4.

最近延續一周讀一本書的節奏,除了那篇關於《一個人的朝聖》的文章,總感覺還有些關於《吸金廣告》的話沒有說完。

在《吸金廣告》這本書里,第一次讀到關於「生命八大原力」的理論,細細品來十分有趣。

這八大原力分別是:

1. 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

2. 享受食物和飲料

3. 免於恐懼、痛苦和危險

4. 尋求性伴侶

5. 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

6. 與人攀比

7. 照顧和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8. 獲得社會認同

書里所講人類的原力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有所不同,細細地分成八種人類活著的追求。作者德魯·埃里克·惠特曼是廣告人,他說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干這八件事,這就是他們的全部需求,只要你的廣告從這八件事出發,就一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不是廣告人,只是覺得很有趣。於是把這八種追求抄下來,每一條都盯超過一分鐘,讓自己努力回想到北京這七年來做的所有事情。

不得不承認書里說的對。

5.

努力奮鬥,掙扎快樂,失敗沮喪。艱難前行中的每一步都在這八條里,這就是人生的全部。

這就是生活的真相,無論貧富貴賤,文藝中二。

這些基礎的追求再加上你對待它們的態度和行動,就是「真我」,不管貧富貴賤,文藝中二。

「真我」之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就是分配給這八項不均勻而已,各有偏向。

想清楚「真我」是什麼,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吧?

當然它們會變化的,生活或者人生沒有終極模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虎撲以及各大籃球門戶一發孫悅的新聞不管表揚還是批評,下面都是一片罵聲?
北京 | 不一樣的大英展:用貨幣為你講述世界史
一個關鍵的房價數字,離奇地消失了...
從五環外到二環里的輪迴 | 城市故事 15
內心有隻小老炮兒

TAG:北京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