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館子記】浙江美術館的肖全攝影作品展
上周六去圍觀了肖全的攝影展。
剛到時肖全在做講座,介紹了他在浙美展出的,這兩年的新作品,以及他和馬克·呂布的交流經歷。
肖全本人頭髮短短的,很乾練的樣子。和印象中長發不羈的樣子大不一樣。
很多人知道肖全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三毛、姜文、田壯壯、鞏俐、張藝謀、王安憶。這些照片有著80年代的印記。
展覽不僅是「我們這一代」。展覽首先回顧了肖全攝影的源起。展出了一部分80年代市井生活的照片。
肖全拍攝的西湖情侶
以及《我們這一代》中的作品。
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家殘雪
攝影師13年在西雙版納拍攝兩個小姑娘林坦和宛坦的一組照片。
展覽還展出了這兩年的「聯合國」系列,還有和馬克·呂布相關的照片,暫不提了。
-
寫文是想吐槽一下肖全這幾年的照片。
這兩張是近幾年拍攝的,呃… 右邊那張照片,為了突出人物而架了白布,光是這件事就俗氣的不行(這麼乾的攝影師不少,但是做的更有趣),更不要說前面那一水的擺拍人物了。完全沒有生活氣 ,我媽去跳廣場舞的時候完全不是這樣啊…
還有這一系列,是在四川拍的。呃,不說是在四川拍的能看出這是四川嗎?這種人物往前站著,背後是風景的照片,很遊客照啊,不過是帶有陌生感的遊客照。
人像擺拍氣很重,抓拍到老奶奶笑的瞬間,也像是刻意的呈現。
為什麼近期的照片會有這麼大的改變?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他的拍攝越來越熟練,拍出的,本應該是夢境一樣卓越的照片,但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快夠)
個人猜測,肖全在拍攝《我們這一代》的時候,大家還都未成名,藝術家之間的交往,平等而坦誠,肖全也長期生活於北京與杭州,熟悉拍攝的空間與人物。而他在四川拍的這組照片,被拍攝者像是宣傳照一樣標準的「少數民族」,再次貼合了我們對少數民族的刻板印象。在像看海報一樣瀏覽完這些照片後,不禁疑惑:除了「漂亮」,這組照片還帶來了什麼?為何我沒有得到像80年代的那些照片一樣,更多的、更豐富的信息?
一個創作者絕不可以「窄化」他人。「窄化」這事最可怕的,是它可以「循環自證」。你看到一個人,在心裡對他貼上了「少數民族」的標籤,就會拍出非常「少數民族」的照片,這些照片又印證了你對他們的標籤,這樣循環多次,自己都相信了這些人真的就是自己想像中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是自己想像中的生活。
當我看到肖全近期拍攝的人物如此扁平,宛若配合劇本的表演者,自然非常失望。
舉個栗子。這是肖全80年代時拍攝的楊麗萍。
這是他今年拍攝的楊麗萍。
不想評價。
-
說點別的。展館門口有攝影師簽名的肖像作品賣,非常便宜,小畫180、大的480,畫冊460,都有簽名,明信片30一套木有簽名(除非你買了別的)。簡直白菜價啊,看到已成名的攝影師的作品這麼便宜著實嚇我一跳,對未來同學們作品的價格與生存來源產生了很深的擔憂。話說,當時在排隊買照片的時候,前面一個人吐槽:「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品市場的再次興起…」
我幫朋友代購了一副小畫和一套明信片,大家喜歡作品的話可以順道買一幅。
-
時間:2016.12.21 - 2017.01.08
名稱:肖全肖像攝影作品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負一層
評價:還行,值得從杭州其它區專門來看一次,順帶轉轉浙美其他的展覽也是極好的。
撩妹/漢度:較低。要是對著易知難發花痴惹妹子不高興好說,萬一對著林坦宛坦的照片發花痴暴露自己蘿莉控的本質就糟了。
推薦閱讀:
※人物丨從豆瓣女神變身美術館館長/晚晚
※【下館子記】詹姆斯·特瑞爾展(撩妹/漢度極高)
※為什麼我們要去美術館看畫
※如何看待美術館本身及其影響在政治上社會上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
※為什麼美術館不可以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