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小孩子格鬥技巧真的能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嗎

12月8日深夜,北京市中關村二小一位家長在網上發文,稱孩子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霸凌,更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癥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該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廣泛流傳,各個格鬥相關公眾號也藉機推廣格鬥課程,校園霸凌,也再一次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以往,當人們聽說哪個學校又發生了欺凌事件造成某某學生受傷這些事件時,總會建議說讓孩子去練些格鬥技能,這樣就能保護自己了,同時還會把自己當年勇斗學校混混的英雄故事拿出來作為佐證。而這一次中關村二小事件給我們提了個醒:不是所有校園霸凌都伴隨著激烈的肢體衝突。

通過閱讀了大量相關文獻,我可以有理有據、認真肯定地說:練習格鬥、提高戰鬥力對減少校園霸凌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通過學格鬥來減少霸凌現象的原理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樣。在這裡,小菠蘿想本著冷靜客觀的態度和大家一起聊聊學習格鬥是如何影響校園霸凌事件的。

霸凌是什麼?

既然要討論「格鬥」對「霸凌」的影響,我們還是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先把「霸凌」是什麼講清楚吧。

「一人或多人對確定的目標進行重複性的言語或肢體傷害,並且受害者很難進行有效的反抗 (Olweus, 1997)。」

我經常簡單地把霸凌理解為「欺負同學」,這個看法有些片面。在霸凌的定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霸凌有三個特點:

1.言語或肢體傷害。

2.帶有重複性。

3.力量不對等性。

對於第一個描述中的「言語或肢體傷害」,學術研究者將其細分為直接霸凌間接霸凌。直接霸凌通常就是各位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的霸凌,辱罵、拳打腳踢、恐嚇這些行為都包括在其中。

而間接霸凌通常會因為它不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明顯的傷害和它的隱蔽性而被家長和老師忽視。間接霸凌包括傳播謠言、暗中詆毀、社交孤立、網路霸凌這些情況。

同時,間接霸凌有時很難找到事件源頭(比如很難找到謠言是最先從誰的口中傳播出去的),這讓間接霸凌很難被有效制止。研究表明,男性更加傾向於實施直接霸凌,而女性更可能去實施間接霸凌 (Bjorkqvist,Lagerspetz,Kaukainen. 1992)。

霸凌會給受害者造成的影響包括:自我貶低,情緒失落,焦慮,厭學,自殺傾向,甚至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但除此之外,我還想提醒大家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霸凌者,問題的嚴重性一樣不輕。」比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霸凌者擁有更強的自信,也非常樂於參與到同學之間的社交活動中 (Juvonen, Graham, Schuster, 2003)。但是霸凌者同樣伴隨著一些負面問題,如偷盜、飲酒、輟學、攜帶管制刀具和樂於參與打架事件導致經常受到外傷。從長遠來看,霸凌者的情況也很不樂觀。有調查顯示,在中學階段實施霸凌的男生當中有60%的人在24歲前觸犯過法律,40%的人有過三次以上觸犯法律的經歷 (Sourander, 2011)!研究表明,小時候有針對性地欺凌、壓迫別人的孩子,長大後有很大可能性也會繼續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負面行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及時和他們建立信任關係,進行干預。

為什麼會產生霸凌現象?

從對霸凌的描述中我們很容易看出霸凌擁有的另一個特點——和惱羞成怒動手打人不同,霸凌的產生是源於對別人的看不起和輕蔑(Coloroso, B., 2004),覺得被霸凌的人不值得被尊重,甚至不值得被當成同類對待。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上學時身邊那些被欺凌學生的形象有哪些特點,無外乎「看起來蠢蠢的」、「成績不好」、「其貌不揚」、「靦腆不愛說話」、「體型虛胖」、「舉止怪異的怪咖」這些,而那些霸凌同學的人,往往在體育或學習方面優秀,自私、自控力不強。想必你腦子裡這時已經浮現出了一些具體的人和事件吧。

