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這款自我量化神器,認識真正的自己?| 有用功

我昨晚 12:45 睡著,今早 8:03 起床,睡了 7 個小時 18 分鐘,早上從家出發到公司,下班去千串屋喝了酒,行走了 9022 步,心跳變化在 61 - 98 bpm 之間,一天使用電腦 7 個小時 48 分鐘,攝入了約 600 毫克咖啡因,碳水化合物 111 克,脂肪 14 克,沒有鍛煉。

Gyroscope 首頁視圖,一日生活便量化於此

我們都知道數據是有用的,可以用來做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現在我們反過來思考,它於我們自身和生活能帶來什麼幫助,這就是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量化生活的原因 ── 自我發現、自我了解、自我進步。通俗一點說,你對自身的生活狀態越清楚,對自我的了解也會越全面,也更容易做出改變。

今天我就在 AppSo(微信號 appsolution)上分享我的自我量化心得,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量化生活並不是新玩意兒,加里·沃爾夫和凱文·凱利在 2007 年發起這項運動的最初來源,便是看到 Twitter 上有很多人都在曬自己的體重、飲食。

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隨著科技發展而發生變化,感測器和信息處理技術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量化生活的行為也自然而來。

加里·沃爾夫 2010 年在 TED 上演講「量化自我」,引起廣泛關注

量化生活是一門基於數據收集、可視化、交叉分析的方法學,但它沒有一套泛用於所有人的方法,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簡單地歸納出三個核心步驟:

  1. 收集數據
  2. 可視呈現
  3. 提出建議

今天要推薦的 Gyroscope 強調第 2 個階段,將數據可視化並呈現。Gyroscope 是一個量化生活的工具,能夠輔助我們更積極地去管理生活、了解自己。

Gyroscope 有 Web 端和移動端,圖為 Web 端的周報告視圖

為什麼選擇 Gyroscope?

說實話,沒有比它更好的選擇了。

首先作為一個數據可視化工具,Gyroscope 界面美觀、交互出色,豐富的圖形樣式吸引著你每天都想打開它。

其次,就量化本身來說,它支持的維度全面,除了健康與運動,還可導入社交狀態、時間管理等多方面數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於 Gyroscope 的交叉分析。

Gyroscope 擺脫了常見的呈現方式,如果你使用得當,你會得到很多綜合不同方面的量化報告。例如心率隨運動的變化、事件於地理位置的分布等,由抽象到具象,才更接近真實生活。

Gyroscope 採用卡片樣式呈現,可量化多方面的數據

如何使用 Gyroscope 來量化生活?

好工具有了,如何使用才是重點,量化這件事其實不難,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就好。

Gyroscope 在功能上已經非常強大,甚至說有點過於複雜,它可以量化生活的諸多方面,並且匯總成日報告、周報告、月報告,甚至年度總結。

它只是一個數據可視化工具,自身不帶有數據監測功能,只能通過接入第三方應用來獲取數據,所以我們需要配合不同的 app 來收集以上各個方面的數據。

下面我會拆解 Gyroscope 所支持的量化類別,依次說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想了解的方面瀏覽:

註:由於我的使用的設備是 iOS 與 Mac 平台,文章內容主要基於這兩個平台撰寫。

1. 身體健康

與健康有關的數據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每天我們都會產生的。

其實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各自的 Health App 與 Google Fit 已經做得不錯了,Gyroscope 也主要是通過接入兩者與一些第三方 app 的數據,進行綜合量化。

走路步數:

推薦使用 Move,它可以記錄步數、地理位置以及卡路里消耗。當然只要你接入了 Health 的數據,也可以使用微信運動、小米手環等方式記錄。

Gyroscope 里的呈現不是單一的,剛才講到過,最好的例子就在這(上圖右 3),你可以看到「傍晚總覽」這張卡片,將步數分布、心率變化、地理位置以及時間追蹤都融合在了一起,數據的魅力不在於數字,而是變化。

體重變化:

我想你最好有個智能體重秤,如小米體重秤,通過小米運動 app 將數據自動導入 Health,再呈現在 Gyroscope,自動化記錄。另外,Gyroscope 也支持導入體脂率。

心率變化:

目前收集心率變化主要還是通過 Apple Watch 以及運動手環。另外,在最近的更新中,Gyroscope 還支持導入「正念」的數據,你可以看到期間的心率變化,很有意思。

睡眠時間:

相對於心率來說,睡眠質量可能是人們更為關注的。

統計睡眠時間也有很多選擇,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 iOS 10 更新後自帶「就寢」功能的鬧鐘 app。(微信號 appsolution 後台回復「就寢」獲取 iOS 10 就寢功能使用體驗)

當然也有一些第三方 app,這裡推薦 3 個,可按需自取:

  • Sleep Cycle:老牌的睡眠追蹤 app,界面簡潔,可選擇根據震動或聲音兩種檢測方式,特點在於可記錄各種信息分析出對睡眠影響的因素(如氣壓、濕度等)。
  • Pillow:新晉產品,但功能強大,預設多種睡眠模式(如小憩、午休等),界面優美,交互出色,並且可通過 Apple Watch 檢測,並帶有睡眠分析建議(需解鎖高級功能)。
  • Sleep + + +:主打通過 Apple Watch 進行睡眠檢測的 app,只有簡單的記錄功能,但也勝在簡單,心理成本輕,需要手動開始和結束檢測動作。

