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5)| 資水東流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煙花爆炸的瞬間絢麗且美,但人眼看到的時候,爆炸已經接近尾聲。此文是我讀過的最發人深省的文章之一。地球文明已經進入一個關鍵點!在黑暗的宇宙森林中,行星上的化石能源是一根小火柴,如果能夠點燃,那麼將會獲得整個森林;如果不能,就會困死在地球上!

前期參見: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序)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1)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2)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3)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4.1-1.4.2)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4.3-1.4.4)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4.1-1.4.2) |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2.2)|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2.3-2.4)|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1)|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2.1-3.2.2)|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3.2.3-3.2.4)|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3.3)|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外的陰影(4.1)| 資水東流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4.2-4.4)| 資水東流

5 台階前的坑:人類社會的宿命

第一版的初衷是用技術大停滯來解釋為什麼有發達國家粉碎機這種現象。現在看來,因為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最先面對新的技術台階而又無力越過這個台階,而技術的擴散又侵蝕著領先者的優勢。

一塊水泥平地,中央放一個圓形漏斗,漏斗中灌了一些水,很顯然,漏斗中的水會從下面流出來,向四周擴散,漏斗中的水越多,擴散得越快。要想保持漏斗中的水位不變,上頭必須不停的有足夠流量的活水注入,否則,漏斗中的水最終都會擴散出去,導致水泥地上各點的水位相同。西方要想保持技術優勢,就必須不停的能夠實現技術創新,保證「漏斗中有活水注入」。如果技術創新的腳步停下來,漏斗中的水位就會下降。而新世紀以來,美日歐撞上了技術台階,面對中國的緊逼,日趨趨於窘迫。當然,就中長期來看,中國也會面臨這個台階。

現在問題是,從瓦特改進蒸汽機以來,工業文明跨越過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門檻,為什麼人類難以越過當前這個台階?

拿日常生活中的跨越台階來類比。首先,0.2m高的台階抬腿就過,但台階如果有2m高,顯然靠肉體力量過不去;其次,年輕時能過的台階,老年時是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還有一種現象,前面跨越台階太累了,先挖個坑躺下歇息一把,躺著躺著,人陷在坑裡不願意出來,面對眼前的新台階一籌莫展。

200多年的技術發展過程,總是從最容易的起步。就好比在蘋果樹上摘蘋果,最容易發現、最好摘的蘋果一定率先被人們收入囊中,然後再摘高一點的蘋果。剩下來的,要麼是處在人力難以企及的位置而無法採摘,要麼就是不好的蘋果,不值得採摘。上述這一過程正是技術複雜度上升的過程。三次技術革命後,人類社會面臨的技術台階,複雜度高得嚇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初人類用農業社會的很多思維來發展工業文明,順利的跨過了一個個台階。發展起來的工業文明讓眾多農業文明一去不回,人類社會從一個個的孤島彙集為一個全球村,期間有流血,有爭鬥,而人類社會為了避免內鬥,痛定思痛,選擇的很多制度和路徑反過來把人類的雙腿羈絆起來,讓跨越愈發困難。

5.1 耗散結構理論的社會學意義

前面提到,人類文明的熵減過程可由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來解釋,那耗散結構得以成立的條件是什麼?

普利高津通過從平衡態到近平衡態再到遠離平衡態的研究,而後發現,在一個開放系統中,在從平衡態到近平衡態再到遠離平衡態推進的過程中,當到達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區時,一旦系統的某個參量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通過漲落,系統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無序的混亂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狀態。這種有序狀態需要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才能維持,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的擾動而消失。這種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宏觀的有序結構,普利高津稱之為耗散結構

兩個關鍵詞:非平衡態和非線性效應

先看非線性效應,如果應用到社會學上,可以把非線性看成是不隨大眾,拒絕主流範式。

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社會整體,都討厭非線性,喜歡線性。線性好啊,可預測,沒有突變,一切都在掌控中,就連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對於矩陣的熱情也遠超概率論。但歷史一再表明,技術發明和工業革命往往都出乎意料之外。比如柯達對於數碼相機的誤判,再比如前蘇聯選擇了電子管微小化技術道路,而集成電路晶元卻異軍突起。

