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獲得主教我們如何更聰明的學習,超越智商的限制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想必不少人看過或聽說過,書里提到人的大腦主要有兩種思維方式:系統1和系統2,分別對應快思考與慢思考。
喬納森·海特《象與騎象人》一書中也有類似關於人類心理上的表述,系統1對應著象,系統2就是騎象人。
丹尼爾·卡尼曼的系統1和系統2理論來源於斯坦諾維奇與埃文斯的科學研究。
而談到知識學習和管理,那就需要搬出斯坦諾維奇寫的《超越智商》,其中有一個三重心智理論。
三重心智:自主心智、演算法心智、反思心智。
自主心智
自主心智類似於系統1,核心是自主意識,是自發的、容易啟動的、直覺性的。
演算法心智
斯坦諾維奇說的演算法心智指的是智力,而智力又被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類:
- 流體智力
- 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晶體智力主要指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取決於後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係。
反思心智
反省心智與人類的理性思維直接相關,指是對思考過程的思考,從而幫助我們執行決策與判斷。其實就是近年來很流行的」元認知「。
用三重心智模型對知識分類
自主心智對應要提高的是技能。
演算法心智對應要提高的是知識。
反省心智對應要提高的是思維。
為什麼要這麼劃分呢?
技能要熟練,必須要刻意練習到自發啟動,就像賣油翁說的」無他,唯手熟爾「,這是每個人吃飯的傢伙,比如你會編程,她會設計等等。
知識主要分為兩:陳述性和程序性。
陳述性知識是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或者說是關於「是什麼」的知識,包括對事實,規則,事件等信息的表達。
程序性知識只能藉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論其存在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一套辦事的操作步驟,是關於「怎麼辦」的知識。
更多解釋見:什麼是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_百度知道
思維是最難獲取和鍛煉的,但獲取後很多事可以跨學科通用的。
幾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這樣來劃分,這樣你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去收集和整理,刻意去鍛煉提升。
知識處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人學習要靠大腦的記憶。
記憶分兩種: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
工作記憶就像電腦的內存,讀取速度快,但容量有限,」斷電「後會清空。
長期記憶就像電腦的硬碟,讀取速度慢,但可以長久存儲。
大腦工作時候也像電腦一樣,程序運行時需要讀取到」內存「中處理,所以工作記憶不能負荷太高。
這也就是為什麼產品設計時,一定要避免給用戶4個以上的選項,因為工作記憶厭惡複雜,經常處理不過來。
即使有多個選項也要按四個以內的區塊進行組合,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還有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其實也減少記憶的負擔,把數據存到」外置硬碟「上。
正是因為工作記憶這麼寶貴,所以我們要剔除錯誤的概念(保留正確的陳述性知識),提煉出方法論(形成程序性知識和思維方式),刻意練習讓自主心智開啟自動處理。
刻意練習
前幾天聽了美貌大王許岑的語音分享,講自己的刻意練習方法論。
他分享了自己學英語、做PPT、學指彈吉他等方面刻意練習的案例:
看了上百遍的《阿甘正傳》,模仿湯姆漢克斯的發音和台詞,並且用錄音機錄下來反覆練、反覆聽,從此英文發音和讀寫水平大幅提升。
為了學指彈吉他,借錢買了一把4萬多的吉他,半年多才還清欠款,甚至練吉他太瘋狂耽誤工作被辭退。請國內頂級高手高君先生授課,每天練琴4小時以上。
誇海口逼自己一晚上學會Keynote做幻燈片,後來成為老羅鎚子手機發布會幻燈片御用操手,迄今使用Keynote做幻燈片超5000小時。
總結起來有幾條:
- 擁有極大的興趣,模仿模仿再模仿。
- 找高手指點,獲取正確的及時反饋。
- 動作分解和大量的重複。
- 主動製造刻意練習環境。比如:」作秀「。
- 珍惜職業中的被動刻意練習機會。
經常有人說:」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模仿,而且千萬別想為什麼,做就是了。能力不夠時別想的太多。「
模仿、分解與重複、高手及時反饋、尋找或製造刻意練習的環境。 是任何一項技能達到高手水平的必經之路。
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我們雖然對知識進行了分類,也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和刻意練習。但如果全是碎片化知識,沒有系統脈絡串起來融匯貫通吸收的話,就像莊子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世界上的知識是學不完的,那有沒有」元知識「呢?
」知識遷移「這個詞很多人應該不陌生,講的就是知識間融會貫通,形成跨學科思維去解決問題。
關於哪些知識是可以遷移的,參考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技能或知識是可以跨領域遷移的? - 調查類問題 - 知乎
如何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呢?
時常積累一些開放式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都記錄下來。
嘗試用你已整理和獲取的知識去解答你積累的問題,寫下來並發表出去,比如發知乎、簡書或微信公眾號。
想讓知識融會貫通,被很多人提過而且屢試不爽的方法就是:」教會別人「。
所以我寫了上面這篇文章,其實我也在學習~
終身學習愛好者加我微信:vista8,成長的路上你並不孤單。
推薦閱讀:
※知乎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下)
※請問複雜性研究對人工智慧發展的幫助有多大?
※是否以成敗論英雄? 辯論
※如何有效區分「還不夠努力」和「努力錯了方向」?
※「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等思維有沒有錯?如果錯,錯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