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燒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冬天是吃章魚燒的好時光。走出地鐵站之前,半島君一定會買上一盒熱乎乎的章魚燒,吩咐老闆擠上雙倍美乃滋。丸子吃完以後,身子也更加溫暖了,這時候才有勇氣對抗寒冷。
在日本大阪,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章魚燒的烤盤,基本每周要做上一次。
深夜裡、鬧市中,一艘艘船型的小紙托盛滿著章魚燒,粒粒飽滿,充滿滋味。這期,半島君帶你去吃像豆腐丸子的原始章魚燒,去看看這份美食和城市發生的故事。
.1. 會津屋
章魚燒誕生於80年前的日本,有一位叫遠藤留吉的人在大阪開了個小店,賣一種用麵粉加魔芋粉,再裹入牛肉、蔥花,然後蘸醬油吃的球形小吃。圓圓的丸子和當時時髦的收音機按鈕長得很像,遠藤先生把它起名為radio燒。
到了昭和10年(1935年),遠藤先生的radio燒加入了章魚,慢慢演變成了如今章魚燒的樣子。現在,老先生的店——會津屋已經被公認為日本章魚燒的「始祖」。
.2. 甲賀流
在日本的三角公園附近,有一家開了30多年的老字號章魚燒-甲賀流。三角公園是關西年輕人的文化街區和美國村的地標,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這裡邊吃甲賀流的章魚燒,邊看街舞表演。
吃飽以後,可以在三角公園走走。很多日本年輕人喜歡來這裡聽演唱會,拍寫真,在跳蚤市場去淘各種特色的舊唱片、牛仔褲、衝浪板等物品。
.3. 道頓掘麵粉製品博物館
道頓崛麵粉製品博物館是大阪新興起的旅遊勝地。門口的超巨型章魚招牌還是從中國上海的世界博覽會上帶回來的。
在這裡,你可以手作一份新鮮的章魚燒,一嘗章魚燒搭配各種香檳、葡萄酒的時尚風味:麵糊香、醬香、紅薑末微微辛辣、酒水甘甜,章魚燒的口味瞬間得到了升華!
這裡的手信也很特別:在博物館的3樓,提供章魚燒模型的DIY製作。除了章魚,蘑菇、螃蟹......都可以加進去,最終變成一份專屬定製的章魚燒。
.4. たこ丸東京章魚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章魚燒也成為了台灣的特色小吃。台灣的各種夜市裡,章魚燒店前總是大排長龍。
關於城市文化的文章,半島君會保持推送。如果你有什麼想和半島君互動的,可以在後台留言給我,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半島便利店。讓我們一起來發現更精彩的城市文化和品味。
文 | 半島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175名中國遊客被棄日本機場,其中一名還被拘捕?
※會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其他外語也行),但不會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假如你的新同事是一名精神分裂症者?
※世界的解答與無解----新形式的「社會派」小說
※單純為了會唱日文歌而學日文,應該如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