回顧歷史,在科學技術的早期階段,小農經濟或個體工匠在社會上還佔有一點地位,相應的,個人研發佔據主流,從宏觀上講,呈現出隨機點分布的狀態。但從19世紀晚期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壟斷性企業開始出現,個人開始淪為打工仔,而隨著科技複雜度和規模的提升,集體合作開始佔據主流。二戰後,絕大部分領域都依賴政府或者公司的資金,早期的IT技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最後一個單槍匹馬也能幹出成績的領域。進入新世紀以來,政府或者大公司這樣的集體組織空前強大,個體的力量渺小可憐,專家委員會這樣類似的組織在決定技術路線上有著絕對話語權。而集體做出的決策,遵循理性的意願,往往更傾向於線性化選擇,因為這是看上去風險最小的道路。但這樣選擇的結果,往往是加強範式牢籠,而不是打破範式牢籠。

一位網友指出,曾經有位學者去研究美洲的印第安人的部落消亡之謎,他發現,有個部落倖存了下來。其他部落的狩獵習慣是,每次由經驗最豐富的獵人決定狩獵線路。很顯然,這是一種符合理性的選擇。但是,這些部落統統滅亡了。而倖存下來的那個部落,他們的狩獵習慣是,每次由祭司占卜,決定狩獵線路。只有這個部落倖存了下來。

其實,我們現在的科研製度,科研經費的應用,也和那些消亡的部落是一樣的,由最有權威的科學家來制訂科研線路,分配科研經費,這個估計是我們的科技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我們需要的是,象印第安人的祭司一樣,用拋硬幣的隨機方法,來分配科研經費,來決定科研方向,來制訂科研線路。這樣,很多真正搞科研的人,他們的項目才能保存下來。要不然,我們的科技只能走向停滯。

5.2 大競爭環境的消失

現今媒體上常常提到一句話,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但事實是,和歷史相比,如今的競爭烈度是小巫見大巫。

由於農業社會很早就進入了技術革命的停滯狀態,在工業文明興起之前,世界各個文明的生活節奏很慢,和現代的快節奏生活相比,似乎談不上什麼競爭。但在慢悠悠的生活之後,其血腥和殘酷程度不是現代人能想像的。雖然由於技術天花板的存在,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殺人機器,但工業文明之前,國家層面上是徹底的弱肉強食和種族滅絕。這種習慣浸透在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進入工業文明的早期,人類社會的這種舊俗使得大炮巨艦主義變成了各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準則,戰爭若有失敗,割地賠款隨之而來,小國更是唯有任人宰割。因此,每個國家傾盡全力來佔據技術的制高點。到了20世紀上半葉,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把社會達爾文主義發揚得淋漓盡致。

火燒圓明園

冷戰期間,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利益的雙重對立,迫使美蘇兩國都緊盯對方,不敢稍有懈怠。任何一方都不敢讓對方在某一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天文數字般的金錢投入到各個技術領域。你有載人航天,我就來登月;你有F-15,我就要造蘇-27……

而冷戰後又怎樣?全世界範圍內,一系列的條約和國際協定,讓武力對抗烈度急劇下降。全世界範圍內,經濟競爭大致替代了軍備競賽,即使中國也從來沒有覺得非要和美國來場第三次世界大戰。除了朝鮮這樣的奇葩,沒有國家會在內部整天宣揚「努力吧,我們現在處於生死攸關的時刻」。就個人層面而言,工業文明之前和工業文明的早期,大部分人都是一日不勞作,就一日不得食,底層陷入了一種圍繞勤勞的軍備競賽。個體勤勞程度差上一籌,溫飽都有問題,更不要說娶妻生子。二戰後的世界,生產力大幅提升,人權概念開始普及,八小時工作制逐漸推廣。在大部分國家,個體基本已經擺脫了動物般的求食—勞作循環,懶漢現象越來越普遍。至於尚武精神,早就被絕大部分國家拋到九霄雲外,現在流行的是萌和娘化。

艦娘

但歷史一再證明,競爭孕育著進步。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後,研發成了一種耗時耗錢的事業,資本就本性而言,是不願意干這種累活的。唯有競爭,才能逼迫資本去投資一些利在千秋的研發工作。因此,世界大戰是技術革命最好的催化劑,軍備競賽是和平年代最大的技術助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對技術的巨大投入,把技術複雜度提升到一個二戰前不敢想像的地步,其中更是榨乾了德意志民族的精華。最典型的是原子彈,美國在其上投入的經費在現在看來是一個天文數字。僅為製造分離同位素鈾所用裝置的電磁線圈,所動用的美國國庫的白銀和銀幣就達1.4萬噸!這在21世紀看來是一種自殺行為,但二戰的壓力使得美國政府咬牙撐了下來。二戰的成果包括材料技術、電子計算機、雷達、核技術、噴氣式飛機和火箭技術,直到今天,人類還未脫離二戰所開闢的技術道路。

