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叄拾貳▼「藝術癮」聊聊波普藝術:每個人都有想紅的權利

我知道你一定聽說過波普藝術,但也許你也只是聽說過而已:很多人還在堅信波普就是無窮無盡的小圓點和五顏六色的瑪麗蓮·夢露。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波普藝術。

貧窮藝術、現實主義、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達達主義......這些流派各是什麼鬼,藝術生的你都知道嗎?其實都想和大家聊聊......選中波普藝術呢,純粹是因為它名氣最大,而且與它有關的藝術家......都有「病」。

波普藝術,指的就是流行藝術(Pop Art,也就是Popular Art),官方定義是「這個流派將商業社會中的文化元素直接運用到了藝術創作之中」。翻譯過來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把很多已經存在的意象複製拼貼組合,形成新的藝術品。

說白了就是:我想紅,最好還不用努力。

這個樸素的願望完全就是人類意識中的一種本能。

那時的波普人覺得,哎呀畫畫太難了我去把現成素材複製拼接套用吧;

現在的人覺得,哎呀創作太難了我去致敬借鑒抄襲吧,上位太難了我去整容炒作撕逼吧……

說實話,差別無幾。如果僅僅停留在個體層面,我們大概還有話可說,而等它一旦形成規模,成為一種大眾文化,似乎沒人覺得不妥。

波普萌生的歷史背景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英國。

當時正趕上商品經濟與藝術市場的融合之勢洶湧磅礴,而波普流派的作品新鮮簡單,還易於生產便於擴散。

也就是說,它自身的條件過硬,而且佔據了時代與社會的有利地形,接下來需要的僅僅是一記助攻——找一幫豁得出去的人來製造知名度。

東風說來就來,1956年,一個叫做「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的畫展召開,34歲的理查德·漢密爾頓在裡面放了一幅自己的拼貼畫,取名《是什麼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so appealing?)。、

他把各種傢具雜亂無章地擺在一起,還在模特手中的棒棒糖上故意寫出了POP三個字母。這個標題和畫風簡直low炸。

但考慮到漢密爾頓先生的老師正是馬塞爾·杜尚,也就是創作出《泉》,並且給《蒙娜麗莎》畫鬍子的教科書級神經病,人民群眾對他學生的行為也就紛紛表示了諒解。

於是乎,波普藝術荒誕戲謔的名聲就此初成。

從此,波普的勢力範圍一步一步似爪牙越邁越大,而它身上的更多特質也隨之凸顯出來。

在此前的藝術領域,雅俗界限涇渭分明,然而在波普流派眼中,拉菲和臭豆腐吃起來更配,於是他們大肆解構,將世俗觀念踩了個稀巴爛。

與此同時被拉下神壇的,還有那些不可一世的藝術品。曾幾何時,名人佳作都是獨一無二的孤本珍藏,只能放在博物館的玻璃箱內供人瞻仰,這種現象顯然不符合波普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質。他們要的藝術是隨處可見,是隨意數量,是隨心所欲。

而這方面的代表,當推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爾。

其實安迪的人生是屬於開掛那一part的。

他在傳統繪畫方面的造詣相當了得,靠插畫和廣告設計過上了殷實的生活,卻偏偏非要跟主流藝術過不去。

他厭棄經典,就通過無數次複製它們來表達不滿,為此用盡了絲網印刷、凸版印刷、拓印、照片投影等等花哨的技法;他無法排解自己的無聊苦悶,就專挑最普通不過的物件入畫,湯罐頭、可樂瓶、肥皂盒信手拈來,以此告訴大家藝術本來就是雞毛蒜皮穀子芝麻。

他上過領獎台也挨過槍子兒,被稱天才也被叫神經病。作品中有貓王也有毛澤東,朋友有大明星也有小商販,他拍過好幾部不知所云的電影,他試過好幾種不同軌跡的人生。

他絲毫不掩飾對名利的推崇,但在擁有一切後陷入虛空,可能是因為,從來都沒有人真正理解過他。

話說回來,正因為有了安迪·沃霍爾的大力支撐,後期波普流派的主陣地轉移到了美國。

後來相繼出現了畫家羅伊·利希滕斯坦、塗鴉繪畫的代表凱斯·哈林、雕塑及裝置設計者克萊斯·奧登伯格、肖像畫大師阿歷克斯·卡茨等多名獨當一面的藝術家。

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在於將波普精神灌注到各個具體的藝術領域之中,表現形式趨於正常化和多元化,加之時代的發展,顛覆性就算不上特別大了。

▲凱斯·哈林塗鴉作品

▲阿歷克斯·卡茨和他的畫作

另一方面,受波普輻射的外部區域進一步擴大,比如德國的格哈德·里希特開闢出了照片繪畫的新路徑,日本人村上隆也將波普與本國傳統做了很好的交融。

雖然很多藝術作品看不出與波普流派有什麼關係,但通俗化、追求新奇、用色明艷等特點確實與波普精神一脈相承。

▲怪大叔村上隆的Feel總是甜膩膩

提到日本,有一位老奶奶不能不說,那就是深受波普影響的草間彌生她工作室對面是一家精神病院,只為方便自己就診。現在看她50年前的代表作品,還是會被那種光亮打動。

▲《無限的愛》

可能真正的藝術家都活在某種劇烈的矛盾之中,只不過波普人表現得尤為明顯罷了。

你可以看不慣這個流派的嘩眾取寵,卻沒法不尊重它背後的變革與包容。而且他們將藝術通俗化的過程,居然帶上了那麼一種有教無類的哲學。

波普到底為什麼會紅?

我覺得是它說出了每個人想說卻沒說的話,是在它所構造的空間內,哪怕最平凡的個體、最普通的念頭都會被承認,至少是有可能……

原址:藝術流派之波普|每個人,都有想紅的權利(by可愛的曹大聖)

>>>>>>>>>>

菲姐 :知乎專欄「藝術癮」與「藝術留學小站」,和您說說藝術、聊聊留學。

專欄不定期更新,歡迎關注或私信諮詢。

推薦閱讀:

PART Guide|美國室內設計專業院校排名TOP10—申請條件+專業介紹
全球藝術名校書單推薦 — 時尚設計篇
院校指南|一個倫藝六種精彩之Camberwell
▲叄拾柒▼「藝術癮」十部設計師必看的電影
大咖說 | 交互設計—申請用的作品集是「好的作品集」的子集(下)

TAG:艺术 | 时尚 | 艺术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