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何用?」——當社會學遭遇質疑
Mistletoe(專欄主編):大家好啊,今天我們迎來了一位專欄的新作者——時間背包客。他其實是一個理科生,卻準備著社會學研究生的考試。我之所以請他來和我一起共同創建專欄,是想為大家帶來不同的思維模式。我覺得學習自然科學的人在應用社會科學理論時視角會有所不同。話不多說,讓時間背包客介紹一下自己吧!
時間背包客:大家好~先給大家拜個早年。本人南京大學在讀本科生,自動化專業。一次偶然的機遇,選中了翟學偉老師的通識課,讓我萌生了進入社會學的念頭,更巧的是,啟蒙著作便是彼得伯格的「Invitation to Sociology」,更深的了解使我想把社會學當成將來的主戰場。之所以說戰場,是因為我是辯論隊成員,而社會學裡又充滿著思維的碰撞,在理論與理論、觀點與觀點之間運用邏輯拼殺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戰場之外,則是更加廣闊的生活天地,每個人都是時間中的羈旅之客,一切生命的意義,都在於體驗生活,於是乾脆在知乎自稱「時間背包客」。希望能在專欄與大家共同進步!
下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主題~
一、社會學的合法性
大概兩百年以前,社會學至聖先師孔德創立社會學時,原想使用「社會物理學」命名這門新興的學科。然而,雖然被冠以「物理學」,但社會學在人類歷史中的安身立命卻是一段一波三折的故事——它能不能像物理學那樣成為一門大放異彩的「科學」呢?它能否像自然科學一樣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合法」是什麼意思。有些朋友看到這個詞,腦海里飄過的首先是:合乎法律?合乎道德?合乎倫理?其實,這裡的「合法」,是指「學科合法性」,大致是指學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一個學科的存在必然有其意義和價值,那麼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直到今天,很多人依舊在質疑社會學這個學科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很多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人甚至認為社會學就是空中樓閣,夢幻泡影。
而我自己就是工科出身,有一次,一位我和一位工科老師討論起「社會學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就遭到了他的質疑:
「你說這個理論是科學,但是你們的理論那麼多,既不能完好地解釋社會,也無法預測社會的發展。你這個學科不像物理,電流電壓測什麼是什麼,你們現在還引入了矩陣,有什麼用呢?」
對啊,有什麼用呢?這不僅僅是行外人士的疑問,更是困擾著當代社會學家的問題。
二、社會學與自然科學
以上這種觀點對社會學而言無疑是重重的一擊,研究方法上存疑,使得以之為基礎構建的理論大廈變得搖搖欲墜,更不要說應用其中的理論來解決社會問題了。社會學家在反思的過程中,暫時擱置了人文與實證、定性與定量的爭論,在不同的主張之下繼續發展自己的理論。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場危機,但暴露出來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對理論解釋力的擔憂,對研究方法的爭論,在今天國內外的學壇之上還偶有論戰。就在前段時間,潘綏銘教授和劉林平教授就大數據方法在社會學中的應用還掀起了學界的論辯。
社會學比起物理學來說,還很年輕。當初,人們為了使這門學科具備合法性,學習自然科學的方式創立學術期刊,在大學裡設立專業,培養專業人才,辦學術會議,並且試圖直接引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社會,合法性似乎就因此具備了。但合法性的確立,不僅僅和研究方法有關,更要對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出判斷。單純貫徹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並不能合理地解釋社會事實。應用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諾伯特·維納寫到:「把自然科學中的方法推廣到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方面去,希望能在社會領域裡取得同樣程度的勝利……在這點上,我認為他們表示了過分的樂觀,並且誤解了一切科學成就的性質」,因為社會科學家無法獨立於他的研究對象,「能夠對他所關心的現象施加巨大影響」(《控制論——關於在動物或機器中控制或通訊的科學》,諾伯特·維納)。
而翻開任何一本社會學教材,都會在其中找到社會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學是否只是換了一種說法把常識重新闡述出來的說明。為什麼自然科學的教材就可以開宗明義地展開推理論證,而社會學的教材偏偏要加上這種看似多餘的說明呢?其實,這正是社會科學相對於自然科學的特殊性造成的。因為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而「人類不同於石頭、星星或分子,他們有思想、感情,有個人興趣」。(《社會學》,戴維·波普諾)
三、歷史上的社會學之爭
