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為序

這是我的第三個專欄,在這裡將要寫出的一系列文字,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為了這些文字,我已經花費了多年時間,希望我能順利的將這件事踐行到底。請祝我順利。

六年前,2010年的某天,當我拿起某冊設計史翻看的時候,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那個時期,恰巧我集中閱讀了很多設計史論的書籍,我發現設計史一般都是就事論事的純設計史,而在我所閱讀過的政治、經濟乃至歷史書籍中,卻經常會出現設計品影響時代的痕迹。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設計史的自我範疇與外界視角會產生這樣的割裂?對這個問題我產生了興趣。

在後來的五年里,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這個問題。問題的答案終於一點一點的浮現眼前,確切的說,大量的設計師都注意到了設計與社會之間的綜合聯繫並將其積極運用在設計之中。其間也誕生了大量的設計理論著作,但是,設計師們的這些思想並沒有被聯繫起來形成完善的知識架構,僅僅是各自為戰。也就是說,知識是有的,但是整理者卻沒有出現。

那麼,整理者哪裡去了?

也許有一個可能的答案,他們被嚇退了。

設計史浩如煙海,幾十萬字的著述只是小數字,以總覽全面著稱的王受之先生所著的《世界現代設計史》一書僅是簡單綜述了現代各類設計的源流與後續發展,就寫了近百萬字,目前世界上較多使用的設計史,美國的大衛.瑞茲曼(David Raizman)所著的《現代設計史》寫了58萬字,牛津史家喬納森.伍德姆(Jonathan M.Woodham)所著的《二十世紀的設計》僅僅跨度百年,也寫了26萬字。如果想要全面的將歷史、政治、經濟、心理學、時代特徵等與設計史聯繫起來來寫,這個任務實為天人之功。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不過該做的事一定要做。

設計史的重要性其實不必多說,德美日三國的崛起都與重視設計分不開關係,時代的更替、新科技的出現、人類文明的進步,全部全部都與設計分不開關係,如果說思想是進步的動力,那麼設計就是工具,用木頭長矛是永遠無法登月的。時代的改變催生思想,而思想改變行為,行為的實現需要工具,工具的演進,也就是設計的演進。只單看設計本身,而不看設計背後的其他,那就是管中窺豹,盲人摸象,只知其表,這樣的學習方法,是絕不可能支持設計的需要的。

因為設計與文明之間有著隱形的公式。

每一次的設計大潮背後都是社會變革的時代,很多事有著相似的背景。工業革命催生了蒸汽機,進而出現了蒸汽機車,再而出現了我們每天出行所用的汽車,帶動了空氣動力學與機械動力學等現代學科的出現或發展;二戰催生了原子彈,進而變成了原子爐,再而出現了臨床手術所用的伽馬刀,推動了微觀技術研究與生物科技這些未來科技的研究,飛快加速了科技發展的速度;全球商戰對效率的要求催生了計算機,進而出現了互聯網,將我們每天生活的伴侶由書籍寵物另一半變成了智能手機,這次帶動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如同蝴蝶與暴風般互有因果,只有明白看清整個網路的樣子,才能夠明白世界如同一張蛛網,觸動上面的任何一點,都會讓整個蛛網晃動起來。如果真的想用設計來推動時代,推動文明,那就要深入的了解全面的設計史。深遠的思維是真正的原子爐,孕育的能源將改變下一個時代。

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點火者,用這本書讓明日之青年明白這個世界前進的脈絡。

雖然任重道遠,但這不是一己之私的小事,設計史即為進步史,也可以說是文明史,知史明鑒,以史鑒今,不知過去,也就不知將來。在人文缺失,人人不安的這個時代,盡此之力推動世界向著好的方向轉動哪怕一點,都將讓我們的後代乃至我們自己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心有俠骨,不過如此。

推薦閱讀:

為啥後世稱之為明君的皇帝,諸如齊桓公漢武帝晉武帝唐太宗清聖祖在立儲君問題上大都失敗,甚至多次廢立太子?
潘金蓮不開窗戶真的會這麼發展嗎?
舊影瑣憶·光腚的大師真會玩
威爾·杜蘭特《歷史的教訓》:人類如何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二戰坑之法國的潰敗(2)

TAG:文化 | 历史 |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