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

而二戰後的美蘇軍備競賽,巨額經費不計成本的投入,是1945-1969這25年技術大進步的一個直接原因。要知道,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高峰期間,NASA經費佔據了美國年度預算的5%(現在是0.5%),阿波羅計劃的整體經費換算到今天接近一萬億美元!但現在大競爭環境基本上不可能再出現,世界大戰就不要想了,在核武年代,大國之間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戰爭,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也失去了軍備競賽的動力。鑒於蘇聯失敗的原因,中國估計也不會傾全國之力來和西方對抗。中國更擅長的是採用水磨方式來和西方競爭,比如購買美國的巨額國債,絕對不會採用前蘇聯的硬碰硬模式。另外筆者懷疑,即使政府想軍備競賽,現在的普羅大眾也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也許,只有出現小說《三體》中外星人入侵的情況,人類社會才會再現二戰和冷戰中的研發熱潮。

5.3 被全球化抹掉的差異性和人類社會的熱力學平衡

生命就物質性而言,是一種典型的耗散結構,是大自然的一次非線性突變。而文明的誕生,更是熵增環境下的一次異變。人類文明,本質上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耗散結構。

前面提到耗散結構得以維持的一大關鍵是非平衡態。平衡態是系統信息全被抹去的狀態。而過去100多年來,整個人類社會的變化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而且這種變化很奇怪,世界各地的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世界各地的差異非常大。伊斯蘭、印度、儒家、西方、東正教、非洲各大區域之間的差異很大,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簡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即使同一文明區域內部,差異也很大。比如同在歐洲,德國、西班牙的風格與氣質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可以從小說,繪畫等藝術作品中體驗到。再以中國為例,100多年前,江南和西北的民俗、時尚與社會觀念大相徑庭。

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正在使得全球趨於一致,同樣的工業化產品,同樣的交通通信設施和法規,同樣的理工科教程,越來越一樣的教育體系和藝術評價觀念。好萊塢的一部電影,可能會在全球激起同樣的票房熱潮。一部關於非洲荒野的紀錄片,可能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得到播放。若有突發新聞,第二天,所有報紙的頭條會一致。

這種變化在冷戰結束後愈發明顯。原本世界上還存在兩極對立,兩套科研體系,但蘇聯解體後,美式標準成了默認的唯一成功體系。以學術界為例,不遵循科學共同體要求的異議者,連發表論文的權利都沒有。進入新世紀,互聯網和全球化熱潮洶湧,信息交流空前方便,全世界思維模式和社會結構越來越趨同,如果採用熵的類比,就是人類社會正在朝著「熱力學平衡」狂奔。

這種結構的改變,絕對會影響到科技創新。

在生物學界存在一種觀點,多樣性可以對抗病原體。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病毒,都不可能完全把人類殺死,因為個體免疫系統多種多樣,總有人可以逃脫一劫,並把這種免疫能力遺傳給下一代。

【亂」 和「多樣性」 才是健康!】

範式牢籠就是一種病毒,多樣性則是人類打破範式牢籠的希望。科技創新不是一個線性過程,不是領導能夠規划出來,更不是靠錢就能堆出來,需要的是眾多瞬間的靈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導致大眾觀念慢慢趨同,而差異性在某些情況下至關重要。 比如,中國人看了幾千年的伏羲八卦,只是用於算命,但萊布尼茨卻從中看到了二進位。

伏羲八卦

以前看遺傳演算法相關論文,論文中說遺傳演算法相對於牛頓求導法的一大優勢就是依靠隨機性,能跳出局部最優點這個坑,找到全局最優點。政府和大眾希望大師能指出前進的方向,但可悲的是,在如今這個年代,大師們的觀念往往很多時候也是類似的,如果陷入到「局部最優點」這個坑,可能再也跳不出來!

整體而言,人類極有可能陷入了科技樹上的某條死路!

5.4 老齡化自鎖

現今世界有一個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現象:全世界範圍內,大部分國家生育率都在穩步下降。與此同時,醫療技術普及,老齡人口急劇增加。二者合力,據預測,到2050年,世界上老年人的數目將在歷史上首次超過年輕人的數目。而且,1998年較發達國家已經發生了這種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相對比例的歷史性扭轉。今天,世界的中位數年齡為26歲。人口最年輕的國家是葉門,其中位數年齡為15歲,最年老的國家是日本,其中位數年齡是41歲。到2050年,預期世界中位數年齡將會增多十歲,到達36歲。屆時,人口最年輕的國家預期將是尼日,其中位數年齡為20歲,預期最老的國家是西班牙,其中位數年齡為55歲。

