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一個心理問題是什麼?

越走越遠,還是回到開始

心理問題蔓延到了所有的領域,婚姻、育兒、戀愛、教育……甚至影視藝術,廣告推銷。

人們在越走越遠。

就好像我們發現了一個物品有瑕疵,然後不斷的用各種方法去掩蓋這個瑕疵,再想不同的方法去掩蓋遮掩瑕疵的痕迹。慢慢的,我們就發現這是個死循環,不斷遮蓋,不斷出現遮蓋的痕迹,再不斷遮蓋……

永無止盡,而且,十分枯燥。

聰明點的人就會發現這個循環,來說我們搞心理的是大忽悠。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心理學是有開始的,只是我們之中,很少有諮詢師敢於告訴人們開始是什麼,因為那個開始,可能意味著失去一切,承擔一切,孤獨的拋棄,和,刻骨的疼痛。

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第一個心理問題是什麼?只有找到這兩個答案,我們才能知道所謂抑鬱症,所謂焦慮、躁狂,所謂婚前恐懼,所謂強迫症、癔症,所謂移情阻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不是從未來去要什麼補償,也不應該忘記過去,而是回到開始,去找尋問題第一次出現的時間、地點、事件、關聯人物,然後,重新去面對,去經歷,然後接受它。

所以,心理學涉及所有領域也是對的,因為沒有什麼領域是沒有人出沒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然而卻不必去研究廣告學有什麼心理學,藝術有什麼心理學……在各種領域裡,喜歡就是一種心理,為什麼喜歡,跟這個領域的名稱還是研究對象沒有直接關係,跟人有關係,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

有部電影說,捕快的肚子里應該裝下個雜貨鋪,什麼都要懂。

心理醫生的肚子里也應該裝下一個雜貨鋪。

我說的有點遠了。第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

是分離。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嬰兒期。

一個人有沒有健康的時候?

有,剛出生。

後來呢?

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嬰兒都在不健康的成長,長成不健康的兒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我說過,這個問題會帶來刻骨的疼痛。因為要面對的問題竟然是從嬰兒期開始的,並且我們都深知,時間不可逆流。

基本上,都是因為在分離這件事情上,出了岔子,所以最後才導致了各種嚴重的泛化的心理障礙。

這要從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說起。

嬰兒在母親子宮當中的時候,沒有思維和理智,但是有感情。這個感情是原始自我意識,這時候的感情和自我是與母親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即母親就是我,我就是母親。

嬰兒出生以後,依然帶著這樣的意識,所以在嬰兒的認知里,他應該是完全佔有母親的,母親不應該被任何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吸引。

這個階段,嬰兒不接受分離。然而母親如果沒有辦法做到無止境的與嬰兒聯結,那麼就強迫嬰兒感受了分離,這種分離帶來的痛苦會深埋在潛意識的情感里,影響以後全部的三觀。

這是有關分離,出現的第一個問題。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分離、相聚、再分離。

在嬰兒期,最先遭遇的問題,就是沒有很好的聯結,過早分離了情感。導致嬰兒喪失了安全感。

在一段時間之後,大概是嬰兒開始會爬行到接受幫助能夠走路的期間,嬰兒開始感受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完全是與母親混沌在一起的,有自己的手、腳和聲音等等。再繼續下去,嬰兒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更多的獨立性,比如能夠簡單的說出需求。這段時間,是人生第一次初步分離。

往後的分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到了青春期,是分離最快的時候。

然而,也是父母,做得最糟糕的時候。

在嬰兒時期,母親沒有很好與嬰兒的緊密聯結,在青春期,又沒能很好的分離。我們常常看到兩種極端:父母安排孩子的一切,安排到沒有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的餘地,又或者,什麼都不幫助孩子安排。

而在青春期,父母會強制孩子按照兒童時期的方式生活,如果孩子表現出過於明顯的自我主張,那麼父母就會生氣,會攻擊孩子。

父母在拒絕分離。

嬰兒期的時候,父母拒絕被捆綁,於是嬰兒被無情的快速分離了,到了孩子十幾歲,本該分離的時候,父母又害怕自己變得孤單無用,拒絕被拋棄,於是孩子又被無情的捆綁了。

一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漫長而殘酷的。時間上要跨越近二十年,而殘酷體現在,他會漸漸的漸漸的拋棄父母,因為他終於要自己走了。

