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太和殿與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有哪不一樣?
01-27
題主太偷懶了,這方面的書籍資料數不勝數。所以我也偷懶一下:它們之間有很多不一樣!
題主請自行完成考試題目!23333但誰讓我搜題的時候搜到你了,為了後人不致為此繼續困擾,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好了。佛光寺大殿和北京故宮太和殿分別是唐朝高等級建築和清式高等級建築的代表。所以這個問題除了兩個建築具體的區別,主要問的是唐朝和清朝木構架建築的區別。
結構特徵上:
1.佛光寺大殿為殿堂型構架,面闊7間,進深八架椽(4間)。太和殿為廳堂型構架。面闊11間。進深5間。
2.佛光寺大殿為單檐四阿頂,太和殿為重檐廡殿頂。
3.佛光寺大殿柱網層有顯著的「生起」和「側腳」,太和殿柱網層沒有。佛光寺大殿有屋脊曲線,太和殿正脊平直。
4.佛光寺大殿下台基較矮,太和殿下承三層須彌座台基。
5.佛光寺斗栱較大,為結構構件,外檐柱頭鋪作為七鋪作雙抄雙下昂,半偷心,外檐補間鋪作每間僅施一朵。太和殿斗栱較小,為裝飾性構件,斗栱上檐九踩,下檐七踩,平身科數量較多。
6.佛光寺大殿柱高比較大,太和殿柱高比較小。
7.佛光寺大殿的屋架較緩,太和殿屋架坡度較陡。
8.佛光寺大殿用乳栿及月梁,而太和殿不用此種做法
藝術特色上:
佛光寺大殿特色在於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太和殿呈現出形體簡練、細節繁瑣的形象。由於斗栱比例縮小,出檐深度減少,柱比例細長,生起、側腳、卷殺不再採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頂柔和的線條消失,因而呈現出拘束但穩重嚴謹的風格,建築形式精鍊化,符號性增強。呈現已完全定型化、標準化、甚至是僵化的風格。
首先,從體量上對比:佛光寺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八架椽,單檐四阿頂,坐落在很矮的台基上。
故宮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上,坐落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這裡涉及到一點陰陽學說,古人認為建築內部空間太大,陰氣會重,台基太高,陽氣又過盛。在空間大小和台基高度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沖氣以為和"。再從結構上對比:唐宋複雜的以鋪作層聯繫柱子和屋頂,經過元代簡化,到清代要比唐宋精簡很多,樑柱的聯繫更為直接,斗拱也變成了裝飾大於功能的結構。首先結構的簡化體現在取消了生起和側腳,殺梭柱之制和月梁也不再用,改用圓直柱和直梁。佛光寺大殿的特點,叉手托腳之制也成了孤例,柱頭鋪作的批竹昂尾直達草乳袱承重,第一跳內外出和內槽柱同承明乳袱月梁,而今看來都成了孤例。太和殿直接加強了樑柱本身的聯繫,而弱化斗拱作用,也並不是壞事。天花,佛光寺使用小方格平棋,太和殿使用龍紋澡井。鴟吻,到太和殿也發展成熟,出現了劍把,體型巨大。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跨海大橋腐蝕成「豆腐渣」?
※在90多米高的懸崖下方,開起了一個商店,猜猜裡面在賣啥?
※在路上 | 一場世界級的建築之旅就在東京!
※古代城牆是不是用糯米汁澆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