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樂視和易到的活動?中間到底誰賺了?

沖2200送電視的活動,不討論電視的好壞,感覺像月餅票的那種形式?但想知道具體一點。


作者:田剛(麒麟財經駐站播主)

樂視真正的財務黑洞,恐怕還不是在上市公司的體內;與之相比,在樂視集團旗下尚未裝入上市公司的業務,尤其是硬體業務(包括樂視電視和樂視手機),其中可能包含著更大的黑洞!

樂視在6月7日下午發布了6月開門紅戰報:在6月1日到6月6日期間,樂視超級電視總銷量已超 17.2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超61.75萬台,易到用車總銷售額則超9000萬元。需要說明一下,易到用車是樂視在去年10月控股了70%股權的子公司,樂視與易到用車屬於「父子關係」式的關聯方。

這樣的數據恐怕會令無數的「樂粉」噴鼻血吧?一向樂觀且信心滿滿的券商研究員們又有推薦的理由了吧?但是且莫急著高興,關鍵是這個銷售數據是怎樣得來的?是不是被「注水」的乃至是不是真實的?

筆者湊巧在微信群中看到了一些信息,對於樂視而言似乎頗為不利。如果這些信息是真實現象,就將指證樂視所公布的靚麗的數據背後,其實可能只是樂視畫出來的一張大餅、也許只是一個財務「圈套」而已

這還得從易到用車說起,伴隨著樂視在4月20日召開的發布會上,伴隨著賈躍亭的哽咽和激動人心的破界化,易到也開啟了「燒錢」之旅:其中一條就是「充1400元即可獲得價值1099元的樂視1S手機一部」,而充值達到2200元即送樂視電視一部。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不是拿到的現場產品,而僅僅是一個手機兌換碼

但是充值客戶在拿到了樂視1S手機或者樂視電視兌換碼之後,真的願意兌換來使用、成為所謂的「樂視生態圈」中的一份子嗎?恐怕顯示並非這樣樂觀,很多用戶都會把兌換碼再折價賣給黃牛黨,這甚至在微信群中「培育」出了一批專職樂視產品的黃牛黨。

「黃牛黨」買到手中的兌換碼,顯然不會兌換出來自己用,如果是這樣,「黃牛」就太沒有「職業道德」啦!事實上,黃牛拿到手的兌換碼只會去找下家來兌換,關鍵是這個「下家」是誰呢

如果像微信群所稱的那樣,所謂送出去的樂視手機、樂視電視,換了一圈又回到了易到的手中

在這一過程中的財務處理卻是這樣子滴:易到在將兌換碼發給充值用戶時,易到產生費用、樂視產生收入;易到再從黃牛手中購買兌換碼時,易到產生費用、樂視與之無關;最後易到再將購買來的兌換碼清除。這也算是「樂視-易到-黃牛」之間構建的「閉環」、打造出來的另類「生態圈」。

整個流程下可以看出,樂視並非真正向用戶銷售電視和手機,僅僅是通過這樣一個「財務數字遊戲」,便將易到用車的費用變成了樂視的收入;但是如果將樂視、易到看做一個整體,這並不會產生出任何利潤。

當然,我之前在麒麟財經直播時講到過,對於創業公司尤其是像樂視、易到以所謂的「生態圈」為夢想創業公司,利潤並不重要的,收入、市場佔有率和粉絲數量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樂視在其發布會上只會公布產品的「銷量」,而不會告訴你通過這些「銷量」賺到了多少實際利潤。想問利潤?只會招來「樂粉」們的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乃至極端鄙視。

在這一過程中,並沒有發生任何真實產品的轉移,僅僅是通過一個電子代碼的轉換,原本滯銷的樂視手機和電視,就全部找到了「用戶」;無論是樂視手機還是樂視電視,產品連庫房都不用出,就為樂視創造了巨大的「銷量」和巨額的「銷售收入」,虛幻出了樂視的激情和樂粉的歡呼。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美國財務研究分析中心(CFRA)總裁霍華德施利特概括了美國上市公司七大騙術及三十種手段,其中就包括一項「向附屬單位出售產品」(恰如樂視將手機、電視銷售給易到),以及一項「給予客戶某種回扣作為補償」(恰如易到向充值客戶贈送手機、電視),以及一項「記錄缺乏實際經濟意義的收入」(恰如手機、電視從未離開過樂視的庫房)。

在樂視所稱的「超級電視總銷量已超 17.2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超61.75萬台」當中,有多少是由其控股子公司易到用車的「電子遊戲」創造出來的?樂視的「夢想」、樂視的「生態圈」,難道只是通過這樣的電子代碼流轉就能夠實現的嗎?

如果把樂視的「生態圈」比作圍城,城外的「樂粉」想擠進城,城裡的樂視可是真會玩!


你說了全部我想說的


推薦閱讀:

易到會不會倒閉?

TAG:經濟學 | 易到用車 | 樂視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