這個過程最殘忍的地方,在於,父母一開始是沒有做好準備和一個嬰孩緊密聯結到沒有自我的,於是從此時開始,嬰兒就已經受傷了,等到父母習慣了和孩子的緊密聯結,比如為了奶粉錢,為了學費為了教育,犧牲了全部的自我,沒有自己的興趣,沒有自己的朋友圈,沒有自己的空間,此時父母就沒有了獨立價值,可是,孩子卻開始要獨立,要自我,要分離。

這個過程,很像一場拉鋸式戀愛。我追你的時候,你不屑一顧,總是嫌我煩,離我遠遠地,而我要拖住你,等我拖著拖著,你習慣我的存在,習慣我對你的各種圍追堵截,我卻開始對你意興闌珊,另覓新歡,你就陷入了無邊無際的痛苦。

孩子不健康,父母也很痛苦。所謂叛逆期,是父母站在自私利己的角度想出來的,一個孩子如果從不叛逆父母的指令,只能證明他從來沒有自我主張,那麼他絕對是有問題的,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他沒有成功生長出自我。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叛逆期,這是一個正常的時期,孩子必然越來越和父母不同,從各個方面剝離父母的生活、生命,因為他終於要有自己完整的自我了。

那麼,這叫什麼叛逆呢?這是正常的啊,如果你孩子不叛逆,你才要擔心他是不是出現了可怕的障礙,不能生長,一輩子都只是個兒童。

那麼為什麼父母總是拒絕接受孩子的分離,一定要把它歸為叛逆期,日夜盼望叛逆期過去,孩子回到原先什麼都聽從的狀態?因為父母需要的,不是一個撫育孩子的過程,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孩子。一個不會長大,不會有自我的孩子。

因為他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就遭遇了這個問題,想要緊密連接,父母不願意,想要獨立,父母利用各種道德枷鎖親情綁架,困住了他們的一生,於是等到他們自己做父母的時候,就會想要困住自己孩子的一生。

因為如果我沒有活出自己,我怎麼能忍受,我生出了一個活出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的話,我豈不是生出了一個人,養大了一個人,來生生的打我的臉么?打完還要拋棄我。

一個分離出了問題的人,最後會出現嚴重的控制慾望,這種控制欲是一種近似強迫症的神經症,不控制,他就會難受得像要死掉一樣。

比如,明明自己都已經成家了,還會聽到父母像小時候一樣,強制性的安排我們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早飯一定要吃,中午一定要休息,一看手機,年邁的父母就端起了當年的架子:不要老是玩遊戲,傷眼睛……

這時候我們會想:我的天,我幾歲了,還傷眼睛,誰玩遊戲了?

吃飯的時候,年邁的父母不停的跟你說,多吃點,不要想著減肥,營養不夠……這時候我們又想:我的天,你可知道,我已經不是長身體的時期了,還營養不夠……

而我們不會想到,有一天,年邁的我們,也會這樣端著架子去命令我們已經成家的孩子。然後我們孩子心裡也想著同樣的:我的天。

這一切是因為自我嚴重被壓縮,被限制生長,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獨立,獨立包括自己的追求、興趣、獨特的生活方式、清晰的分辨責任和從容的取捨。於是,我們什麼都要寄托在別人身上,從別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比如控制別人。

而陌生人是不可能任由我們控制的,於是我們控制孩子,於是不管孩子長到幾歲,我們都控制他們如同他們還是兒童。

說到這裡,我就多嘴說一句,我也贊同某位大V所說,父輩不停的要我們吃東西,是因為他們曾經挨過餓,然而我卻認為這實在是膚淺,因為這不是問題的本質,就像我的父母親不算太挨過餓的人,可是他們也會發出一些令我啼笑皆非的命令,比如多穿衣服,穿成粽子。

然而你說我父母是不是小時候挨過凍?很可惜不是,我母親是軍隊大院長大的孩子,哪裡可能挨凍呢?她只不過是因為現在年紀大了,身體弱了,需要穿很多衣服,而不去想我和她是不同的,我跟她說過無數次,我年輕力壯的,沒那麼怕冷,可她不接受,因為我這樣的說法,一來刺激了她那顆不甘衰老的心,二來否定了她發出的指令的價值,在她心裡,就是等同於否定她的存在。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她會把否定她的指令等同於否定她?還是回到開始我說的,因為她在漫長的養育我的過程中,從抗爭的保留一點自我,變成完全失去了自我,於是她的自我就變成了我,只有我聽她所有的話去做,她才覺得她有自我,有價值。因為她在養育我的過程中,什麼都沒了,只剩下我了。