聯合國老齡化議題-世界人口老齡化:1950-2050

人口老齡化在20年前開始是西方世界政治和經濟所面臨的一個頭疼議題,而近年來,中國也開始感受到這股壓力。除了中國的奇葩媒體還在鼓吹老齡化的好處,西方紛紛把老齡化當成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原因很簡單:任何危機和動蕩,如果沒有足夠的年輕人去消化,就會變成長久衰退。就像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兩三天不睡覺也撐得住,換一個70歲的老人,立刻嗚呼哀哉。

在歐日美,二戰結束後的六七十年代嬰兒潮現在已經轉變成老齡潮(美國情況相對好一些),歐洲的福利壓力和移民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希臘債務危機中,希臘為什麼遲遲不敢違約?一個老齡化國家沒有勇氣和資源從產業鏈底層開始吃苦上爬。

而日本作為一個拒絕移民的國家,其老齡化圖景可能是未來地球的樣本。日本的經濟狀況已經實實在在地驗證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打擊。由於人口老齡化,內部需求萎縮,日本經濟在體系上呈現某種暮氣,如果觀看過很多日本的NHK紀錄片就可以感受到老齡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和制約。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帶來了消費的結構性收縮、福利壓力和創造力下降的格局。日本被韓國和中國碾壓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年齡老化,使得企業在決策和管理上的僵化,日本企業缺乏二戰後初期的那種國家朝氣。

從深層次分析,老齡化對於技術進步的負面影響有如下幾點:

人在青少年時期,通常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往往會盼望著把日常看到的一些概念具像化。以技術領域為例,機器貓的時空門,超人的射線,星球大戰中的激光劍,都曾經是兒時傾盡全力也要擁有的裝備。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特別是工作以後,人就會變得現實起來,好工作、好伴侶和好身體成了新的夢想。至於兒時的夢想,偶爾午夜會自嘲一下。等到垂垂老矣,也就無欲無求了。

個人是社會的細胞,而對於人類社會整體,早期工業文明的發展也激發過類似的夢想,並激勵著社會去為此奮鬥。星際旅行、時空穿梭是二戰後一代科幻作家的最愛,無論東方西方,社會都洋溢著改天換地的樂觀主義精神。但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西方社會開始日漸保守,養老金問題成了媒體和政治辯論的焦點,登陸火星?那是財政自殺!

星際旅行

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部分老齡人更趨於保守。大部分老齡人厭惡冒險,都不喜歡競爭,喜歡一成不變。對於老齡人,未來意義不大,過好當下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源盤子中,老齡人更傾向於維持或擴大自己的份額,偏偏老齡人在話語權和人身關係上佔據優勢。以前的社會,老齡人在數量上還不佔優勢,在未來的老齡化社會,老齡人甚至在數量上都壓倒年輕人。

在工業文明崛起之前,世界上不可能有老齡化社會。工業文明崛起後,人類社會進入了一種新範式,二戰後更是享樂主義流行,快節奏生活使得全世界的生育率下降。所以,工業化文明遇到了自己創造的一把鎖,而且是一把很牢固的鎖。個體都是自私的,一個不容迴避的殘酷真相:人老後,個體活久一點超過了虛無縹緲的可控核聚變。在投票權日益重要的世界,星辰大海可能永遠是一個幻想。

5.5 如何填坑?

三次技術革命後,人類開始遇到複雜度這個魔鬼。要越過新的技術台階,以前的很多推動技術變革的有益因素必須保留下來。

在享樂主義流行的世界,社會機制和思維必須改變,比如廢除養老金機制,避免養老問題上的公地悲劇,確保一個婦女生育兩個孩子,不要讓老齡化社會轉變為深度老齡化社會。不能以減少資源消耗的角度來看待新生人口的減少,長期來看,那沒有任何意義。農業社會人均消耗資源少,但社會更凄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年輕人創造性推動的技術進步,能帶來新的負熵流和資源增量。

計劃生育口號歷史變遷

以統一思維模式為特點的全球化必須停止,人類文明需要百花齊放。鼓勵成立相互對峙的科學共同體,容忍那些看似荒謬的學術觀點,並鼓勵競爭團隊揭露對方的噱頭。中國可能需要擺脫「搭便車」的思維,歐美的窘境在中長期來看,並非中國之福。中國建立一套不同於西方的研發體系,是人類之幸,也是華夏之幸。

