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是怎麼殘疾的?
01-27
1969年1月,史鐵生與清華附中初64-3班十二位同學輾轉來到關家莊插隊。清華附中學生是住宿制,早已習慣集體生活,但村莊的困苦和孤獨還是令他們不適。與史鐵生同住一個窯洞的孫立哲承認當年宏偉的理想過後,有一種無法挽回的失落和茫然。他回憶,那時沒有柴,窯洞里寒,大夥睡涼炕睡不著。有人就找到一個好辦法,就是用大衣裹著腦袋,有嘴裡的哈氣,就不覺得冷。老知青黑蔭貴的印象中,剛到陝北就下了三天大雪,跟外面隔絕,半個月才能寄信。「突然接觸這麼窮的地方,不可想像。老鄉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沒有正經八百的糧食填肚子,就熬黑豆稀粥棗核粉。炕席一床被子睡五六個人。一年四季就一件衣服,冬天把棉花縫上去,夏天撕下來作單衣。」
推薦閱讀:
知青剛來時國家負責供應主食半年,一月45斤,知青吃午飯時老鄉都藉機躲起來,知青就想法掰半個饃給老鄉。同住一個窯洞的李子壯談及第一次勞動的情景:五個大小夥子砍柴,不如人家一個十二歲男娃砍得多,讓村裡婆姨嘲笑了一頓。
這批知青來到延川縣時正為青黃不接之時。村民說以前到了這個時節最難熬。白天幹活,中午還能吃頓乾飯,下午就只有稀湯飯,還美其名曰:吃乾飯沒用,會壓壞炕板石。稀飯入腹,不待傍晚已是腹中咕咕。村人抓撮鹽,開水一衝,一碗鹽水入腹,趁著腹中飽脹倒頭便睡。史鐵生來到陝北才18歲,在貧瘠的村莊生活里,史鐵生的多才多藝還是體現得十分明了。他帶去一箱書籍,會針灸,知道一些中醫知識,愛吹口琴。他會寫一手好隸書,在廚房門框貼上紅底黑隸的「御膳房」字樣,在自製棋盤的楚河漢界寫了一句工整的隸書:「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史鐵生那時候的主要工作是喂牲口,副業是給村裡當畫匠,畫傢具。他本身有先天性的腰椎裂柱病,村裡人給他安排了相對輕鬆的農活。在艱辛的環境中,史鐵生做事始終敬業和細緻。「讓鐵生喂牛,既是照顧他身體不好,同時也相信知青不偷牛的飼料。耕作時牛要加料,要把黑豆泡軟,撒在草料里,是非常細的活。牛棚四面通風,半夜三更加草是很受罪的,有的老鄉偷懶,而鐵生從來不會。他們隊里的牛養得好,其他隊的牛不如它。」誰也不曾想到,他在攔牛時遭遇了一場瓢潑大雨。大雨澆透了他,讓他發燒感冒,引起腰椎裂柱病發作,才釀成後來終日以輪椅為伴的大患。得知史鐵生病情後,母親來到關家莊,來回協調,設法把鐵生接回北京治病。史鐵生以後在自己作品選的封底淡淡地寫了這麼幾句話,算是對「清平灣」生活的一個悲情總結:「插隊期間努力勞動,種了一年地,餵了二年牛,衣既不豐食且難足,與農民過一樣的日子,才見了一個全面的中國。三年後小疾衍成大患,雙腿癱瘓,遂轉回北京。」
(陳雋情《人才入延川,「山花」爛漫遍全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