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100歲了,它是如何誕生並走向世界的?

2017新年第一天,白鵝君祝各位讀者老爺元旦快樂!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年末,隨著新海誠新片《你的名字。》在國內的熱映,其票房已經突破了5.65億人民幣,創下了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的最高票房,這讓日本動畫在國內普通民眾中的知名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對於動畫愛好者來說,日本動畫一直在圈內佔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不過你是否知道,日本動畫將於今年迎來它100周歲的生日呢?

1917年由下川凹天製作的動畫短片《清潔工人芋川椋三》,被認為是日本首部動畫影片,也昭示著日本動畫的誕生。因此,2017年就將成為日本動畫的百年華誕。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就讓白鵝君帶各位一起來簡單回顧一下日本動畫誕生至今所走過的百年歷程吧。

為紀念日本動畫100周年,將展開一個為今後發展做鋪墊的「ANIME NEXT 100」計劃

在談日本動畫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動畫的起源。其實現存最早的一部動畫影片,並不是在美國,也不是在日本,而是在法國誕生的。它是由法國人埃米爾·雷諾於1892年創作,使用光學影戲機(類似現在的投影儀)播放的動畫短片《可憐的比埃洛》。而光學影戲機的出現,也奠定了動畫技術的基礎,成為了動畫放映系統最早的雛形。他也因此被譽為「動畫的鼻祖」。

《可憐的比埃洛》(1892年)

之後1906年由美國導演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用「逐格拍攝」的手法,配合黑板和粉筆畫製作出的動畫影片《滑稽臉的幽默相》,則被認為是世界首部被記錄在標準膠片上的動畫電影。而他也因此成為了「美國動畫之父」,同時也為美國動畫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滑稽臉的幽默相》(1906年)

接下來話題再轉回日本。受海外動畫影片傳入的影響,1917年1月,下川凹天推出了日本首部動畫影片《清潔工人芋川椋三》。除了他以外,北山清太郎和幸內純一也於同年,推出了《猿蟹合戰》的《鈍刀》這兩部動畫短片。因此,這三人一同被視為「日本動畫的創始者」。不過很可惜,這三部作品現存的僅剩《鈍刀》這一部,另兩部作品的膠片已經無法尋其所蹤了。

《鈍刀》(1917年)

之後一段時間,日本動畫一直以小規模小製作的動畫短片為主流,內容主要以當時的一些人氣漫畫改編為主。因為製作音畫同步的動畫影片成本很高,因此在相同的成本下,片方會選擇引進質量更高的美國動畫來上映,而這也讓美國動畫一度佔據了日本大部分的動畫市場。

不過這個情況因為二戰的開始而迎來了終結。在禁止引進美國動畫之後,軍方也開始投資動畫影片,因此日本動畫行業也獲得了與之前無法比較的製作資金和人員。在這個背景下,日本首部長篇動畫《桃太郎的海鷹》於1942年誕生了,之後在1945年還推出了其姐妹篇《桃太郎 海之神兵》。這兩部影片雖然製作目的有些偏頗,但就其中所使用到的參考當年迪士尼動畫製作的技術而言,可謂是集日本戰前動畫於大成的作品。

《桃太郎的海鷹》(1942年)

戰後,日本動畫又回歸到短篇動畫為主的狀態。這種情況直到1956年「東映動畫」成立後才開始有所改變。1958東映動畫推出日本首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你沒看錯,就是中國許仙白娘子的那個《白蛇傳》),並以成為「亞洲迪士尼」為目標,開始了日本動畫的海外輸出。而正式的大規模輸出,則是從1963年誕生的日本首部長篇連載TV動畫《鐵臂阿童木》開始的。

《白蛇傳》(1958年)

《鐵臂阿童木》是由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創立的動畫公司「蟲Production」製作,也是日本首部用30分鐘長度來播出的連載TV動畫。在這部作品出現前,TV動畫基本都是1~3分鐘的短片,或者是被用作為廣告。因為對於電視台來說,製作長篇動畫需要大量的製作費和很長的製作周期,因此當時的主流做法還是引進海外的優秀TV動畫來播放。而《鐵臂阿童木》的出現,為TV動畫的製作以及播出形式建立了新的標準。本片在播出之後,深受兒童觀眾的喜愛,因此針對兒童開發的周邊玩具也相當暢銷。這也讓日本TV動畫作品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大部分都是以兒童向的內容為主。

《鐵臂阿童木》(1963年)

《鐵臂阿童木》在上映後不但輸出到了美國,還在歐洲和亞洲等諸多國家開闢了新的市場。以此片為契機,之後如《森林大帝》(1965年),《科學小飛俠》(1972年),《宇宙戰艦大和號》(1974年)等經典動畫片都開始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上映,並對這些國家的影視文化以及兒童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森林大帝》(1965年)

但對於日本動畫的輸出,也有許多國家明確說「不」。拒絕的理由主要還是歸結在性與暴力之上(其實現在也差不多),也有因此而大幅度調整內容的情況出現。不過主要批判的聲音出現在大人,也就是擔心影響孩子成長的家長之中,而作為當時日本動畫主要觀眾群體的兒童則基本持肯定的態度。既然有許多人愛看反響也不錯,所以日本動畫還是出現在了大部分國家的電視銀幕上。

