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庫存周轉天數計算方式的討論
一、業界對庫存周轉天數通常是這樣定義的:
庫存周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產品入庫開始 ,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周轉天數越少,說明零庫存/存貨變現的的速度越快。
同時,有關計算庫存周轉天數的公示是這樣介紹的:
(月)庫存周轉天數=(期間平均存貨×30)÷/期間銷售成本
期間平均存貨≈(月初庫存+月末庫存)÷2
關於這個公式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可以確認該公式已經是行業內認可的公式,頂多是在計算平均庫存時選取更多更細的時間點以保證平均庫存的更加準確而已。
從定義上看,庫存周轉天數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數據,就像字面意思那樣,我進了10件商品,3天賣完了,那麼周轉天數就是3天。這3天是真實存在的,不是通過「計算」得出的。
但是如果我們套用公式計算,會得到什麼結果?
假設該商品進貨成本單價為1,月初庫存為0,該月5日進貨10個,6、7、8日三天分別售出2、5、3個,該月再未進貨,月末庫存為0。於是,我們可以由公式計算得出:
該月庫存周轉天數=[(月初庫存0+月末庫存0)÷2]×30÷10=0 天!!
考慮到一個月的平均庫存僅僅用月初值+月末值來衡量太過粗糙,請各位自行使用excel模擬一下實際情況,用每日數據來計算平均庫存,我們會得到什麼結論? 該商品月庫存周轉天數為2.1天!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2.1天距離3天差距也不遠,可以看做近似符合吧?
嗯,如果事情僅僅是這樣的話,我們也不能對這個公式提出更多的責難了。
現在讓我們把8日的銷售改為2,並且規定本月未再銷售,這樣一直到月末,期末庫存都是1。
然後再用這個公式(採用每天平均庫存)計算一下看看得到什麼結論?該商品月庫存周轉天數為5.3天!
好了,現在你根據一個「科學」的計算公式得知自己這個商品的周轉天數為5.3天,你一定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商品最多需要6天就要賣完了,可是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子的?
這裡我們緊緊是舉了一個商品,單值為1的例子,你可以想像,如果是一個大型超市,十萬種商品,單值從上萬到幾元不等,利用這個公式會給你造成多少庫存積壓???!!!
這個業界公認的庫存周轉計算公式,是有使用限制的!它只限於在對庫存流轉要求不夠嚴格的情況下,在粗略比較某種商品相對於另一種商品庫存流轉速度是快是慢的情況下,在庫存基本呈「線性」變化時才是基本適用的。如果你需要嚴格控制庫存周轉,建議還是另作打算吧!
二、下面我要提出有關我對庫存周轉天數的一個建議計算方式:
現提出一個我認為目前是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一個新的庫存周轉天數計算公式:
最完美公式:
庫存周轉天數=期間每天平均庫存/期間每天平均銷售成本(公式1)
次完美公式:
庫存周轉天數=(((期間最高庫存+期間最低庫存)/2)*期間天數)/期間銷售成本(公式2)
目前業界通用的庫存周轉天數計算公式中,關於平均庫存的計算採用的是(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其實是暗含一個前提條件的,就是期初到期末的庫存是一個非常平穩的線性變化過程,最好是形如Y=KX+A這種純線性變化,但是這在實際工作中是不存在的。
由於期初庫存和期末庫存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線性關係,而且期間由於進貨和銷售雙層因素引起的庫存頻繁變化,採用舊的計算公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所以必須逐本朔原,重新從庫存周轉天數的定義里尋找真正的解決辦法。
庫存周轉天數說白了,就是要計算按照目前的銷售情況,手裡的貨需要多長時間能夠賣完。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粗略的說法,首先,「目前的銷售情況」是什麼情況,一定不會是一個精確的數字,也不是一個恆定的數字,而是一個頻繁變化的數字,那麼如何使用這個頻繁變化的數字呢?只能採用平均法,也就是把期間每天的銷售成本累加起來,再除以期間天數。期間銷售情況越是平穩,這個平均數字越具有代表性和精確性。
其次,「手裡的貨」是多少貨?這也不一定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字,如果期間沒有進貨還好,如果期間有進貨,再有銷售,「手裡的貨」也只能用平均數來計算了,所以需要把期間每天的庫存相加,再除以期間天數,就得到了「手裡的貨」的平均數據。
那麼庫存周轉天數最為完美,最為精確的計算公式(目前技術條件下)就是上面提到的公式1。
如果我們能夠依賴計算機計算庫存周轉天數,推薦使用這個公式。
當然,如果是我們平時手工(包括使用excel等簡單的助算工具),採集並計算每天庫存和每天銷售成本可能有些複雜,推薦使用公式2,平均庫存不再使用期初+期末,而是使用期間最高+期間最低庫存。為什麼要採用期間最高和期間最低來代替期初和期末呢?因為期初和期末的演算法完全無視「期間」庫存的劇烈變動,想當然的認為庫存變化是線性的,這是完全不合理的。而採用期間最高和期間最低,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期間」庫存變化的考慮。
通過excel表格的模擬測算,在庫存按線性變化時,公式2與舊公式的計算結果完全一致,而當庫存變動非常複雜時,公式2的計算結果將優於舊的庫存周轉天數計算公式。
下面是一張演示圖,用來演示如果庫存變化按表中情況發生,則三種不同計算方式所得到的結果的不同。演示結果證明了我的結論:
推薦閱讀:
※一點微小的程序
※準時制(JIT)採購如何應對原材料漲價?
※快消行業做需求預測的同事普遍共識是,預測永遠是不準確的。到底有沒有人能做到需求預測高準確率呢?
※如何看待「雙十一不要買東西,庫存變大,後面會更便宜」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