早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使歐洲掀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運動,生產力的爆發給人們帶來空前的物質資源的同時,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有識之士認為,原先有關社會的哲學已經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了,孔德作為其中之一,提出要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洞見。這是社會學存在的目的之一,即解決和醫治社會。在社會學發展的過程中,以馬克思、韋伯以及塗爾干為代表的社會學家給這門新生的學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社會學的心臟有力地跳動起來。塗爾干創立的《社會學年鑒》,更是培養了很多社會學人才。
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與歐洲隔海相望的美國,由帕森斯帶入的社會學在這裡遇到了麻煩,人們大力發展的實證主義方法在美國社會遇到了瓶頸,不斷有聲音質疑這個學科存在的價值。社會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對社會事實的解釋出現了問題。這在學科內部掀起了一場由表及裡的反思,人文主義視角開始成為舞台的主角。自此之後,實證與人文兩大取向的對立和矛盾越來越明顯,這門學科在社會學家之間的論辯中出現了裂痕。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哪個理論在解釋社會上更勝一籌?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每一個學科都是在爭論中成長的,社會學也不例外。在爭論中,社會學恰恰能夠以自己的學科視角來解釋背後的原理,而解釋問題的方法論,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讓人們認識到了社會事實背後的規律。粗略地說,既然所有社會科學都是關於社會的科學,它們所提供的,是一套套不同的思維方式,由之推出的結論、建立的假設都在一定的條件下被檢驗。社會學以其獨特的學科視角,幫助人們解決了包括老齡化、城市化、LGBT等少數群體在內的各種問題。在法庭上,它能提供具有創見的理論依據,使法律更加公平公正。(《社會學》,戴維·波普諾)
四、結語
總之,有關「合法性」的爭論,使這個學科不斷地趨向嚴謹,也提高了對社會學家的要求,使這門學科變得越來越有活力。先賢有言:危機中包含著巨大的機遇。在「學科合法性」這個問題上,沒有一句話比這句更能概括社會學的發展歷程了。「自然科學的每一個進步常常表象為對其前輩及其理論假設的否定和拋棄……社會科學的每一個成果則往往體現出對其前輩及其理論的繼承和發揚」(《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經典貢獻》,周曉虹)。正是在對過去理論的繼承和發揚中,社會學變得枝葉繁茂。
有關「合法性」的爭論,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社會學,比如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如果願意加入這場從歷史中流淌下來的論辯,並且願意提供自己的觀點,社會學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參考文獻:
[1]《社會學》(第十一版),戴維·波普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2]《控制論——關於在動物或機器中控制或通訊的科學》,諾伯特·維納,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經典貢獻》,周曉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Mistletoe(專欄主編)還有話說:
我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狗,不管我怎麼強調我對這個學科的熱愛以及學科的存在價值,總會有人質疑,你知道自然科學在研究什麼嗎?你知道自然科學在怎麼做研究嗎?社會學憑什麼就想簡單地利用自然科學的模型和數據解讀方法就來解讀社會了?我不論怎麼為社會學辯護,似乎都擺脫不了「你們文科生懂什麼」的怪圈。
所以很感謝時間背包客,他是我的好朋友。在平日交談中,可以看出他對社會學的狂熱喜愛,是我身邊為數不多的理工科出身卻對社科領域如此了解並且熱愛的人。所以真的很謝謝他也來為這個學科貢獻自己的力量。
後期專欄文章也會有時間背包客的作品。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哦~由於他還在準備社會學考研,所以有關考研的問題也可以諮詢他。(不過他應該很忙的說……)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同步專欄文章:
直接微信搜索:n M-sociology
推薦閱讀:
※學人說|孤獨症個體社交「掩飾」上的性別差異
※最美逆行者,在無薪水的情況下是否會轉身?
※如何解釋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未來的一切,卻給人自由意志?
※如何運用社會學理論分析問題? 換句話說,社會學有什麼用?怎麼利用?
TAG: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