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力量》讀書筆記

今天星星君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名字叫《Daring Greatly》,作者是Brene Brown(布琳 布朗)。大家可以看看書皮上的文字:"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 敢於去脆弱的勇氣如何改變我們生活,愛,為人父母和領導的方式)這本書在美國是暢銷書(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我本人看的也是英文版。這本書在港台用繁體出版了,名字是《脆弱的力量》。大陸出版的名字叫《活出感性》,看亞馬遜的評論說翻譯得並不好。Daring Greatly從字面上翻譯大概是「偉大地無畏」,書中一直在講脆弱和羞恥,所以譯者可能就直接翻譯成脆弱的力量了。作者是一位美國非常有名的專門研究脆弱和羞恥心的研究員,並且在TED上演講了好幾次。演講的名字就是脆弱的力量(【TEDxHouston】Brené Brown: 脆弱的力量)我於今年2016年1月份把這本書讀完。我讀這本書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它的主題和我當時對於自身的思考非常契合。我在這個專欄里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叫《脆弱比堅強更重要》,分析了我對於脆弱的重要性的思考。所以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是如獲珍寶,一口氣讀完了。那麼今天我還是會以英文原文(這樣對英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到原文),星星君翻譯和星星君解讀的方式把我認為書中特別好的思想分享給大家。

原文:「 The perception that vulnerability is weakness 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myth about vulnerability and the most dangerous."

星星君翻譯:「 認為脆弱就是軟弱的這種看法是對脆弱最為普遍的虛構,同時也是最危險的。」

星星君解讀:在研究脆弱之前,我們必須探討這個問題。脆弱是軟弱嗎?讓我們看看這些單詞的詞源。在英語中,vulnerable(易受傷的)來自於拉丁文vulnerare, 意思是」去受傷」。英文中對於脆弱的定義是:能夠被傷害,對於打擊和損害是開放的。而weakness(軟弱的)定義是:對於傷害和打擊的無能為力。也就是說軟弱更是一種承受不住某種打擊和傷害,而脆弱是願意去展現自身,從而對於傷害處於開放狀態。我個人覺得中文中脆弱這個詞的翻譯並不能完全涵蓋作者對vulnerabtility這個詞的用法。我們來看看作者舉的一些脆弱的例子,就能理解為什麼這個翻譯有點片面。作者問,什麼是脆弱呢?愛上一個人、說出我愛你但不知道能不能聽到同樣的回答、分享一個不主流的想法、求助、跟妻子或丈夫發起做愛、請求原諒、負起一件事情的責任。大家覺得這是軟弱嗎?我倒是覺得,展現脆弱,展現自己的情感和不確定性,是一種勇氣。比如說你宣布你對一件事情負責,這就是展現一種vulnerability,但這是軟弱嗎?比如你去追求一個人的時候,你當然是脆弱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會不會回應你,但是你還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最真心的一面展現給ta,這就是脆弱和不確定性,但你能叫這軟弱嗎?所以脆弱聽起來更是一種勇氣,很多時候展現脆弱就是展現事實,畢竟事實並不是那麼讓人舒服。但絕不是軟弱。作者還說,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描述脆弱,那就是naked(裸體的),我理解的意思就是展現脆弱就是展現最最真實的一面,雖然這很難,但這跟軟弱無關。脆弱是愛、歸屬感、快樂、勇氣、共情和創造力的源泉。它也是負起責任和真實性的來源。

原文:「When we spend our lives pushing away and protecting ourselves from feeling vulnerable or from being perceived as too emotional, we feel contempt when others are less capable or willing to mask feelings, suck it up, and soldier on. Weve come to the point where ,rather than respect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courage and daring behind vulnerability, we let our fear and discomfort become judgment and criticism."

星星君翻譯:「 當我們一直把自己保護起來,試圖感受不到脆弱或者不被看做太情緒化的時候,我們會蔑視那些不把自己隱藏起來或者不去挺下去的人。我們已經到達了一種狀態那就是與其欣賞和尊重別人展現脆弱和無畏的勇氣,我們會讓恐懼和不適來成為我們對他們的評論和批評。」 (大意)

星星君解讀:我們不接受自己內心的脆弱,所以當別人展現脆弱和真實的時候,我們本能地是去排斥和評論他們。其實我們不知道,那些展現自我的人,也許才是勇敢的。這段話可以解釋很多,比如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不敢接受自己內心黑暗和脆弱一面的人,往往對別人的脆弱和需要非常排斥。他們不是不接受別人的黑暗和脆弱。他們是不接受所有的黑暗和脆弱,包括他們自己的。

原文:「 Vulnerability without boundaries lead to disconnection,distrust and disengagement."

