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這句話害了一輩子

題記:自作聰明的人,往往還沒有學會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已經喜歡了那種輕盈獲勝的姿態。為了姿態好看,他們寧可輸,也不想通過努力制勝。

| NO.1 |

昨天和一幫朋友吃飯,突然接到一個學生家長的電話。

得知學期考試結束就會重新分班,她怕兒子分不到一個好班級,急著找我商量對策,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此之前,她一直以為高中要讀到高三才分文理科。

感覺她一時半會沒法消停,我特意走出包廂和她講電話,並儘可能客觀地去評價她的孩子,讓她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希望她能適當督促一下。

但是,我每說一句話,她都在反駁我,最後很不耐煩地說:「你這個老師真沒水平,我覺得我的小孩就需要鼓勵,以前的班主任都說他挺聰明的,就是不好好學,他要是認真學習,成績肯定好。」

| NO.2 |

「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

這句話堪比「我就是不想減肥,要不然早就瘦了」,每逢期末考結束,就會頻頻灌到一些家長的耳朵里,看似不痛不癢,卻讓家長們很受用,聽完他們通常會有兩種感覺:

我家孩子比其他孩子聰明,特別是那些努力的笨孩子;我家的孩子稍微努點力,肯定能快速超越那些死學的人,名列前茅。

只是家長們沒有警覺,這句話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它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認識:聰明比勤奮高級,智商比努力牛逼,「聰明」是重要的優點,「不用心」是次要的缺點。

長期被評價為「很聰明,不用心」的孩子,很容易滋長「表演型人格」,需要活在別人的誇獎中,從來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

他們的成績通常不壞,但不可能名列前茅,並且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讀的學生。

他們的心態是,我還沒有盡全力,盡了全力就可以把他們甩得遠遠的。

事實的真相卻是,他們永遠也盡不了全力,他們需要維持自己「學習不用心,但依然成績不賴」的現狀。

| NO.3 |

韓國MBC有部周年獨幕劇叫《撲通撲通LOVE》,女主角丹菲是個自我、無能又無知、每天渾渾噩噩度的高三學生,早早就放棄學習數學。

高考那天,丹菲無法承受重壓而臨陣脫逃,卻意外穿越到朝鮮時代,與世宗大王李裪發展出一段戀愛羅曼史。

該劇在豆瓣上獲得好評,並不是劇本身有多好看,而是它給正在面臨抉擇和考驗的人,製造了一場可以逃避現實的夢境。

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考驗?為什麼面對考驗,我們大多數最先想到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寧可逃避,也不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

劇中,丹菲的回答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活到現在還沒有拚命努力過,我就是害怕要是都拼盡全力還是不行的話,那時候的那副樣子會很難看。

經過長期的觀察,我發現「很聰明,不用心」的學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點。

也有些學生反應很快,自認為很聰明,上課時一聽就懂,以為內容很簡單,便不再專心聽講,而當老師講到關鍵的地方時,他的思想拋錨了,沒有聽到。老師不可能每次都為這些學生去重複一遍,時間一久,他們就發現聽不懂了,但又不肯承認自己不懂。

自作聰明的人,往往還沒有學會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已經喜歡了那種輕盈獲勝的姿態。為了姿態好看,他們寧可輸,也不想通過努力制勝。

| NO.4 |

我們在「聰明」的鼓勵下長大,能想到的對人最好的誇獎也是聰明。看似鼓勵努力,實則鼓吹基因。

影視劇里,逃課、打架、泡妞的入江直樹、柯景騰、徐太宇、高翔,陽光帥氣就是不愛學習,他們都很聰明,隨便一學就逆襲了。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能否也能找得到例子?

高三那年,學校周圍的網吧流行打dota,我也跟著幾個死黨去過幾次,深陷其中。而真正的dota高手,我只服小鄒。

「這麼簡單的你都不會?這個函數這麼變換一下,對吧,很自然地想到那個公式,帶進去解一下不就好了嗎?」

「這都能死?人家8級二連560點血,你500血就算扣掉魔抗也就再點你一下的事,你就不能先去吃個樹嗎?」

小鄒知道200種數學題的解答技巧,能記住500首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方式,也清楚1000種英雄技能的配合效果。

我們都不服氣,為什麼他可以不用努力學習,就考取了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當我們打算把他的大腦切片研究的時候,他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每學期發下新課本,他都會愛不釋手地在一個星期內看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因為看到樹葉飄落想要去構建運動軌跡函數而一頭撞在樹上。初次接觸原子理論,好幾天睡不著覺,思考著微觀世界的神奇。

他上課不聽講,只不過是因為老師講的那些點,早就在各種資料書上看過了。不僅看過,而且大都經過了徹底地思考和理解,看不懂的地方,直接去問老師,有時候會被以超綱的名義駁回來。

小鄒說:「對於我來說,求知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此我從不覺得辛苦,自然不會有人覺得我勤奮。在大多數人看來,勤奮是要逼著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 NO.5 |

這個時代不缺聰明的人,用心的人卻不多。

我見過許多聰明的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尚可,到了中學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老師家長錯誤的誇讚方式,自身的努力程度,都密切關聯著。

我們往往誇一個人聰明,卻沒有意識到,有時候專註、認真、勤奮這些品質,才是把事情做好的決定性因素。

當然,我們在肯定勤奮的重要性時,也要避免走進另一個誤區,因為:

真正的勤奮,不是被迫的機械性重複勞動,也不是自我感動式的摧殘健康,更不是因為拖延症導致的最後一刻效率爆發。

真正的勤奮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對於那些無法獲得即刻回報的事情,依然能夠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熱情與專註。

本文來自喵大師好友——衷曲無聞。


推薦閱讀:

異地戀: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你餓不餓?來碗吃起來和聞起來一樣美味的泡麵吧
不想對著日劇流口水!她去日本親測了日劇料理
嫩牛五方賣斷貨?我自己在家就能做!
知了個乎:朱炫《誰要這種無堅不摧》

TAG:人际交往 | 生活 | 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