如上所述,Gyroscope 幾乎不會單純只呈現一方面數據,你還可以看到睡眠時的心率變化(如下圖),所以個人比較推薦後兩種檢測方式。

飲食記錄:

支持導入食物和水的攝入數據,是最近 Gyroscope 才加入的新功能。我也開始嘗試記錄這方面的數據,主要記錄攝入的卡路里、咖啡因和水。

數據追蹤方面推薦我使用的 Lifesum。只需要在資料庫里選擇對應事物,便能自動記錄三餐的卡路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攝入量,另外它的健康計劃與食譜推薦也比較有特點。(微信號 appsolution 後台回復「邊吃邊瘦」獲取包括 Lifesum 在內的 4 款飲食記錄 app 介紹。)

如果你還不明白為什麼要記錄飲食,推薦看看 Apple Health 的這一部短片,很有趣:

[AppSo 分享] Health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y0349sgjz5s/y0349sgjz5s.html

2. 運動鍛煉

鑒於我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運動部分就簡單說一下跑步和騎行兩方面。

Gyroscope 官方支持導入 Runkeeper 和 Strava 這兩款 app 的數據。它們都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並且開發者也單獨有兩款針對這兩個領域的量化 app。

AppSo(微信號 appsolution)認為值得提到的一點,Gyroscope 在量化跑步上做了不少功夫,不僅可以使運動路徑更顯示更細緻,還可以添加用戶自己的照片,還有「將消耗卡路里換算成多少個甜甜圈」這樣有趣的功能。

除了跑步與騎行之外,Gyroscope 也支持幾乎 Health 中所有的運動鍛煉類別,如瑜伽、游泳等。

3. 數字生活

我之前寫過的「如何過好數字生活?你可能需要一套整理術」一文中提到,Gyroscope 可自動導入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地理位置、聽歌記錄以及時間追蹤記錄,繪製成一張你的數字生活行為圖,這也是它讓我這類量化青年覺得「要命」的地方。

一個月下來回顧自己去過多少次餐廳,逛了多少個商場,就像是一個用腳步寫下的故事

社交媒體:

畢竟是外國的開發者,當然也只支持 Twitter 與 Instagram 的推文照片記錄,在 Win 版的周/月/年報告中會提取社交媒體照片上的時間、地點。

地理位置:

Gyroscope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你可以通過我上面提到一些 app 來記錄地點。你可以用 Move 在後台自動記錄所停留的地點,也可以關聯社交媒體,提取推文照片中的地點信息。

除了以上兩種記錄地理位置的方式之外,Gyroscope 還支持 Foursquare,也就是 Swarm 來手動打卡記錄(可腦補國內的街旁網)。

地理位置在 Gyroscope 中有很多維度的呈現方式,簡單列述一下你可能會覺得很有趣。

地址位置光是在日報告中就有四種呈現方式:根據時間與路徑、根據步行路徑、根據交通方式,以及結合步數、心率等信息的「傍晚總覽」(詳見「走路步數」部分)。

通過 Gyroscope 結合行走路徑和地圖,讓記錄地點變得更有意義了一些,定期可以回顧一下,看看過去的一段時間去過哪些地方。

時間追蹤:

時間是抽象的,衡量它的消耗往往是通過事件。Gyroscope 里則主要將時間的消耗,表現為數字設備上的效率與地理位置的行程(上一段有提到)。

效率部分需要使用 RescueTime,這是一款跨平台的時間追蹤 app。它可以統計你在電腦、手機(除 iPhone 外)中各種使用軟體、瀏覽網站的時間,並進行判斷標記,生成圖表與效率報告。(微信號 appsolution 後台回復「時間」獲取 iOS、Android 和電腦端的時間追蹤工具推薦。)

音樂流媒體:

很簡單,只需要鏈接 Spotyify 就好了。當然這個也是需要「爬梯」才能愉快使用的,最近 Web 版中還可以看到自己跑步或騎行中聽了那些歌。

對了,Gyroscope 除了可以進行自我量化之外,還帶有社交屬性,可以相互加好友,瀏覽對方的量化數據(當然也可以設置隱私許可權不讓別人瀏覽)。

除此之外,你還能建立興趣小組,分享和激勵對方進行量化,甚至也有一個類似微信運動的排行榜。

下一步行動

當然,自我量化除了能讓自己「身心愉悅」,了解我們自己之外,最好還是能帶來一些更好的變化。為此,我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給大家貢獻兩個比較「有用」的建議:

1. 定期檢視

對於量化生活而言,只記不看是非常大的忌諱。做到每日總結、每周總結,甚至每月每年總結是很有用的。

當然 Gyroscope 會自動匯總生成這樣的報告,其實信息量蠻大的。你可以花時間好好看一下,制定一些改進計劃,畢竟記錄這些數據也是花了不少精力呢。

2. 趕快行動

其實行動並不難。動得多一點,吃得健康一點,睡得好一點,健康也就隨之而來,就這麼簡單。

「量化生活」只是一個過程。我覺得,學會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給自己提出優化的建議,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是「自我量化」最大的意義。

本文作者 @趙明億,轉載請先聯繫我們並獲得授權。

本文由讓手機更好用的 AppSo 原創出品,關注微信號 appsolution,回復「Naughty」獲取一款性生活量化 app,想知道自己啪啪啪有多厲害,先從做好記錄開始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好多人的眼裡心理諮詢就等於雞湯文的傳播?
跟他們比起來,我就是個垃圾
什麼是堅定的自我意識?
如何提高自控力和執行力?

TAG:自我提升 | iOS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