《哆啦A夢》中因為胖虎總是揍大雄,也曾被人投訴助長霸凌

不過,部分動畫在其他國家播出時,為了避免麻煩而設法隱藏其產地,採用了比如消除製作人員名單,或是更改作品內容的方式進行「本地化」。舉例來說《科學小飛俠》在美國播出的時候,就刪除了部分比較暴力的戰鬥場面,還讓一些未出現在原作中的機器人登場,連故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而像偏亞洲風的《哆啦A夢》(1979年)和偏歐洲風的《凡爾賽的玫瑰》(1979年),根據國家不同也對這兩部作品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評價。

《凡爾賽的玫瑰》(1979年)

在這些輸出作品當中,也有著「本地化」後逆輸入回日本的情況。比較出名的就是我們也很熟悉的《變形金剛》(1984年)系列。這部作品原本是美國孩之寶為在美國推銷從TAKARA收購來的可變形成機器人的汽車和飛機玩具而製作的動畫,剛開始本片僅在美國國內播放,因為玩具暢銷海外,之後的幾部動畫都逆輸入回了日本播出。由於此動畫基本是由當時的東映動畫負責製作,因此本片也可算的上是出口轉內銷的成功典型。

《變形金剛》,日版名稱為《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1985年)

而日本動畫真正在海外樹立口碑,則要歸功於1989年12月在北美上映的動畫電影《AKIRA》(1988年)。這部科幻動畫電影根據大友克洋同名原作漫畫改編,並由他親自擔任監督。當時的好萊塢並沒有看好此片,因此在美國上映初期規模不大。不過在多家藝術類電影專門的影院上映後,許多影評家和觀眾對這部影片都給與了很高的評價。而之後本片在歐洲等地也採用了相同上映方式,同樣獲得了成功。從提高日本動畫正面影響力來說,本片可謂功不可沒。

《AKIRA》(1988年)

既然有正面例子,那當然也有反面教材。1992年,一部叫做《超神傳說》(1989年)的動畫電影在美國和英國的影院上映了。這部被譽為「觸手」動畫先驅的成人電影,雖然在已經看慣成人動畫的日本國內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反響,但對於首次接觸成人動畫電影和觸手文化的歐美觀眾來說就有著很大的衝擊性,當然各種對於性與暴力的批判也接踵而至。一時間日本動畫和成人動畫幾乎成了同義詞,而日本「變態國度」的稱號也從此在世界中傳開了。

《超神傳說》(1989年)

到了90年代,日本動畫已經在世界範圍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當時向海外輸出的《美少女戰士》(1992年),《遊戲王》(1998年)等片都獲得了觀眾大量好評,而《精靈寶可夢》的劇場版《超夢的逆襲》(1998年)在全球的熱映,為日本動畫的地位再添重重的一筆,讓好萊塢也開始考慮日本動畫是否有改編成電影的可能,因此也造就了之後真人版《龍珠》的悲劇。

《精靈寶可夢 超夢的逆襲》(1998年)

在90年代後半,動畫觀眾的年齡層開始有了變化,因此面向青年觀眾的深夜動畫也開始受到製片方的關注,而在深夜播出TV動畫也漸漸成為了常態。隨著日本少子化的影響,白天與深夜檔動畫的作品數越來越接近,到了2006年左右,兩者製作的動畫片時幾乎持平,之後深夜動畫的數量開始慢慢超越日檔,最後就變成了如今深夜動畫檔成為主流的情況。不但觀眾滿意,片方也賺的盆滿缽盈,簡直雙贏。

首部引發日本社會現象的TV版深夜動畫——《魔法少女小圓》(2011年)

另一方面,以宮崎駿監督為代表的日本動畫電影一路高歌猛進,走向世界。在2003年,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影片《千與千尋的神隱》(2001年)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長篇動畫獎的日本動畫,同時在日本國內創下了308億日元的票房,成為了日本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而且這個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千與千尋的神隱》(2001年)

最後再來看看剛過去的2016年。新海誠導演的動畫新片《你的名字。》不但在日本國內,在世界範圍內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本片在中國內地也一舉刷新了劇場版《哆啦A夢 伴我同行》創下的5.31億人民幣的票房紀錄,成為了國內最賣座的日本動畫電影。鑒於《你的名字。》所帶起的日本動畫熱潮,不考慮兩國關係的變化,也許2017年我們還能在影院看到更多的日本動畫電影。

《你的名字。》(2016年)

關於日本動畫百年回顧就先說到這裡。鑒於近期新番動畫延播事故頻發,作畫崩壞已成日常,「日本動畫業界要完」這個說法愈演愈烈,因此有沒有下個百年已成謎團。雖然本鵝也許看不到結果,但作為一路看著日本動畫長大的一代人,還是希望它能夠溫故知新,以百年為界重回原點,找出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讓日本動畫能走得更遠。最後再補上一句,「祝你100歲生日快樂!」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白鵝紀】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光影 | 我的小女盆友和我爺爺同名
賽場即舞場——舞蹈題材動畫
少年JUMP的反面:鮮血、暴力、權力,集英社下另一暗黑系漫畫雜誌:YOUNG JUMP
【動漫精選】10年了,這部動畫依然讓人忘不掉!
我TM吹爆!手撕「人類聖經」的 日本國家隊動畫!

TAG:日本动画 | 动画电影 | 日本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