在中國的道德里,這好像是沒問題的。所以,我們的思想體系里是沒有分離的概念的。所以說,基本上這是個文化的心理問題。

一大家子烏泱泱的生活在一起,一早上起來從爺爺輩開始排隊上廁所,這在我們這塊壯美的土地上,是一件最最有福氣,最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沒有分離,拒絕分離。

於是沒有自我,不要自我。自我等於他人,他人等於自我,沒有自由,沒有獨立。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沒有好好分離,就沒有好好的自我,那麼就要去犧牲他人來安慰自己未成年的自我意識。可是我們所遇到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沒有好好的經歷分離,沒有好好的自我意識,於是在互相的犧牲中,產生矛盾,遭受打擊,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抑鬱、躁狂、焦慮、過分的控制欲……

所謂為了你將來能獨立,我現在許多事情不能幫你做,其實是父母覺得孩子的依賴太重了,導致他們未能獨立的自我開始恐懼,本來就沒獨立,現在還要被一個人困住,是可怕的,於是要掙脫。可是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就真的不怎麼靠父母了,父母卻反過來要求孩子多來依靠一下他們,因為父母的存在感低了,需要被孩子需要的感覺來強調自我的存在。

在我需要和你們融合的時候,你們不願意,為了保有想像中的獨立,在我需要分離的時候,你們還不願意,因為你們害怕沒有人再需要你們。

然而我們卻會看見,有一些孩子,不管長到多大,都會時不時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共聚天倫。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該分離的時候分離,該融合的時候融合,於是孩子有了健全的自我,父母也還保有原先的自我,那麼兩個健全的自我就可以在基於尊重對方的自由獨立的基礎上,產生聯結,互相得到認可。

這說起來有點像一個笑話,如若一個人分離的好,那麼他將來反而會和人相聚,如若一個人分離的不好,那麼他將來就很難和人相聚。

這是廣義的寬泛的結論,不只限於親子之間。包括婚姻,朋友,手足。一個沒有好好分離的人,就很容易在親密關係里重現曾經的陰影,一會兒顯得很親密,一會兒又顯得很疏離,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該以怎樣的距離和表現形式來與人聯結。

於是所有的問題就此產生。

因為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一切的根源,都是沒有好好分離。

於是不能好好相聚。

我們不願意,也不敢去面對自己當年沒有好好的被包圍,然後又不能好好的離去,於是我們逼迫自己身邊的人也變成一個這樣的人。

我最常和我母親說的話是:媽,你去旅行吧,和我爸,多拍照,多吃好吃的,不要在乎錢,我不需要你的棺材本,我自己會掙錢。

她一開始很痛苦,因為她覺得我拋棄她了,然而我真的受不了她拉扯著我,不讓我的自我獨立。而我也很清楚,她的摯愛就是旅行,為了養育我,已經二十年沒有好好享受過行走的人生了。於是我狠下心,就是不理會她,逼迫她去旅行。她從原本認為只要我不聽她的話,她就算去旅行也不會開心,到現在,已經很積極的自己組織各種旅行活動。

雖然她依然嘴硬,說如果我聽話就更好了。

但是她已然在享受分離了,不是嗎?

真正健康的人生,是要從嬰兒期開始,一個健康的母愛開始,而一個健康的母愛,需要一個健康的夫妻關係,而一個健康的夫妻關係,需要一個健康而有擔當的男人,而一個健康而有擔當的男人,需要一個健康的,會分離,並且分離得很藝術的母親。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在我看來,母愛,是應當要為了分離的,所有的深愛,都會蘊藏著這份分離的氣魄。

而分離的氣魄,最後會帶回來更深刻的相聚。

weixin.qq.com/r/kESju2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我是一名女性,所以我「應該」是什麼樣子?|I am a woman. So what?
我被前夫纏著,無法脫身,日子難熬,報警好幾次都沒有用,怎麼辦?
自己是土豪卻被別人強行扣上仇富帽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麼樣才能不怕鬼?
你們小的時候也有過靈異體驗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