星星君翻譯:「 沒有邊界的脆弱會導致不信任,關係斷裂和和脫離。」

星星君解讀:作者在書中也特彆強調了,不是說我們無限度地去展現自己的脆弱才是好事。展現脆弱一定是對某一些人,某一些我們信任的人才好。如果對誰都開始無限度地展現脆弱,這樣會把別人嚇跑,也會讓那種脆弱所展現出來的信任感蕩然無存。而且有些人用太多的展現脆弱來試圖獲取注意力,這樣也是不好的。

原文、翻譯和解讀:這段話我在知乎一個回答中提到過。

你聽過最能引起共鳴的話是什麼? - 星星的回答 - 知乎

原文:「 Guilt=I did something bad. Shame=I am bad.....In fact, in my research I found that shame corrodes the very part of us that believes we can change and do better."

星星君翻譯:「 自責(罪惡感)=我做了錯事。羞恥感=我不好......事實上,在我的研究中我發現羞恥感侵蝕著我們可以變好的那一部分的信心。

星星君解讀:所謂展現脆弱,就是展現自己認為羞恥的那一部分。所以作者也用大篇幅講了羞恥感。在這一部分中,我認為作者講了一個非常好的觀點,那就是羞恥和自責的區別。當我們做了一個錯事的時候,我們如果感到羞恥,那就是說:我不好,我是個不好的朋友或者我是一個不好的學生我是一個失敗者等等。我們常常會把這些錯事和我們自己的價值和本質聯繫到一起,一旦這樣,你就掉入了羞恥感的陷阱。而這,是自我毀滅性的。如何積極應對呢?那就是用自責和罪惡感來定義,比如說,我是一個好朋友,但是我的這個行為是錯的(自責)。我是一個好學生,只不過我做的某些後果是錯誤的(關注某個行為的錯誤)。作者通過大量調查顯示,如果把一個事情的行為或者後果當做自己做的一個錯事,那麼這個人改正的幾率非常大,因為你是把這個錯事和他這個人的本質分離開來。說白了,你做了錯事,那麼你也可以做的更好。但是羞恥則不然,它會讓你感到你這個人本身就是不好的,有缺陷的,壞的。所以當一個人把錯事和自己的本質聯繫起來,這個人改正的幾率就大大減小,甚至產生各種各樣的逃避方式,甚至怪罪別人等。作者還說,在美國的文化中,很多人喜歡用讓別人感到羞恥的方式來告訴別人下一次一定要做好。但這是錯誤的,這僅僅讓事情變得更糟。比如在教育孩子中,如果孩子撒了一個謊,你切不可以說他是liar(騙子) ,而應該說你做了一個錯事。因為做了錯事可以改正,但是被定性為騙子可就沒有改變的空間了。

原文:「 If we can share our story with someone who responds with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shame cant survive......A social wound needs a social balm, and empathy is that balm. "

星星君翻譯:「 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一個有共情和理解的人,羞恥感就不可能存活。一個社會性的傷痛需要一個社會性的軟膏。共情就是那個軟膏。」

星星君解讀:願意傾聽,不加評論的朋友,能有幾個那就是我們的幸運了!

原文:「But for men, every rule comes back to the same mandate: Dont be weak."

星星君翻譯:「但是對於男人來說,每一個準則都回到同一個命令:『不要軟弱。』」

星星君解讀:作者花了一部分時間講了這個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這個要求我們誰都知道,因為我從小就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如此定義男人,未免太片面。我承認男人在某些地方要展現勇敢等等,但我們如果把自身太定義在這種社會對男性的期待,那我們也是被綁架了。(可能平權主義者對這個事情有更深刻的研究)比如說有些男人為了不展現脆弱,為了迎合社會對於男性的期待,他們會長年累月地隱藏自己,同樣這也滋生了殘忍和許多恐懼。為什麼那麼多童年被情感虐待的男孩子長大之後都變成了虐待別人的虐待者?很大一個因素就是他們被這個社會告知不可以展現脆弱和軟弱。可能由於我自身性格和基因的因素,我從小對於社會上給男性套上一個社會定義這種事情很反感。所以看到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感到強烈共鳴。這個話題是一個非常大和深的探討區域,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原文:「Over and over, I heard the idea of self-love as a prerequisite to loving others, and I hated it."