中小學的學生正處於「模仿學習階段」,父母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模仿。不一定每一個孩子都遭到過同學的霸凌,但幾乎所有人都曾經經歷過家長或老師的「霸凌」。當遭受了責備甚至是肢體懲罰後,孩子潛意識中就會想要成為可以責罰他人的一方。同時,學校中老師對部分學生公開的批評甚至侮辱,也讓孩子們認為「如果一個人學習不好(也可以替換為其他不足之處),那麼他被嘲笑和被區別對待就是理所應當的」。被優待的孩子(可以是在學習、相貌、體格、家境等方面)在將他人區別對待的過程中會不斷獲得快感,於是很容易發展出了霸凌傾向。

格鬥訓練是如何影響霸凌事件的?

關注了很多格鬥內容的小菠蘿發現,每當有霸凌事件在網上被曝出,就會有大量公眾號一股腦的發各種格鬥防身教程。但是我想,也許他們並沒有關注過格鬥是否真的可以解決霸凌,也更沒有深入了解過練習格鬥對校園霸凌的影響。

為了能調查學習格鬥對霸凌雙方有什麼樣的影響,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對把學習格鬥的學生分為了「格鬥初學者」、「中級格鬥練習者」、「高級格鬥修習者」,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相關調查。

1.他們被霸凌過么?調查數據顯示,高級格鬥練習者被欺凌的比例要比初學者少了約64%。

2.他們霸凌其他孩子么?調查數據顯示,只有4%的格鬥初學者會霸凌其他同學,中級和初級練習者有過霸凌行為的數量也同樣相當少。但這一現象在全體學生中出現的比例是19.3%!

3.他們害怕霸凌么?調查數據顯示,初學者有26%的人害怕霸凌,中級學員有25%害怕被霸凌,而高級學員僅有7%害怕霸凌。

4.他們會幫助被霸凌的同學么?調查顯示初學者中會有51%的人願意幫助被霸凌的學生,數字可觀,但遠遠比不上高級水平格鬥練習者的比例——75%!同時中級學員中也有60%的學生願意幫助被霸凌者。

我們可以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歸納出以下結論:

1.學習格鬥可以讓孩子更有可能避免被霸凌,並且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避免被霸凌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對於被霸凌的恐懼感也會相應減小;

2.練習格鬥也可以讓孩子不容易成為霸凌者,並且,練習時間越長的孩子越是不容易去欺凌他人;

3.隨著練習時間的增長,格鬥練習者更有可能去幫助被霸凌的同學。

也許大家到這裡已經得出了「讓孩子學習格鬥可以防止被霸凌或霸凌別人」這個結論,但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我們還是先看一下相關文獻對被霸凌者的描述,這可以幫我們了解為什麼學習格鬥對於減少霸凌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Dan Olweus博士(心理學博士,從1970年開始致力於校園霸凌的研究)對霸凌事件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霸凌者經常具有易怒、暴躁、缺乏自控力和同情心的特點。被霸凌的孩子通常具有害羞、體型瘦弱、交際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的特點。

再結合前文提到的論文,我們可以推斷出如下結論:

通過練習格鬥,學生可以擁有更強的自信心,在遇到霸凌時也不容易表現出容易被欺負的氣質,同時也因為在拳館中的協作練習提高了自己的交際能力,從而不至於成為被霸凌的目標。而霸凌者也會在練習格鬥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了自己的紀律性,從而減少了讓自己成為霸凌者的可能性。可見,練習格鬥並不是通過暴力抵抗來解決了霸凌事件的發生,而是從更靠近心理學的方式從根本上減少了霸凌事件的萌芽。

綜合以上調查和相關參考文獻內容,應對校園霸凌的方法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1.防患於未然