由於人類率先摘取的是那些「低垂的蘋果」,不少領域以現在看來不算多的投入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部分人想當然的認為「知其然就能造其然」,這也是各種噱頭大肆橫行的根本原因。必須向大眾表明,很多領域,可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利其然」。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有持續合理的社會資源被投入到研發領域。要知道,人類歷史有數不勝數的例子表明,期望越大,極容易導致失望越大,並引發非理性的反撲! 早期的很多技術研發,相對成本較小,由於不依賴公共資金的投入,個體的堅持不懈確保了「陽光總在風雨後」。人類社會可能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恢復早期的這種研發體制,可以大範圍鼓勵富翁遺產設立基金,依照其遺願專門資助某一領域的研發,減輕對公共資金的依賴。千百個富翁,就是千百種思維。

背景簡介:本文是資水東流博士的作品《技術大停滯》的第三版《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原發於新浪博客(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技術大停滯的第三版)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和技術大停滯第三版(由於博客字數限制,新開一文繼續連載中)_資水東流_新浪博客),作者授權風雲之聲發布。全文87000字,風雲之聲分為多期連載。你不需要同意作者的所有觀點,事實上許多觀點也都可以商榷。但作者提出的基本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事關人類的生死存亡,你一經思考就會深深印入腦海,縈繞於心。對於關心人類命運的讀者,這是一篇不可不讀的文章。

責任編輯:黃澹寧

附:全文目錄如下

 前言

1 文明和技術

1.1 範式粗談

1.2 人類文明所經歷的範式轉換

1.3 範式牢籠

1.4 科學和技術之間存在的鴻溝

1.4.1 科學的本質

1.4.2 技術的核心

1.4.3 從瓦特談起:蒸汽機引發的正反饋

1.4.4 需求不是救命稻草

1.5 科技利益集團

2 科技利益集團鼓吹的範式春夢:所謂的技術大爆炸

2.1 渲染和洗腦

2.2 論文和專利:天文數字後的荒謬

2.3 比特世界和真實世界

2.4 部分和整體

3 範式春夢外的陰影

3.1 人類面臨的技術窘境

3.1.1 能源轉換技術的停滯

3.1.2 新能源的窘境

3.1.3 農業,醫療和生物技術

3.1.4 信息技術深度上的麻煩

3.1.5 其它方面的技術

3.2 眾多的技術噱頭

3.2.1 早早敗落的太陽能/光伏噱頭

3.2.2 經久不衰的人工智慧大噱頭

3.2.3 神乎其神的量子計算機噱頭

3.2.4 牛逼哄哄的納米材料噱頭

3.2.5 近年來的新噱頭

3.3 博士民工和生物技術的挫折

3.3.1 生物噱頭的緣起和影響

3.3.2 研究範式和問題

4 低熵體的困境和所面臨的技術台階

4.1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談起

4.1.1 《道德經》的智慧

4.1.2 負熵流和文明層次的躍進

4.2 科技樹的主幹和分叉

4.3 永遠的50年和可控核聚變

4.3.1 永動機之夢

4.3.2 可控核聚變的難產和噱頭 

4.4 冷靜思考:未來不一定會更好

5 台階前的坑:人類社會的宿命

5.1 耗散結構理論的社會學意義

5.2 大競爭環境的消失

5.3 被全球化抹掉的差異性和人類社會的熱力學平衡

5.4 老齡化自鎖

5.5 如何填坑?  

6 台階的本質:複雜度魔鬼

6.1 何謂複雜度

6.2 紛繁世界背後的兩條規則:適者生存和資本回報預期

6.3技術進步和技術革命:複雜度的變遷

6.3.1 運輸/動力系統的演進例子

6.3.2 技術革命的特點和複雜度的變化

6.3.3 正在面臨的高複雜度科學魔鬼

6.3.4 源自技術根底的困境

6.4 高複雜度帶來的諸多惡果(more is different)

6.4.1 吾知也有涯和生死競賽

6.4.2 維護成本

6.4.3 來自社會的負反饋

6.5 簡單的數學推導

7 寂靜星空所隱含的恐怖前景

7.1 大寂靜和費米悖論

7.2 細思恐極的三種情景

7.3 宇宙大篩子

7.4 一根小火柴

8 反思和總結

8.1 復活節島的悲劇

8.2 冷靜不代表悲觀

8.3 研發需要範式革命

8.3.1 從中心極限定理和大數定律說起

8.3.2 現行科研體制的弊端

請關注風雲學會的微信公眾平台「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37.從不列顛尼亞到英格蘭
【番外】雲圖 | 文明的原罪與個體意識的覺醒
18.漢水、漢中、漢族
14.春秋鼎盛
戰爭歷史中有哪些聽起來輕描淡寫但讀過之後感到十分難過的句子?

TAG:文明 | 科技 | 人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