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是處的25歲,誰沒有過?

習以為常的偏見

前段時間,一則來自台灣的視頻在朋友圈引起不小波瀾,講述了某公益基金會進行了一項真實的社會實驗:找來各行業的企業家和高管,對幾份匿名簡歷進行評價。

這些簡歷毫無疑問有著人們通常認為的缺點:比如年齡偏大、工作經驗卻很少;比如學歷不佳、從很低端的雜工做起;比如跳槽頻繁、連續幾家公司只待一年就換;比如期望高、剛畢業卻要求上萬的薪水。

從企業管理者和HR的角度看,這些簡歷確實存在明顯硬傷,難以給予面試機會。然而當揭曉這些簡歷主人的名字時,實驗中的企業家和看視頻的我們都被結果所震驚。

年齡偏大卻缺少工作經驗的,是國際著名導演李安。李安畢業後沒能找到一份與電影有關的工作,不得已賦閑在家,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那時他每天除了在家閱讀、看片、寫劇本外,還包辦了買菜、做飯、帶孩子等家務。直到拍攝第一部電影前,李安在家中當了整整6年「家庭主男」。

學歷不佳從低端的雜工做起的,是台灣知名麵包師吳寶春。吳寶春生於貧窮的鄉下,在家中排行老八,12歲時父親過世,中學畢業就到台北賺錢養家,輾轉做過菜市場學徒、4S店洗車員、麵包店學徒等。2010年,他代表台灣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獲得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

而跳槽頻繁連續幾家公司只待一年就換的C先生,和期望高剛畢業卻要求上萬薪水的C小姐,則分別是實驗中高管的朋友和子女。

這部短片真實的記錄了企業管理者和HR們在看簡歷時所帶的偏見,而在真相揭曉後也讓我們每個人都陷入深深的沉思。

時間讓我們學會敬畏

我做了七年的招聘,面試過幾千人,也拒絕了其中的大多數。

在我工作的前幾年,隨著經驗積累,我對招聘越來越自信,所有應聘者都要通過我的面試才能進入下一輪,那時的我很少會質疑自己的判斷。

然而,時間是驗證真理的良藥,當我工作到第六第七年,再回過頭看三四年前的決策,卻往往發現,很多我們曾經欣賞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優秀,而一些當年我們不看好的人卻變得光芒萬丈。

三年前,曾合作過的一位90年的獵頭小姑娘找我吃飯,告訴我她要創業做獵頭公司,想聽聽我的意見。

我心裡很驚訝,因為那時的她才23歲,工作不到兩年,言行舉止還很稚嫩,在上海沒什麼親戚朋友,也沒多少行業積累,這不應該是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打基礎攢人脈的時候么,創業是不是過早了?

然而三年後,她的獵頭公司一年收入幾百萬,她一邊讀著MBA一邊操作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單,中小單員工會幫她做好,儼然已經實現財務自由。

兩年前,我招聘一個市場研究主管,這個職位在行業里成熟的人才不多,有深入研究能講出獨到見解的更是少有。當時面試了一位其貌不揚,但很有想法、對市場有自己理解的男生,那年他27歲,有個自己的公眾號偶爾寫寫文章。

我和業務總監都覺得他不錯,但因為他任職的不是行業里的大公司,沒有閃亮的背景,因此我們只給出了一個普通的offer,離他的期望差一千塊,但是就這一千塊,我們不願意加,他也沒有來。

然而兩年後,他的公眾號在地產垂直領域已經大有名氣,寫的文章我幾乎每期都看,篇篇都有幾萬的閱讀量,找他做廣告推廣的項目絡繹不絕,成為地產界的網紅大V。

一年前,我為公司招聘運營總監,面試了很多人,其中一位知名公司的城市總思路敏捷也很有激情,但他當時已經40歲,管理的城市公司規模卻很小,我們擔心他缺乏集團管控經驗並且可能潛力不足,沒有錄用。

然而一年後,他負責了那家知名公司的一項開拓性的新業務,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用創新的模式殺出一條血路,取得了令行業矚目的成績。

HR們在看一份簡歷時,往往從教育經歷、公司背景、工作年限、崗位職責、項目經驗、穩定性、發展速度等因素評估是否合格。到面試時,HR和業務總監又會考察候選人的經驗質量、能力強弱、潛力高低等。

從簡歷到面試,所有的評估都是根據候選人過去的經歷,去推測其未來的表現。這個邏輯看起來沒有錯,甚至是唯一合理的方法。然而,以過去推測未來,真的很有效嗎?

馬雲25歲時在做英語老師,30歲前都沒聽過互聯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我們如何從當年的馬老師,推測今天的馬爸爸?

王石25歲還在蘭州鐵道大學念本科,屬於典型的學校一般讀書又晚,如果以這個簡歷畢業去應聘萬科,肯定是見不到面試官的。

任正非25歲是一名建築工人,40歲時還在石油後勤服務基地上班,直到43歲創立華為,而這個年紀已經超出了今天很多公司的招聘年齡上限。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時間長河的面前,基於過去經歷的招聘判斷顯得蒼白無力。

Be A Giver 學會給予

我曾寫過一篇《招聘A級人才的奧秘》,從數理統計的角度說明了單個面試官的錄用成功率不高於50%。

阿里資深副總裁兼菜鳥網路首席執行官童文紅,幾天前在湖畔大學的分享中也提到,即使以她的面試功力,招人也就一半的把握。

HR做的越久,越懂得敬畏他人。我們無法預測一個人十年後的樣子,也難以知道今天我們拒絕的人,是否其實是未來的明星。

面對眾多求職者,企業總免不了要進行篩選,公司無法給每個人職位,HR們也難以改變當前基於經驗與能力的行為面試方法。

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是否能多給一些人選面談的機會,多與他們聊幾分鐘,在拒絕時多說兩句鼓勵的話,在需要用人時多相信現有員工的潛力。

回想當年,25歲的我們,在去應聘時也往往沒有漂亮的簡歷。而今天你已成前輩,在這不那麼容易的職場中,是否能透過薄薄的簡歷,看到求職者身上的閃光點?

Be A Giver,少一點驕傲,多一點謙卑;

Be A Giver,少一些批判,多一些信任;

Be A Giver,少一份拒絕,多一份給予。

微信公眾號:濤哥雜談

關注地產行業趨勢,分享HR最佳實踐,解答職業發展困惑,個人微信Jerryhe0406,加好友請務必備註公司、職位、姓名。


推薦閱讀:

我的愛情觀
如果你想追隨夢想,就要心無他念
買衣服和找男友都有這3個共同點
擊掌
知識沒能改變命運?你一定學的假知識

TAG:职场与成长 | 面试 | 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