我們前文已經說到,體質弱小、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的孩子更可能成為霸凌的目標,所以解決這幾點就是防止霸凌的良藥。根據「練習格鬥對霸凌的影響調查」以及相關論文所得出的結論,練習格鬥算是解決霸凌問題的選擇之一,讓孩子提早參加一些可以提高其自信心、社交能力、自控能力、紀律性的活動都有助於防止霸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雖然本菠蘿對格鬥熱愛至深,但還是要說格鬥並不是唯一選擇,其他一切可以提高孩子自信心和交際能力的活動都是好的選擇)。

同時,家長也要在平常謹言慎行,自己首先不要做出歧視、標籤他人等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自制力。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去接受他人的與眾不同之處。

2.意識到自己正在遭受到霸凌

大部分霸凌都是從「開玩笑」開始的,而在重複的「玩笑」當中,擁有霸凌潛質的孩子體驗到快感之後就會將玩笑進一步升級為真正的霸凌。所以,意識到自己已經遭到了霸凌是避免霸凌的第一步。譬如,在格雷西柔術兒童防身體系當中,防衛的第一步就是「提高警覺意識(increase awareness)。」還記得我們在開頭就提到的霸凌定義么?帶有重複性的、力量不對等的言語或肢體攻擊全都被歸為霸凌,像多次被嘲笑、被流傳緋聞、被毀壞個人物品這種小事就是典型霸凌事件的開端。所以作為家長,保持和孩子的日常交流,及時了解情況並幫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是防止霸凌最重要的第一步。

3.如果霸凌已經開始,孩子和家長的正確做法

孩子:

1.如果可以,盡量遠離有霸凌傾向的同學。

2.盡量避免肢體衝突,不要主動把間接霸凌帶向直接霸凌,同時利用交流、談判、堅定嚴厲的警告來制止對方侵犯行為。如果孩子有足夠的應變頭腦和幽默感,用玩笑化解衝突也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3.如果發生肢體衝突,盡量用學過的格鬥知識進行先控制,再談判,而不是直接暴力解決。

家長:

1.讓孩子知道被欺負並不是丟人的事情,遭遇霸凌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讓成年人及時介入霸凌事件很有必要。

2.多和老師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3.鼓勵孩子參加課外興趣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樣很有利於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4.不要溺愛孩子。部分孩子被霸凌和家長的溺愛有關,孩子由於家長過度的關愛而沒有發展出自己年齡段該有的獨立能力,脆弱的處事方式就會讓孩子擁有更大的被霸凌可能性(Bower,Smith,Binney 1992)。

5.如果孩子是霸凌者,應該和孩子深入探討霸凌問題,要求他和被霸凌的同學道歉,並且主動聯繫老師一起來監督自己的孩子。

講到這裡,也許還是有人會將問題簡單化為「他打你,你不會打他么?」,或是舉個自己當年英勇對戰小混混的例子作為例證。人總是傾向於用最簡單的思路解決問題,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簡單處理。校園霸凌已經是各個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霸凌的情境和原因也都各式各樣,希望各位家長也能耐下心來分析問題,做好拼盡全力的準備,給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而不是用自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來粗暴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Gregory Moody.(2012).The Effects of Martial Arts on Bullying in Children.

2.Lakes, K. D. (2003). The martial arts as a contex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Manuscript in preparation.

3.Coloroso, B. (2004). The bully, the bullied, and the bystander: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break the cycle of violence.

4.Olweus,D. (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D.Pepler & K.Rubin (Eds.),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 (pp.411-448).

5.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6.Kimberley D Lakes, William T. Hoyt.(2004).Promoting self-regulation through school-based martial arts training.

推薦閱讀:

校園蹊蹺死亡,官員弱智表現加劇群眾和政府的對立情緒
這些校園暴力受害者,選擇不原諒
9歲女孩參加特種兵挑戰賽,積極修鍊反抗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又該如何予以解決?

TAG:校园欺凌 | 校园暴力 | 青少年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