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對其他導演的評價是怎樣的?
01-27
1談到黑澤明啊, 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兒。你這麼說, 其實我挺高興。因為在戛納電影節的時候, 很多人也這麼說。我第一次拍《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 人家就說你這個像哪個、哪個,說的都是大師的片子。因為我那時30 歲, 人家那麼比也無所謂, 但是我有點不服氣; 你說的片子我都沒看過。黑澤明也是, 我在拍片子的時候還幾乎沒看過他的電影。有一個片子是17 歲看的, 叫《羅生門》。我他媽還不喜歡, 當時我看完後罵了半天, 什麼他媽破電影! 這麼有名怎麼這麼難看! 但我還不敢說。《教父》我看過, 我決定喜歡《教父》了。黑澤明那個就算了, 我不喜歡日本人那一驚一乍的勁兒。到去電影節的時候, 有好多人會拿這個片子同黑澤明比。尤其是黑白的, 那窗戶紙、農民的狀態、鬼子的狀態。去年上半年, 我拍《尋槍》的時候, 就把黑澤明的片子統統地看了。我覺得他們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有些東方的感覺, 光影很相似。另外呢, 我看懂了。《羅生門》我去年看了, 是挺好, 還有《七武士》和《蜘蛛巢城》。我突然覺得我跟這電影有呼吸感、有對話感,我知道它說的什麼事。
推薦閱讀:
2
事情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只是一個粉絲,哪怕是影迷,他是當不了一個好導演的,這是有區別的。我愛看電影,一部分,但是我絕不是所有電影的粉絲。大部分的電影我看完後,還是覺得沒什麼意思。恰恰是覺得這個電影做得不夠好的人,他才有可能將來成為一個導演。我根本就不是一個粉絲。我雖然喜歡《教父》,可我最喜歡的不是裡面的電影技巧,我一般會極度地欣賞一個人的世界觀,比如在《教父》裡面,白蘭度是怎麼認識、理解和表達教父,他用怨婦的方式表達教父,從這一點上我覺得這個人很牛,我喜歡他。不是說我崇拜他,因為他很多電影也演得很爛,但是他演教父的這個世界觀讓我佩服。科波拉的鏡頭是否平庸,這都不重要,關鍵是他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表現這個家族,以至於帶出某種世界觀或者某種情懷,這是我喜歡的,具體技術那一套很容易,不用去考慮,你把《教父》拍成黑白的它也牛。3程青松:很多人會把《陽光燦爛的日子》和《美國往事》在敘事上聯繫起來,比如,偷看女孩子跳舞。
姜文:我小時候還偷看過很多次,我親身看過,那肯定是在萊昂內拍《美國往事》之前了。好幾次別人給我放他的片子,我看到一半,就說別讓我看了,如果讓重新再剪一遍,一定比現在好看。萊昂內是手藝,我做的不是手藝活。他太迷戀手藝了,做的東西特別有手藝感,哨吹半天,帽子折騰半天,槍弄半天,我是不喜歡玩手藝的。我的電影不手藝,是從《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始,好看的東西不要老得瑟(得意糾纏),差不多就走,所以剪接的節奏都很快。4我不是每天都在想電影,我好多事可以做。而且我就是到了萬不得已,特別想表達的時候才拍一個。我都拒絕人家叫我電影人,我好好的一個人,幹嘛被貼上「電影人」這個標籤。伍迪·艾倫的問題,我覺得他一直在治病,他不敢坐電梯,還老覺得自己能變成一個好的爵士歌手。他反正一直在堅持那些看來他可能做的並不怎麼好的東西。但最主要的,他是一個電影人。他老去看心理醫生,每次看的時候跟他(心理醫生)聊聊聊,差不多就把下一個劇本聊出來了,基本上就是一個自我解脫的過程。我覺得他很真實地在活著,他的電影,以我來看,就是不斷地在給自己治病。相對他的病來說,他是低產的導演,他每個月去看一次病,每年才拍一個。你得看看你有什麼病,如果你一點兒病沒有這事兒還不好拍電影,應該有點病,著點急上點火,說我不是這麼看,我就不這麼看,這是一個作品。如果大家都這麼看,我也這麼看,這不是一個作品。你要是沒有什麼獨特的東西,說我有手藝,有技術,我覺得沒用。
5《太陽》我並不覺得不理想。衡量一個片子的標準很多,票房不是惟一的標準。100年來最好的電影,有大部分是票房不好的。斯科塞斯拍了那麼多片子,我非常喜歡的《憤怒的公牛》只有100萬美金的票房,你能說它不是好電影嗎?斯皮爾伯格同志也拍過一個他最愛的電影《紫色》,就是不掙錢,那他仍然愛,大傢伙兒也仍然愛。他還拍了些特賣錢的甚至不斷在做續集的,他也不一定喜歡。那是斯皮爾伯格同志的一個生意嘛,要不他怎麼支撐他的公司呢。也不是說「太陽」就不符合市場標準,你要說拿「太陽」掙幾個億也不對,我只能說我本著拍一個好片子的心情去拍。黃秋生說,「子彈」是不是可能不是姜文想拍的,就是要掙錢的……說實在的我不想拍的我就不拍了,拍它幹嘛?
馮小剛那些片子很掙錢,我想他自己是很喜歡的,他不掙錢的片子《一聲嘆息》也是喜歡的。我想「地震」、「非2」也都是他喜歡的。真的不喜歡去拍片,那挺難的。推薦閱讀:
※姜文心目中的大片是什麼?
※姜文是如何跟女兒一郎相處的?
※讓子彈飛里「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他媽的是他媽的驚喜」是什麼意思?
※姜文對《一步之遙》遭受批評有什麼反思?
※姜文年輕的時候有多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