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慧城市能消滅霧霾嗎?

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勞動力和資本流動性增強的作用下,城市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快。但在城市化運動中,人口擁擠、工業污染、資源短缺、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層出不窮,這些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相對滯後,成為影響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阻礙。為了解決這些城市問題,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們開始改變思考方向、放大思考格局,創新地提出有別於傳統發展方式的新模式。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島」城市建設計劃;2008年,在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下,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經過2009年的進一步發酵,2010年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掀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狂潮。

拿什麼拯救你 我的城市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全球空氣質量地圖數據顯示:世界上92%的人口生活在PM2.5超標的地區,中國成了空氣污染重災區,PM2.5嚴重超標。

剛步入21世紀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影響人類本世紀的兩件大事,一是中國的城市化,二是以美國為引領的新技術革命。

人類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逐漸的意識到未來城市智慧化發展的重要性,在城市化探索過程中追求最優發展方案。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一種新思維,也是城市發展的新形式。智慧城市能夠與人緊密結合,對人的經濟增長方式、社會管理模式以及人的行為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促使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未來的發展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經濟和技術的權利。那麼在這樣的發展情況下,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一些列問題也會困擾著城市,例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住房不足、失業、疾病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為解決城市問題的一條可行道路,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

大數據:將透明革命進行到底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離不開先進的創新技術,其中大數據是最關鍵的因素,大數據已經成為我國智慧城市的核心內容,大數據的採集、處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等一系列的綜合應用,打造大數據生態圈,才能使城市更加智能化、更有效的服務於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為「智慧城市」做背書,杭州算是先行者,在2016杭州雲棲大會上,杭州聯合阿里雲、富士康、依圖科技、數夢工場等13家企業通過阿里雲安裝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的方式,用數據幫助城市做思考和決策,將城市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提出通過車流的密度智能控制交通燈、通過互聯網繳納各種資費等等。

例如,通過道路網路上安裝的電感線圈、紅外裝置、攝像頭等設備,管理部門獲取相應數據並進行專業化分析,從而捕獲道路交通狀況;可以及時在相應網站上公布各路段的相關信息,包括城市公路圖、公共交通行車路線和時刻表、收費站點圖;也可以及時公布各路段可能影響交通的突發事件,例如演唱會、火災、交通事故、道路坍塌、緊急維修等;並且也可以通過分析,智能化地幫助行人預測不同時段出行的最佳路線,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堵塞的發生。同時,通過智慧交通項目的建立,市民的出行也變得更加便捷。在出門前,人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各個路段的實時交通信息狀況,進而選擇最節省資源的路段。

物聯網:「智慧城市」的基礎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信息技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將具有移動終端、RFID、感測器等等智慧化模塊的末端設施,通過短距離通信、有線長距離或者無線和設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滿足智慧城市對城市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利用互聯網將城市設施中無處不在的智慧化感測器有效的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對城市全面感知,實現物聯網和「數字城市」的融合。對教育、城市服務、公共安全、生態環境、政務、民生等等各方面的需求做出智能化的決策支持,讓智慧城市真正做到「智慧化」。

EO Smart 2 是德國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的交通工具,聯網之後,在智能交通網路系作用下,每台EO Smart 2車輛都配備了自動導航系統和駕駛輔助功能,所有車輛在平台的統一調度下運行,系統會自主匹配最佳路線並將同路的車組合,根據需要去各自該去的地方,同時,每輛車之間都不會發生碰撞,通過大數據的共享,一旦到達目的地附近隨時與車隊分離,不僅互相併不影響還能保證零事故。

雲計算:「智慧城市」的「大腦」

雲計算平台以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計算能力,成為智慧城市的「大腦」,全面分析城市的各個方面,完成對城市海量數據的計算以及存儲,同時提高城市資源整合效率,節約了 「智慧城市」建造成本。在 「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存儲大量數據信息,並且在城市的多個應用系統之間存在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各個應用系統均需要存儲在「雲」端的各種數據,用於實現各自功能。如此眾多而繁複的系統需要多個強大的信息處理中心來進行各種信息、各種數據的處理,所以稱雲計算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腦」。

智慧城市需要綜合各方共同推進,注重整合相關信息資源。 「智慧城市」建設要高度重視信息的挖掘、整合與再應用。而雲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其重要功能就是整合資源,打破「數據孤島」現象,為應用提供強大的支撐,是信息能夠全方面的共享,為預測和決策提供有力的智慧參考。通過雲計算中心的建設,能夠有效整合設備硬體資源和信息數據,支處理更大規模的數據,並且能夠對數據進行更深度的挖掘,充分地再利用,形成一批規模化、特色化的數據開放和共享機制。這也為未來城市「分享經濟」這一時代主題奠定至關重要的基礎。

通過雲技術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的實時數據分析,修正城市中的問題,自動調配公共資源,智能化管理城市。例如,對地鐵線路上的列車也進行相應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改造後,列車就可以根據客流自動調節發車的間隔時間,自動診斷運營故障並修復、排除自身故障,實現無人駕駛;而物流運輸上,城際貨運可以通過分析交通信息資源數據中心,實現計算物流配送系統時間、路線等信息的互聯互通,並通過應用軟體把物流配送的信息進行自動匹配,降低因為車輛空載率較高導致的交通堵塞、資源浪費、成本提升等發生的頻率。

安東·尼湯森在《智慧城市》一書中提出:「僅僅採納任何一項技術本身,不管多麼的優秀,都不能解決城市問題」。無論是從創造者還是受益者角度分析,人類都是關鍵之所在,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以人為本」,在依靠技術的同時,還應充分發揮人在「智慧城市」作用。如果將「智慧城市」簡單理解為通過技術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就縮小了「智慧城市」的內涵,也與人們預想的「智慧城市」背道而馳。

如果不尊重自然規律,不以人為本,單純依靠數據化和智能化是無法治癒「城市病」的,無論城市多麼智慧,也只是一種管控手段,而霧霾也只會如噩夢般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推薦閱讀:

這個16歲的孩子用了37年做了一件你這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關於霧霾問題的三重思考
沒有人因為霧霾而自殺
灰色城
霧霾地理——探秘唐山重工業!

TAG:雾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