星星君翻譯:「 一次再一次,我聽到愛自己是愛別人的先決條件,然而我討厭這種定義。」

星星君解讀:我們經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卻不知道如何包容自己。在這裡作者認為愛並不是說我給你或者你給我,而是一種人之間展現最真實一面的一種連接。

原文:「Not religiosity but the deeply held belief that we are inextricably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by a force greater than ourselves-a force grounded in love and compassion. For some of us thats God, for others its nature, art, or even human soulfulness."

星星君翻譯:「不是說宗教,而是那種覺得我們都是被比我們都廣闊的愛和同情的力量連接成一體的信念。對於我們一些人來說這叫上帝,對另外的人來講這叫自然,藝術甚至人類的靈魂。」

星星君解讀:作者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脆弱和表現最真實的自己可以讓我們感到和別人彼此相連接。這種感到我們和世界是連接在一起的感覺,就是一種整體感。這也就是很多宗教講的。對於星星君自己來說,這句話正好印證了當年我完全接受了自己的脆弱之後所感受到的神奇的感覺,我在以前的專欄里也花大篇幅講了自己的感受。如果一個人總是把自己的周圍豎滿圍牆,不敢跟任何人表現脆弱和最最真是的一面,那這個人一定感受不到與世界的連接感。

原文:"We often feel desperate for absolutes. Its the human response to fear. "

星星君翻譯:「我們經常非常需要絕對性。因為它(絕對性)是人們對於恐懼的反應。「

星星君解讀:當一些人內心充滿恐懼時,他們與其去展現或承認這種恐懼,他們會用一些充滿絕對性和極端的答案來填補內心的恐懼,好像我們有了這種絕對性來給我們做靠背,我們內心的恐懼就會沒有一樣。

原文:」 If we want to cultivate worthiness in our children, we need to make sure they know that they belong and that their belonging is unconditional. What makes that such a challenge is that most of us struggle to feel a sense of belonging---to know that were a part of something, not despite our vulnerabilities, but because of them."

星星君翻譯:「如果我們想在我們孩子身上培養一種他們是值得的感覺,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感受到那種歸屬感,並且知道這種歸屬感是無條件的。 這很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找到一種歸屬感,這總歸屬感就是,我們是某種東西的一部分,不是即使我們展現脆弱我們還能被包容,而是正是因為我們展現脆弱,所以被包容和被接納。

星星君解讀:在這本書中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寫如何應對童年的創傷。這段話就在告訴人們,一個健康的心理和關係是展現內心最柔軟的一面並且被接納。只有敢於去展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一面並且被接納,我們才能夠感到我們是這個世界整體的一部分,我們才會有歸屬感。但是現在有許多孩子並沒有得到這種接納。

原文:」Compassion is no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er and the wounded. I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als. Only when we know our own darkness well can we be present with the darkness of others."

星星君翻譯:「同情心不是治療者和受傷者之間的一個關係。它是一種平等關係。只有當我們了解了我們內心的黑暗我們才能在別人經歷黑暗時在那裡陪著他們。」

星星君解讀:這一點在心理諮詢中非常重要。那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找心理諮詢師時,我們是作為一個求助者的姿態,心理諮詢師是以一種治療者的態度來幫助我們。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是最佳的。因為只有在幫助我們的人把姿態放的很低,願意陪我們一起去走過我們的痛苦,我們才會感到被理解和被傾聽。這件事星星君感受非常強。我在美國的諮詢師每一次跟我談話,我能感覺到她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跟我談話,而不是高高在上給我建議。正是這種平等的姿態,讓星星君我非常舒服,我會跟她分享一切,達到了最好的諮詢效果。

總結:這本書講的是人的脆弱性,並且從vulnerability這個主題講了太多太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比如如何應對童年創傷,如何教育孩子等等。星星君今天在這裡分享的這些話只是書中很小一部分。星星君看完書一直在想的還是這篇文章開頭的問題,展現自我,展現自己的脆弱和軟弱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是否可以不軟弱但是還是展現自己最柔軟的一面?這兩者可以共存嗎?在整個書中,vulnerability被翻譯為「脆弱的」是不是唯一的翻譯方法?希望星星君摘抄的這些原文對大家有啟發,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感謝閱讀

知乎名:星星

2018年1月22日

本文為原創,如想轉載請在知乎上聯繫我。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如何識別和抵擋別人的洗腦?
你自己心裡沒點兒嗶--數嗎?
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的人去自學心理學知識並試圖解決有可能嗎?
《100個瘋子99個天才》十、魔法的奴隸
為什麼接吻通常都會下意識閉眼?

TAG:心理学 | 抑郁症 | 童年阴影 |